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066-2017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pdf
《DB33 T 2066-2017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2066-2017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05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066 2017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 Culture technique regulations of Quasipaa spinosa 2017 - 12 - 05 发布 2018 - 01 - 05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066 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 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金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遂昌山泉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建德市鑫泉金石蛙生态养殖
2、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荣泉、郑善坚、李明、胡有恩、鲍强明。DB33/T 2066 2017 1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棘胸蛙 (Quasipaa spinosa)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 与 设施、人工繁殖、 蝌蚪 培育、幼蛙和 成蛙养殖、 越冬管理、 运输及病害防治 等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棘胸蛙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3、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幼蛙 蝌蚪 变态 后 ,个体体重 100 克 的蛙。 3.2 成蛙 个体体重 100 克 的蛙或性成熟的蛙。 3.3 种蛙 已经达到性成熟并用于繁殖的 亲本, 蛙龄 3 龄 4 龄,雌蛙体重 1 50 克 ,雄蛙体重 200 克 。 4 环境与设施 4.1 环境条件 DB33/T 2066 2017 2 养殖场地 环境要求符合 NY/T 5361 的规定, 水源充足、空气洁净、 环境 安静 、 冬暖
4、夏凉、 交通便利、排灌方便 ,常年水温不高于 28 , 没有污染源 。 溪涧山泉水、 水库 水 、 江河水、 地下水都可作为水源,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 pH 值 为 6 7。 4.2 养殖设施 4.2.1 基本要求 室内养殖为养殖车间或大棚,要求通风、采光,室外养殖要求搭设遮阳棚。养殖 蛙池应符合棘胸蛙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应有水面、陆地、栖息、防逃等设施要求。 4.2.2 方形蛙池 方形蛙池适用于 棘胸蛙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和幼蛙养殖。建在地面上,水泥砖砌。 面积以 6 平方米 20 平方米 为宜,池高 0.8 米 1 米 ,水深 在 10 厘米 30 厘米 ,池底呈锅底
5、形或向排水口一侧倾斜,水陆面积比为 3:1。 4.2.3 养殖沟渠 养殖沟渠适用于幼蛙、成蛙和种蛙养殖。建在地面下,水泥抹面。狭长形或“ U”形,面积 50 平方米 100 平方米 ,长度宜 10 米 20 米 ,宽度 3 米 5 米 ,水深在 20 厘米 40 厘米 ,底部向出水口倾斜,水陆面积比为 1:1.5 2。 1 个大棚可建 3 条 4 条沟渠。 4.2.4 栖息设施 在蛙池、沟渠的水陆交接处搭 设石棉瓦、木板或石穴等供蛙栖息。 4.2.5 防逃设施 养殖场四周设置 1 米 1.5 米 高的防逃墙或者防逃网,蛙池的四角上檐做压板或贴瓷片,进排水口加过滤防逃网。 4.2.6 蓄水池 蓄
6、水池水体为养殖水体的 1% 2%。位置高于养殖池,水源经沙滤进入蓄水池。 4.2.7 尾水处理池 尾水处理池为养殖面积的 2% 5%。池内 放养 彩鲤等鱼类, 种植美人蕉、 狐尾 草、水 浮 莲等 水生 植物 ,沙石过滤 。 经处理的尾水符合 SC/T 9101 的排放规定。 4.3 养殖池消毒 新池需先脱碱处理。放养前 7 天 10 天用漂白粉 30 毫克 /升 50 毫克 /升 进行全池浸泡消毒 ,放养前 3 天再冲洗干净。 5 饲料 5.1 饲料种类 DB33/T 2066 2017 3 棘胸蛙饲料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主要为黄粉虫、蚯蚓等。植物性饲料为苦荬菜
7、、莴苣叶等。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为 32% 35%。饲料质量应符合 NY 5072 的规定。 5.2 黄粉虫培育 5.2.1 饲养条件 饲养室要透光、通风,冬季需取暖保温。温度应保持在 25 30 ,室内相对空气湿度以 50%60%为宜。采用塑料 盘架养。塑料盘高为 15 厘米 ,内壁光滑。 5.2.2 放养密度 黄粉虫幼虫根据大小及时分养,放养密度见表 1。 表 1 黄粉虫幼虫放养 密度 规格 /厘米 放养量(万条 /平方米 ) 规格 /厘米 放养量(万条 /平方米 ) 小于 0.5 10 1.5 2.0 3 4 0.5 1.0 7 8 2.0 2.5 2 2.5 1.0 1.5 5 6 2
8、.5 3.0 1 1.5 5.2.3 投饲管理 投喂麦麸、米糠、豆饼粉以及菜叶、瓜果皮等。塑料盘底部铺上 5 厘米 饲料,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先筛掉虫粪,再添加新饲料。规格达到 2 厘米 3 厘米 时,过筛收集。 6 人工繁殖 6.1 种蛙的选择 经良种场人工选育的健康种蛙,符合本标准 3.3 的要求。 6.2 雌 雄鉴别 雄蛙胸部布满大刺疣,前肢第一指基部有膨大的婚垫,咽侧有声嚢孔。雌蛙胸腹光滑,仅在体背、体侧、四肢背面有分散状的小圆疣,咽侧无声嚢孔。 6.3 种蛙培育 6.3.1 性比 雌、雄种蛙的放养比例以 1:1 为宜。 6.3.2 消毒 放养 前 进行蛙体消毒, 用 3% 4%氯化钠
9、溶液 或 10%聚维 酮碘溶 液 20 毫克 /升 浸浴 3 分钟 5 分钟 。 6.3.3 放养密度 6 只 /平方米 10 只 /平方米 。 6.3.4 饲养管理 DB33/T 2066 2017 4 水温 14 25 , 每天傍晚投喂黄粉虫、蚯蚓等活饵料,饵料中拌加 1%复合维生素、 1% 2%鱼肝油。 日投饲量为 蛙 体重的 3% 5%, 以 30 分钟 摄食后略有剩余为宜。 6.3.5 水质管理 长期保持微流水,水温不高于 28 ,溶氧在 5 毫克 /升 8 毫克 /升 。每隔 15 天 20 天用 10%的聚维酮碘、 20%戊二醛溶液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用量为 0.5 毫克 /升
10、1 毫克 /升 。 6.4 产卵 水温 18 26 ,将雌雄种蛙合池放养, 蛙池水位 10 厘米 20 厘米 。种蛙一般在清晨 4 时 7时产卵,每年 4 月 9 月为产卵期,高峰期为 5 月 6 月 。 6.5 收卵 蛙卵产出 1 小时 2 小时 内不要搅动,产 出 3 小时 4 小时 及时 用光滑的捞勺轻轻地将卵块捞出;或在产卵前将平板(泡塑板或杉木板)置于产卵池内,待平板附满蛙卵后,移入孵化池 。 6.6 人工孵化 6.6.1 孵化框孵化 将捞出的蛙卵平铺在孵化池木质孵化框内,不得堆叠粘连成团。 孵化密度掌握在 1000 粒 /平方米 2000 粒 /平方米 。 孵化避免阳光直射 ,采用
11、微流水或静水充氧孵化。控制孵化 水温 18 25 , 溶氧6 毫克 /升 8 毫克 /升 。 6.6.2 平板孵化 将附满蛙卵的平板移入孵化池,其他操作按本标准 6.6.1执行 。待附着的胶质膜被孵化的蝌蚪摄 食完后捞出平板。 7 蝌蚪培育 7.1 放养 早期蝌蚪 放养 密度为 500 尾 /平方米 800 尾 /平方米 ; 30 天后 蝌蚪 放养 密度控制为 100 尾 /平方米 200 尾 /平方米 。 7.2 投喂 蝌蚪孵出 3 天 后 ,开口摄食。早期以摄食胶质膜为主。 7 天后补充投喂植物性饲料(煮熟的苦荬菜等菜叶),并逐渐增加投喂破碎的人工配合饲料。 15 天以后以配合饲料为主。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T20662017 棘胸蛙 养殖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