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广东东莞市第七中学年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广东东莞市第七中学年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广东东莞市第七中学年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广东东莞市第七中学年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 2560年,电影孔子于 2009年 3月 30日在北京隆重开机。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哪些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是正确的?( )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 ”和 “礼 ”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 “有教无类 ”,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 A不对,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B不对,儒家思
2、想在汉武帝以后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D不对,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的著作。 C符合孔子的教育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 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巨著出现 创制黄道游仪 发明测量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发明新型浑仪 简仪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 出现在战国时期; 是唐朝出现的; 是东汉时期出现; 是元朝出现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天文学成就 该书问世以后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曾多次被刻印,被乾隆皇帝称赞为
3、“用意勤而民事切 ”。现代有人评价它是我国传统农书中空前绝后的。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根据材料 “清朝统治者的重视 ”“我国传统农书中空前绝后 ”并结合所学知识,这部农书是农政全书。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农学成就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 “书同文字 ”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小篆定位官方同行的标准字体,结合教材内
4、容中的书法知识可知, A是小篆, B是隶书, C是楷书, D是草 书,故 A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驼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舍表演杂剧西厢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描述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作品,属于元杂剧,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不可能出现。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宋代的绘画 宋人称 “
5、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 “学士词 ”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 “学士词 ”中学士是指苏轼,属豪放派的词人,与之相符的只有南宋的辛弃疾,李煜、李清照主要属婉约派,陆游主要是诗人。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豪放派的词人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 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 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 京剧。 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6、 ) A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时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学艺术只有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才能得到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文化。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融,产生了京剧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B、 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它的本质含义是强调 A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创造了万物 C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 D人的价值 答案: D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智者学派的作用, A项错误在于智者学派 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B项和 C项的错误在于扩大了人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将中世纪看做一团漆黑、对文艺复兴大加肯定的割断历史的观点 都是偏颇的。 ”材料主要强调了文艺复兴 A割断了欧洲的历史 B对中世纪历史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 C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D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将中世纪看做一团漆黑、对文艺复兴大加肯定的割断历史的观点 都是偏颇的 ”中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文艺复兴对中世纪历史有一定的继承与
8、发展。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培根说: “(两宋时期 )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 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 “第一种东西 ”是我国古代的 ( )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根据所学知识,在文学上的是印刷术的普及,提高了印刷质量和速度,加速了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促进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在战争上的是火药,航海上的是指南针,这些曾经改变了西欧的社会发展进程。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印刷术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9、“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 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可得出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是从理学到经学,再结合材料信息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
10、发展变化的重 要历史时期 ”,联系明末清初思想界活跃的的背景可得出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 “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 之贱,与有责焉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李贽的思想。根据材料, A项是孟子的主张, C项是顾炎武的主张, 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
11、生圣人,所以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持此观点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有 ”“无 ”“难 ”“易 ”“善 ”“不善 ”“美 ”“恶 ”等都有辩证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公元前 6世纪到公元前 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
12、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由公元前 6世纪到公元前 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墨家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 ”,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个主张相近的是( )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C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13、,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D “兵者不详之器 ,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思想主张,题目中的思想是墨家的, A项中强调的是 “天行有常 ”; BC项强调的是法治和兵器军事是法家思想; D项讲军事是不得以而用之,求和平和发展。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墨家思想 史记 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 “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 “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 “帝道、王道、霸道 ”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广东 东莞市 第七 中学 年高 上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