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pdf
《DB33 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ar cultivation 2014 - 03 - 06 发布 2014 - 04 - 06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3/T 913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阳市水果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加更、王藕芳、厉兰珍、蒋伟权。 DB33/T 9132014 1 梨栽培技术规
2、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的建园、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贮藏等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梨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0650-2008 鲜梨 NY/T 844-2010 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
3、用规范 NY/T 1778-2009 新鲜水果包装标识 3 建园 3.1 园地环境 3.1.1 土壤 园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含量指标 项 目 指 标 PH6.5 PH 6.57.5 PH7.5 * 总镉,mg/kg 0.30 0.30 0.40 总汞,mg/kg 0.25 0.30 0.35 总砷,mg/kg 25 20 20 总铜,mg/kg 100 120 120 * 总铅,mg/kg 50 50 50 * 总铬,mg/kg 120 120 120 锌,mg/kg 200 250 300 镍 ,mg/kg 40 50 60 六六六,mg/kg 0.50
4、 滴滴涕,mg/kg 0.50 DB33/T 9132014 2 注 1: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 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注 2: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注 3:表中有“*”标记的为必检项目。 3.1.2 灌溉水 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项 目 浓度限值 pH 值 5.58.5 总镉,mg/L 0.005 总汞, mg/L 0.001 总砷,mg/L 0.05 总铅,mg/L 0.10 铬(六价),mg/L 0.10 氟化物,mg/L 2
5、.0 氰化物,mg/L 0.5 氯化物,mg/L 250 石油类,mg/L 10 3.1.3 空气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空气环境质量 序号 项目(标准状态)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 1 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 0.30 2 二氧化硫(SO 2)mg/m3 0.15 0.5 3 氮氧化物(NO 2)mg/m3 0.10 0.15 4 氟化物(F)ug/m3 7 20 5 铅(Pb)mg/m3 季平均 1.50 3.1.4 其他要求 光照条件好,土壤疏松,土壤pH值为5.57.5,土层地下水位低于40 cm,山地坡度25以下,排水良好,周围无污染源。 3.2 园地规划 配备生产生活
6、用房、分级包装场、检测检验室、农资工具机械贮藏室、冷库等生产配套设施,以及小区、道路规划、防护系统、灌排水系统、果园生态循环系统等设施。 3.3 品种选择 3.3.1 主栽品种应选适于本地栽培、抗病虫能力强、品质好、丰产稳产的品种。 3.3.2 授粉品种应选花期基本一致、能相互授粉、抗病虫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 DB33/T 9132014 3 3.3.3 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种植比例 1:(48),分行种植,同一园内栽植品种不超过 3 个。 3.4 苗木要求 苗木要求品种纯正、苗高0.8 m以上、嫁接苗在离嫁接口上部5cm处的苗粗直径为0.8 cm以上,在定干切口下至少有5个饱满芽、根
7、系发达、无检疫性病虫害、无明显生理和机械损伤。 3.5 栽植 3.5.1 栽植密度 3.5.1.1 常规栽培采取宽行密株定植,缓坡地行距 4 m5 m,株距 2 m3 m;平地行距 4 m5 m,株距 3 m4 m。 3.5.1.2 棚架式栽培的以行距 4 m8 m,株距 4 m6 m 定植,也可采用计划密植。 3.5.1.3 行向以南北向为宜。同一果园定干高度基本一致。 3.5.2 栽植沟(穴)及底肥 3.5.2.1 平地建园采取深沟高畦栽培,山坡地、丘陵地建园采取梯级栽培。 3.5.2.2 栽前平整土地,并根据栽植密度挖定植沟或穴,一般定植沟宽、深均为 0.6 m1 m,定植穴长、宽、深均
8、为 0.6 m0.8 m。 3.5.2.3 每667m2施入 2000 kg5000 kg 的厩肥或适量的其它有机肥,酸性土壤再加 50 kg 钙镁磷肥,碱性土壤加 50 kg 过磷酸钙,与表土混合后分层施入作底肥。 3.5.2.4 底肥上隔至少 0.2 m 的表土后,基本与地面基本持平,再进行定植,回土后一般高出地面 20 cm。 3.6 栽植时间 11 月中旬2 月底定植。 3.7 栽植方法 栽植时把苗木根系适当修剪后置于定植点中央,舒展根系,扶正,用细土填入根间,边填土边轻轻提苗、踏实,浇足水,然后再覆表土稍高于嫁接口。发现死缺株应及时补栽。 3.8 定干高度 常规栽培为0.5 m0.6
9、 m ;棚架式为0.8 m1 m。 3.9 棚架式梨园的架构及搭建 3.9.1 搭建时间与高度 3.9.1.1 棚架搭建时间,密植园一般在栽后第 3 年春季前、稀植园一般在栽后第 4 年春季前完成。 3.9.1.2 棚架高度 1.7 m1.9 m。 3.9.2 棚架结构及搭建 3.9.2.1 结构 3.9.2.1.1 棚架材料选用预制水泥柱或热镀锌粗钢管、钢绞索或 10 mm 和 8 mm 包塑钢绞索和 3 mm热镀锌铁丝等。 3.9.2.1.2 架构由角柱、边柱、立柱、地锚、脚蹬、拉线、边索、主丝、副丝等组成。 DB33/T 9132014 4 3.9.2.1.3 支柱由角柱、边柱和立柱组成
10、,全部采用预制水泥柱(或热镀锌粗钢管),角柱、边柱、立柱的横截面 0.12 m 0.1 m,长度 3.0 m3.2 m。 3.9.2.2 搭建 3.9.2.2.1 角柱、边柱埋人土中深度 0.5 m,下面撑垫规格为 0.3 m 0.3 m0.1 m 的水泥预制块,斜向外并与地面成 45左右的夹角,再用地锚和地锚接线即 8 mm 包塑钢绞索拉紧固定,地锚用混凝土浇注。 3.9.2.2.2 棚中间按 12 m 12 m 平行竖立立柱,立柱高 2.5 m,埋没深度至少 0.5 m,立于定植行中。边柱的行距与果园行距相同,株距是果园株距的 2 倍。棚面由不同规格的钢绞线、钢丝围成。边线用 lO mm
11、钢绞线,主棚线用 8 mm 钢绞线,间距与边柱行、株距相同,副丝用 3 mm 热镀锌钢丝,间距 0.5 m,与周围主丝平行或垂直。 4 土肥水管理 4.1 土壤管理 4.1.1 深翻改土 土壤条件比较差的园地应进行深翻改土,一般梨园土壤活土层要求达到 60 cm 以上,通气情况良好,土壤孔隙度的含氧量至少 5%,30 cm 土层内有机质的含量至少 1.5%。瘠薄山地、丘陵地应扩穴深翻;酸性重的土壤于春季或秋季结合深翻压绿埋肥,每 667 m2撒施 75 kg 的石灰。 4.1.2 生草栽培 于采后或春季在梨树行间播种低秆豆科植物。 4.1.3 园地除草 非生草栽培园在 4 月中旬5 月中旬、7
12、 月上中旬各进行一次除草剂除草或浅中耕除草。 4.1.4 覆草 选用稻草、麦秆、砻糠、杂草在梅雨结束后全园或树冠下覆盖,厚度为 5 cm10 cm。 4.2 施肥 4.2.1 施肥原则 4.2.1.1 根据梨树年生长周期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环境,平衡施肥。 4.2.1.2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不应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和污泥及硝态氮等其它肥料。 4.2.1.3 人畜禽粪尿等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堆肥应经 50以上发酵 5 d7 d 天,并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 4.2.1.4 按 NY/T394 的规定选择肥料种类,施肥量根据品种、树龄树势、土壤条件、当年挂果情
13、况、栽培要求和树体需肥规律等,并经土壤肥力诊断后确定,以有机肥为主,实施配方施肥。 4.2.2 施肥方法 4.2.2.1 基肥于 9 月下旬至 12 月下旬施入,以有机肥、磷肥为主,适当配施速效氮肥,成年结果树以每 667 m2施用经堆制的畜粪 2000 kg4000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 100 kg、尿素 8 kg 为宜,混后施入挖好的深 30 cm40 cm 的放射沟或环状沟中,施后覆土。初结果树减半施用。 DB33/T 9132014 5 4.2.2.2 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并根据树势强弱、结果量、土壤条件等,确定肥料种类数量和次数。每年 4 次为宜,萌芽前后以速效氮肥为主、5 月
14、上中旬以速效磷钾肥为主、6 月下旬以速效氮和速效钾和采后施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产 1000 kg 梨果追施尿素 5 kg10 kg、硫酸钾 10 kg。 4.2.2.3 生长期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多次的根外追肥,在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采后恢复期每期喷 1 次2 次,选用优质腐植酸、氨基酸类有机液肥、微肥、营养活性肥及速效氮、磷、钾等。 4.3 土壤水份管理 4.3.1 灌水 4.3.1.1 灌溉水的质量 应符合本标准表 2 的要求。 4.3.1.2 灌溉时期 在果树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进行,果园土壤持水量低于 60%时,应及时灌水。排灌方便的果园旱期宜适当缩短灌溉间隔期,喷灌、微喷灌园高温干旱
15、期白天可连续开启。 4.3.1.3 灌溉方法 有条件的可采取微喷灌、喷灌、滴灌等,也可采用沟灌、浇灌。高温时中午前后不宜深库水漫灌。丘陵山坡地中晚熟梨园建立微喷系统。 4.3.2 排水 地势低洼、易积水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梨园,建立排水系统,花期前后、梅雨期做好清沟排水工作,确保降雨后至少 30cm 深的畦沟中无隔夜积水 。 5 花果管理 5.1 疏花 5.1.1 疏花时间 现蕾至开花前。 5.1.2 疏花方法 5.1.2.1 在现蕾期先疏去部分生长弱的花序,每隔 10cm20cm 留 1 个花序,其余均疏除。 5.1.2.2 疏除花序时保留中间幼叶。 5.1.2.3 授粉条件好的每个花序留一半的
16、边花蕾,疏去中心的花蕾。 5.2 授粉 5.2.1 人工授粉 在亲和力强、花期较早或相近的适宜授粉的品种树上采集喇叭口状开放的花蕾,脱除花瓣,收集花药,置于 25左右的干燥环境中使花粉释放并收集过筛冷藏备用。选盛花期无雨天 9 时至 14 时,每花序点授 2 朵刚开放的花或喷布花粉 0.1%、糖 5%、硼砂 0.1%花粉糖液,现配现喷。 5.2.2 花期放蜂 DB33/T 9132014 6 每3335 m2梨园放一箱蜂。 5.3 疏果 5.3.1 疏果时间 5.3.1.1 在 4 月中旬5 月中旬,谢花后 15 d40 d 内进行。 5.3.1.2 坐果率高年份早疏,反之晚疏;早熟品种适当早
17、疏;生理落果轻的品种早疏,生理落果较重的适当晚疏。 5.3.2 疏果方法 每花序留 1 果,留整个花序中果柄侧斜生的大果,直立下垂和多余的果都除去。株坐果率较低时,健壮花序可留 2 个果。 5.3.3 留果量 5.3.3.1 每667m2产量控制在 2000kg3000kg,单果重平均按 250g400g 计,保险系数为 20%,成年投产园每 667m2留果 10000 个12000 个果。 5.3.3.2 土壤条件好、肥水充足、树势强健、管理水平高、果个小的品种多留,反之少留。 5.4 套袋 5.4.1 套袋时间 在 4 月下旬6 月上旬。 5.4.2 果袋种类 根据不同品种要求,选用蜡质层
18、厚、防水性好的纸袋和优质、安全、卫生的聚乙烯塑膜袋等。 5.4.3 套袋方法 套袋前喷一次广谱杀虫杀菌混合剂,喷后 5 d 未套完的,余下果还需补喷。套袋时用手指把果袋撑开,把套在袋子中间,袋口要扎紧扎牢。 6 树形管理 6.1 整形 6.1.1 整形时间 12 月上旬1 月下旬。 6.1.2 整形方法 6.1.2.1 常规栽培的整形 6.1.2.1.1 采用低干矮冠树形的小冠单层开心形或开心形整形。 6.1.2.1.2 干高控制在 20 cm40 cm,冠高低于 2.5 m。 6.1.2.1.3 根据不同栽培密度培养主枝和副主枝,主枝 2 个3 个,分布均匀,开张角度 4560。 6.1.2
19、.1.4 每一主枝可在两侧各培养 1 个副主枝或直接在主枝上每隔 40 cm 培养 1 个侧枝。侧枝朝向株间,相邻侧枝朝向相反。 6.1.2.1.5 主枝、侧枝上直接培育结果枝组,力求分布均匀。 6.1.2.1.6 副主枝和主枝夹角 50,侧枝配置在主枝、副主枝两侧,同侧侧枝间距 70 cm80 cm。 DB33/T 9132014 7 6.1.2.2 棚架栽培的整形 6.1.2.2.1 采用多主枝开心形或杯状形整形。 6.1.2.2.2 主干高 60 cm,主枝 3 个,分布均匀,基角 50延伸至棚面。 6.1.2.2.3 在各主枝上再分生疏散成层排列的副主枝,副主枝与主枝夹角 90。主枝、
20、副主枝上每隔40 cm 留一侧枝,相邻侧枝方向相反。侧枝与副主枝、主枝夹角 90。 6.1.2.2.4 主枝延长枝梢端留短截的直立枝以增强长势。在主枝、副主枝、侧枝上培育结果枝组,结果枝组力求小而精。 6.2 修剪 6.2.1 修剪时间 冬季修剪 11 月下旬2 月上旬;夏季修剪 4 月上旬7 月上旬。 6.2.2 修剪要求 以冬季修剪为主,夏季修剪为辅,使用机械修剪。 6.2.2.1 冬季修剪 6.2.2.1.1 幼龄期以截为主,促多发新梢,加速树冠形成。 6.2.2.1.2 成年园疏截结合,以疏为主,要求冠内通风透光,枝条、结果枝组分布错落有致,布局合理。 6.2.2.1.3 结果枝组达到
21、 3 年5 年后逐步更新。 6.2.2.1.4 疏去过多的花芽,先疏朝上直生、朝下着生及弱芽,留侧斜生的壮芽。 6.2.2.1.5 成年投产园每 667m2留 20000 个花芽。 6.2.2.2 夏季修剪 6.2.2.2.1 幼龄期以摘心和拉枝为主,促多发强壮新梢提早形成树冠结果。 6.2.2.2.2 投产树以春季新梢抽发期的抹芽控梢和疏剪树冠内、树冠中上部过密中长新梢为主。 6.2.2.2.3 5 月中旬6 月下旬除留作更新或补空用的强梢外,从基部去除其它抽发的中长新梢。 6.2.2.2.4 做好更新或补空强梢的拉枝固定。 7 病虫害综合防治 7.1 防治原则 7.1.1 按照“预防为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T913 2014 栽培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