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2013-2014学年江西九江外国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
《[名校联盟]2013-2014学年江西九江外国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联盟]2013-2014学年江西九江外国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名校联盟 2013-2014学年江西九江外国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 O2和葡萄糖 葡萄糖、 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凡是能够存在于这些液体环境的物质都是内环境成分。 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 错。 正确。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 错。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2、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条染色体 C植株 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 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A正确。单倍体植株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40条染色体, B错。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说明植株 X为显性杂合子,连续自交若干代
3、,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升高, C错。基因突变提供进化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D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和进化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 工程技术的是 A水稻 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 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为单倍体育种,错。 B为杂交育种,错。
4、C包含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正确。 D为诱变育种,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某二倍体植物 染色体上的基因 B2是由其等位基因 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B基因 B1和 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基因 B1和 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D基因 B1和 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插入、替换都会造成基因突变, A 正确。如果是碱基对替换
5、引起的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兼并性,合成蛋白质可能相同, B正确。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C正确。配子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等位基因分离,不会共同存在于同一个配子,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递质可以和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都是乙酰胆碱,直接呈递给骨骼肌,故骨骼 肌细胞膜
6、无受体, A错。神经肌肉接点类似突触,不是突触, B错。突触后膜面积大于前膜,有利充分接受递质,产生兴奋, C错。需要许多个神经递质分子作用于突触后膜,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 6号和第 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 , 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酵母菌的染色体和基因还可
7、能发生变异, A正确。表现型决定于基因型,要受环境影响, B正确。改变了酵母菌基因种类和数量, C正确。未见明显异常说明该酵母菌不改变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和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 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的种间竞争、捕食、等种间关系可以进行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正确。化石是研究生
8、物进化的株主要证据, B正确。外来物种通常会破坏生态平衡, C正确。可遗传突变提供生物自然选择的材料, 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 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 “电 化学 信号 ”的转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反射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参加, A正确。该反射通过反射完成,效应器为唾液腺, B正确。酸梅色泽通过视觉中枢间接
9、刺激相关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C错。有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和突触的传递,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B抗维生素 D佝偻病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C患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D一个家族代代都出现的疾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答案: C 试题分析: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A错。抗维生素 D佝偻病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与女儿都可能正常和患病, B错。染色体变异也会引起遗传病,可能不带遗传病
10、基因, C正确。一个家族代代都出现的疾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下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能同时找到 AaBb、 AB、 Ab、 aB和 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 B经过程 产生的性状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导致过程 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D与过程 、 、 相比,过程 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产生 AaBb
11、细胞,可以减数分裂产生 AB、 Ab、 aB和 ab精子和卵细胞, A正确。过程 如果是形成性原细胞,其性状可能通过配子传给子代,如果形成体细胞,不会, B错。过程 为基因突变,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C正确。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为变异根本来源,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和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 体 D二倍体生物一定
12、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A正确。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可能含有 1到多个染色体组, B正确。花药为植物配子,离体培养得到的为单倍体, C正确。二倍体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组织培养得到, D错。 考点:本题突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下图中曲线 a 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的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b、c、 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的菌株数和产量 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 a变为 b、 c、 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B
13、诱变剂提高了变异频率 C 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D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a变为 b、 c、 d,为基因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 A正确。与 a对照,诱变剂提高了变异频率, B正确。 D为少量菌株产生大量青霉素, C正确。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没有基因重组, D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
14、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基因突变结构是替换 1个氨基酸,故是碱基对替换结构, A错。有抗性杂合子,说明抗性为显性,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20) /( 1002) =12%, B错。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 42+32) /( 1002) =20%
15、,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12+15) /( 1002)=8.5%,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不代表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C错。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正确。 考点:本题考 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具有
16、合成递质,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功能,A正确。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B错。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兴奋传导到时会释放递质, C正确。对照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兴奋性对照才会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 A、 B、 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 B中 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 A中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
17、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以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到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双向交流。据此判断: 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错。乙酰胆碱未神经递质,由神经元释放,存在于 B组织液, 正确。血浆蛋白质含量较高, D 淋巴较少, 错。蛋白质水解酶存在于细胞内, 正确。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 a、 d两点连接一 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结构包括 3个神经元,含有 2个突触
18、 B如果 B受刺激, C会兴奋;如果 A、 B同时受刺激, C不会兴奋。则 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 负电位 D若 ab=bd,如刺激 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 2次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 AB为 2个神经元突触小泡, C为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A正确。 B受刺激, C会兴奋,说明 B释放兴奋性递质, A、 B同时受刺激, C不会兴奋,说明 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抑制 C产生兴奋, B正确。神经 纤维受刺激时,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正确。刺激 C点,兴奋到达 d,指针偏转 1次,由于递质只能
19、由 AB到C,不能逆向,兴奋不能突触突触到达 a,指针不再偏转,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不属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A 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 DNA复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
20、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没有, B 错。有丝分裂和神经分裂都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 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 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 131I可能直接 A插入 D
21、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 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放射性同位素会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放射性同位素 131I不能 .插入 DNA分子, A错,也不是 DNA碱基,不能替换碱基, B错,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C正确。会诱发体细胞基因突变,但是体细胞突变的基因不能传给下一代,生殖细胞的才能,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
22、的结论能力。 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数量增加,种类不变, A错。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数量增加,不会产生新基因,基因突变才会,B错。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数量下降或增加,种类不变, C错。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 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校 联盟 2013 2014 学年 江西 九江 外国语 下第 一次 月考 生物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