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黄梅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北黄梅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北黄梅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北黄梅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解读图片,可知,图片中的 “石器 ”、 “耒耜 ”、 “铁农具 ”、 “曲辕犁 ”均是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而且是一个不短渐进、革新的过程。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只有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表述正确,符合题
2、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其余表述与题干意思无关,排除 AC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的变化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892年,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认为未来社会是实行共和制的大同社会; 1913年 7月他又发表文章说: “夫共和之立国 今所模欧师美者 但模仿其政俗之末,而失其道德之本,此其政俗所以在欧、美成功之效,而在我为败坏之由。 ”康有为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 A “中体西用 ”影响仍存 B社会转型道德败坏 C “尊孔复古 ”逆流兴起 D照搬西体舍本逐末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
3、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1913年 7月他又发表文章说 ”、 “而失其道德之本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康有为在 1913年 7月以后,竭力主张恢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回忆可知,这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的 “尊孔复古 ”逆流有关, C项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错误; BD两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表述错误。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西方学习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阶段)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 9月 22日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 4
4、日 “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0月 13日 “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6日 “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8日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解读题干材料 ,可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国鉴于苏俄的成功,而学习苏俄,主题是 “以俄为师 ”,故, B项,说法
5、客观,符合题意;蒋介石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不代表他怀疑三民主义,A错误。 C项,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说法错误,当时的主流思想 ,要有的话 ,应该是新三民主义( 1923年这一时期,还是孙中山时代,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表述错误,国共直到 1924年国民党一大才实现合作的;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 学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文化阶段) 下表为某一时期北京市建设成就统计资料(单位:亿元)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项目 1949年 1957年 社会总产值 3 8 35
6、 7 国民收入 1 9 14 3 工业总产值 1 7 19 1 农业总产值 2 1 5 0 社会商品零售额 2 8 17 1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关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图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图表,不难判断出,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表述均符合史实,正确 ;国民收入从 “1.9”涨到 “14.3”,能够体现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项表述客观
7、, 正确。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的相关成就 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见图),其中CD 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C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 D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统计图信息,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人口变化相关问题。仔细观察统计图信息,可知, C
8、D 段,大致就是 1962-1965年这三年左右期间。回忆、再现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关知识点,可知,这三年正处于中共中央的 “八字方针 ”(即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调整时期,目的是治理因 1958年左倾 “三面红旗 ”导致的经济凋敝状态。其余 ABD三项表述时间均不相符 “1962-1965年 ”,均不符合史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八字方针的提出与实施 1967-1974 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对外援助数额庞大。经济援助、政治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合计为 1950-1967年的
9、 3倍多, 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 20 亿元左右, 1971-1974年,除 1971年不算太高外,其他几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均超过 6%。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 ) A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B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水平不符 C改善了中美关系 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1967-1974 年 ”、 “1967-1970 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 20 亿元左右 ”等,本题考查文革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67-
10、1974年,这是文革时期,受文革政治革命的影响,即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内经济状况本身就不太好,数额庞大的对外援助明显与国内经济状况不符, 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 A项明显错误, “快速发展 ”不符合史实; C项是无关选项,错误; 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不符合史实, 50 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恶化后,社会主义阵营没有壮大, D 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文革时期的外交关系 数额 庞大的对外援助 街道、路桥命名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历史沿革和约定俗成的习惯,同时还要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下列哪些街道、路桥最有可能是 20世纪 90年代命名的是( )
11、民营街 惠民路 革命桥 和谐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还要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 “20世纪 90年代 ”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 民营街, 惠民路,均符合 “20世纪 90年代 ”的时代特征,符合相关史实。而 革命桥,很可能是文革时期,或者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 1840-1949年)的内容, 和谐路,与 21世纪初提出的 “和谐社会 ”理念相关, 均不符合题干时间特征。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
12、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世纪 90年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 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 “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论海上自由 ”、 “每个国家均
13、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是在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 B错误;英荷战争的爆发,是由于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限制荷兰的海上活动而引起的, C错误; D项表述,与题干内容不相干,排除 D。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作者的中心意图是,强调海上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在辩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 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此,英国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14、( ) A创立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工厂制 B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C呼应机器制造商的要求 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D推广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 联动式蒸汽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 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1825年 ”、 “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 “英国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资本主义工厂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针对性措施, A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 1840年, B错误;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在 1825年以前已经投入使用, D错误。取消机器出口禁令,符合史实和题意,是针对
15、性措施。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 19世纪 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 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9%的 3万 多家大型企业占有 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16、 “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 “其中 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垄断组织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材料无从体现 “军国主义 ”, A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到 “能源革新 ”问题, B 错误; D 项是无关选项,而且表述错误,不符合当时德国史实。“巨型企业 ”体现的就是生产集中,而 “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即体现促进了新兴工业的发展。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 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
17、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 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 70年代后,面对经济 “滞胀 ”,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凯恩斯主义 ”、 “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
18、料,得出这样的认识:无论是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 “凯恩斯主义 ”、 “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均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本质上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955年起,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粮食供应不足情况得到改善,其原因包括( )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扩大 农业税削减,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 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 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
19、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1955 年 ”、 “粮食供应不足情况得到改善 ”,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相关措施。回忆、再现所学赫鲁晓夫改革,不难判断出 都是他的改革措施,符合史实和题意;而 项的表述不符合赫鲁晓夫统治时代的特征,表述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农业方面的措施 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罗斯福新政的实
20、施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罗斯福新政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美国的财政中心 “从华尔街到华盛顿 ”,可知,反映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即罗斯福新政;世界金融中心 “从伦敦到纽约 ”,反映的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具体体现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即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
21、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 新政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全球环境的恶化 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可知,经济全球化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包括,全 球环境恶化、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南北差距进一步
22、拉大等方面,分析选项,可知, 项说法均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张程在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中写到: “喝咖啡逛公园的上海买办、书包里藏着白话小说的学生、在政府各部跑新闻的北京记者和出口中国茶叶进口英国钢琴的广州商人们,他们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宪政社会。 ”由此可以看出民国时期( ) A生活习俗全盘西化 B新潮人士已遍及城乡 C西方商品开始进入 D民主化进程基础薄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他
23、们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宪政社会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在民国时期,公民们的民主政治意识有待加强,民主政治水平有待提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比较艰辛。结合选项,只有 D符合题意,其余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意思。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 民主政治 推进的艰辛历程 1945年 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 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 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 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 2,并将部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北 黄梅 中高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