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余杭区普高第二共同体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浙江余杭区普高第二共同体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浙江余杭区普高第二共同体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浙江余杭区普高第二共同体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 “凭借血缘关系 ”、 “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度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在一起,以强化统治。 A、 B与题
2、意不符; D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的政体。确立这种 “政体形式 ”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 1875年宪法 D美国 1787年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 1871年宪法。从材料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可知应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
3、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君主享有大权,但亦实行了代议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 C、 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德意志 1871年宪法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 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代议制的理解。材料体现的都是各国资产阶级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资本主义的基本民主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突出特点:法
4、制化。故应选 D。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特点 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 )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宪章运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运动。依据所学可知,材料所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应是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71年巴黎公社。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发生在 1831年和 1834年;英国宪章运动发生在 19世纪3040 年代;三大工人运动指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 1844年德意志
5、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所以应选 D。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主要事件 高潮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其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下列革命运动与其口号对应正确的是 ( ) A 1688年的光荣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 B 1911年的中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C 1871年的巴黎革命:民主、法治、人权 D 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依据所学可知,英国 “光荣革命 ”后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故 A不合史实; 1789 年巴黎人民起义,提出了著名的 “自
6、由、平等、博爱 ”,故 B、 C 排除;俄国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陷入一战的困境中,以列宁主的布尔什维克人提出了 “和平、土地、面包 ”的口号,因此 D的对应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背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 “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 ”正确的回答是: ( )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的结果。 1917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7、府,故 1917年 4月掌权的应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所以应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二月革命 结果 1954年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政协 “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导致政协职能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中共 “八大 ”召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依据所学,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 1954全国人大召开后,建
8、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即职能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分析选项, A是 1953年; B是 1956年; C是 1954年,符合题意; D也是 1956年。所以应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 政协 从 1952年开始酝酿,到 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 “和平统 战线政策 ”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 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 政策 ( ) A率先为印度和越南所接受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
9、华残余势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据题干时间 “1952年开到 1954年 ”及内容可知,该政策应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是周恩来总理 1953年底提出,为印度、缅甸所首先接受,故排除 A;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的应是新中国的材料,所以排除 C; D明显与题意不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凡是愿意遵守该原则的中国都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故其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所以选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要 “ 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只要 公社 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 ”。这可能为
10、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理论提供参考和可借鉴之处 ( ) A “一国两制 ”构想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革命委员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从材料 “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只要 公社 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 ”可以看出列宁认为在坚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地方可以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中国的一国两制与此类似,故应选 A。 B、 C、 D项不能反映大地方自主权的问题 。所以应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 “事情的真相是 :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
11、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 ”为了避免“危机 ”,美国 ( ) A占领德国 B建立北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提出杜鲁门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由 “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 ”可知应是马歇尔计划,A 项是冷战的表现, B 项是军事上的措施, D 项是冷战的指导思想。故应选 C。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冷战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 A摆脱苏联的经济制裁 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12、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 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一体化。从题干表达内容来看,应是有关欧洲一体化原因的分析。依据所学,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抵制苏联的威胁是西欧一体化的重要原因,故应选 B。 A项与史实不符; B项正确;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故排除 C; D 说法错误,欧洲一体化无法增加欧洲的资源的总量。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区域集团化 欧洲的一体化 2013年 8月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 “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因此安倍对外交有着强烈的兴趣。安倍自去年 12月上任以来 已出访了 2
13、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代日本 A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极力提升政治诉求 C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D企图建立世界霸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目前日本的政治企图。材料 “安倍自去年 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 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 ”表明日本政府这时采取的外交策略是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以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进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应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 日本谋求政治 大国地位的活动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 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 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
14、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联邦制。从材料可知,作者认为,新生的美国只用改变 “地域性的权力 ”结构,才能避免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即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 C符合题意。 A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 B项错误,这时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 D项不准确,独立战争后就已建立了民主制度,但绝对的民主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
15、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 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该史料反映此时 ( ) A蒋介石尚未叛变革命 B国民党处于国民大革命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尚未走向成熟 D在特定时期,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合作。依据所学可知, “民国二十七年 ”指的是1938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所说的 “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 ”即是指此。 A发生在 1927年前,不合题意,排除; B 明显错误,大革命是 1924年至 1927年,排除; C项是 1935年遵义会议前,也应排除;国共合作抗日反映了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所
16、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 ) A古籍文献中关于 “铁 ”的记 载 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 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 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依据所学可知,历史遗存是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佐证材料; A、 B、 D均带有主观色彩。 C属于第一手资料,最为可信。所以应选 C。 考点:历史研究 资料的运用 历史遗存的运用 宋书卷九十四载: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
17、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从题干材料 “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可知,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根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而不是出身。分析选项, A项符合题意,所以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九品中正制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 “军机处 ”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
18、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以旨意)。 ”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 A丞相权力的削弱 B君主权威的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清代雍正的时候,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不能参与决策,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而已。材料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 述旨 过来 交发 正是珍重情况的反映,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军机处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 “某地区 ”最有可能的是(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
19、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从材料表格的内容可知,根据对“居民职业结构表 ”工场工人人数占 30%,说明 “工场工人 ”的人口比例大,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江南苏杭地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明代中叶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业人口大量增加,并且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明代手工业的发展 周 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 “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 ”, “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
20、材料说明罗马法( )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 利益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根据题干材料 “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 ”、 “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可知,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奴隶的利益。 A说法错误; B、 C与题意不合,故应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 罗马法的内容。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 “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
21、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题干材料 “南京条约 制定 进出口关税 的则例 ”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所以应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西方列强侵略 南京条约的影响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 “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浙江 余杭区普高 第二 共同体 上期 期中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