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 5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 P区域位于( ) A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小题 2】 P区域所在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1】根据经纬度的划分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范围可知。选择 C项。 【小题 2】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 P区域所在的大洲是非洲。选择 C项。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
2、分界线 C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答案: B 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 7月均温( )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答案: B 决定我国东部地区雨季早晚的主导因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势高低 答案: A 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中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北地区 答案: B 下列用水较紧张的城市是( ) A天津 B南京 C广州 D福州 答案: A 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
3、是( ) A地形 B热量 C土壤 D水源 答案: B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由北向南的顺序是( ) A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B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C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珠江三角洲 D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珠江三角洲 答案: B 有我国 “南北交通大动脉 ”之称的铁路干线是 (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焦柳线 D宝成 成昆线 答案: B 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以及主要农作物是( ) A黄土,水稻、小麦、大豆 B红土,水稻、油菜、甘蔗 C水稻土,水稻、甜菜、大豆 D黑土,春小麦、玉米、大豆 答案: D 关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4、上 B南方地区降水多,有 “水乡泽国 ”之称 C四川盆地特产丰富,是我国天然橡胶、甘蔗重要产地 D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酸性红壤 答案: D 西北地区发展生产,进行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兴修水利工程,引水变旱地为水田 改造盐碱滩,改良贫瘠土地 保护草地资源,防止草场退化,建设人工草场 治理沙漠,植树种草,设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A B C D 答案: D 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青藏铁路遇到的最主要的技术难题是( ) A高原问题 B高寒问题 C缺氧问题 D冻土问题 答案: D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汉族 D满族 答案: A 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
5、于枯水期的是( )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 答案: A 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中的数码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谷、山脊、山顶、盆地 B山脊、山谷、山顶、盆地 C山谷、山脊、盆地、山顶 D山脊、山谷、盆地、山顶 答案: D 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城市 、 、 可能分别是( )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小题 2】 5.城市 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小题 3】城市 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2012 学年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高级中学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