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2013年 1月 22日上午 11点 30分。回答题。 【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将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将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将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将向南移动 【小题 2】此时,伦敦(北纬 51度 30分,西经 00度 07分)的区时为 A 17点 30分 B 3点 30分 C 9点 30分 D 21点 30分 【小题 3】此时,地球公转的特点是 A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B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D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小题 4】未来两个月临
2、河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A昼长夜短,昼越来越长 B昼长夜短,昼越来越短 C昼短夜长,昼越来越短 D昼短夜长,昼越来越长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1月 22日,地球公转应位于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将向北移动。 【小题 2】 11点 30分,由于我们位于东 8区,伦敦位于中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时伦敦的区时为 3点 30分。 【小题 3】时为 1月 22日,而地球公转速度在 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最快,所以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小题 4】 1月 22日未来 2个月将到 3月 22日
3、。也就是到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昼越来越长,到春分日昼夜等长。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面广,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时区换算的步骤、方法。 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并以此归纳全球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 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基本规律。 读下图所示的气候统计资料,回答题。 【小题 1】该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题 2】下列我国的省区中,哪个有该气候类型的分布?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依据
4、“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的气候类型判断方法,先找出最低温所在月份,即 1月份,说明该气候类型位于北半球;再依据 1月份的气温值低于0 ,可知为北半球温带的气候类型。然后观察降水量的变化,明显集中于 7月份,说明该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 2】只要根据选项中的四个省区轮廓图对应到相应的省,即 A为宁夏回族自治区, B为江西省, C为河北省, D为台湾省,答案:就容易选定 C了。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 点评:本题以气温降水直方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类型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属基础知识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 2.气候的判断
5、步骤。 3.我国的行政区域图及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 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大洋环流的是 本 格拉寒流 千岛寒流 秘鲁寒 西风漂流 南赤道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阿拉斯加暖流 巴西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A甲 B 甲 C 甲 D 甲 【小题 2】若图中的海洋是大西洋,则该地的渔场是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北海渔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甲洋流只能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的洋流,且纬度是 30,据此可判断该洋流位于南半球,根据洋流的流向判断
6、,甲洋流为寒流,能够与甲洋流形成完整的洋流系统的是 甲 。 【小题 2】若图中的海洋是大西洋,则该地的渔场是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位于太平洋。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及主要渔场分布。 点评:本题以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世界洋流及主要渔场分布,难度一般。学生熟练掌握世界洋流及主要渔场分布规律即可轻松作答。 【知识拓展】 一、全球洋流分布规律: 海区 洋流分布规律 热带、副热带海区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流向与各自半球的反气旋一致;大洋东为寒流,西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为暖流,西为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流
7、动,冬季相反 南半球 40o60o海区 形成西风漂流;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流动;性质为寒流 二、世界洋流实际分布图: 三、世界上有四大渔场: 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现今纽芬兰渔场已成为历史。 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的。 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寒流是深层海水上涌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地貌、水文、生物、土壤
8、等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A差异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单一性 答案: C 试题分 析: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的区域。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定义考查。学生只要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知识点即可作答。 内蒙古自东向西呈现 “森林一草原一荒漠 ”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9、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 “森林 草原 荒漠 ”的变化,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出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即可作答。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它能 A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B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C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D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被称为 “温室气体 ”,是因为其具有保温作用,强烈吸收地面
10、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所以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 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潜力是无限的 B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C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而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没有规律 D自然资源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效的, A错误;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B错误;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地质规律,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种类、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征,试题难
11、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理解地带性规律,掌握题中资源之间的关系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 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 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洪灾的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对洪涝灾害防治的一般措施,并注意洪涝灾害防治的
12、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差异即可判断。 下图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中温带的山地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根据 A山地自然带北坡自然带向上倾斜,判断北坡为向阳坡,其位于南半球;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判断该山地位于中纬度亚热带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 B山地自然带南坡自然带向上倾斜,判断南坡为向阳坡,其位于北半球;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判断该山地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故 B项正确。根据 C山地自然带南坡自然带向上倾斜,判断南坡为向阳坡,其位于北半球;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判断该山地位于中纬度亚热带地区,故 C项错误。根据 D山地自然带北坡自然带向上倾斜,判断北坡为向阳坡,其位
13、于南半球;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判 断该山地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故 D项错误。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 点评:本题以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为载体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难度一般。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方法即可轻松做题。解答本题的同时注意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拓展】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哪些因素影响? (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 (当然有 极限 ),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 山顶与
14、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固素: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4)影响雪线的因素,从本质上讲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具体因素有: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下列气候类型中,其成因一般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D 2002年 12月 27日 “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正式开工,从水循环角度来看,
15、 “南水北调 ”工程 A大大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C显著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降水量 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 答案: D 试题分析: “南水北调 ”工程体现了人类对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的影响,同时,这一工程的建设,反映了自然资源的特征是分布不均衡。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水循环、季风环流、洋流等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水循环、季风环流、洋流等知识。 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 “之 ”字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气候 B河流分布 C植被 D地形 答案: D 试题分析: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
16、似平行的 “之 ”字形,主要是受山地地形的影响,要躲开山峰,这样路比较安全。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原则。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地形因素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很大,线路应尽量避免穿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尽量避免穿越河流。 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图为某地 5月 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题。 【小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小题 2】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小题 3】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
17、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气压和气温的变化可以判断,此天气系统为冷锋系统。故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冷锋造成的。 【小题 2】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拢,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是由冷锋造成的;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由气旋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由反气旋形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内蒙 古巴 中高 上期 期末考试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