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中国,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 ”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众人,那么,他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是孔子思想项中保守的部分,不是孔子思想精华。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
2、想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 C主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可以看出该段材料主张的是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
3、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 “民本 ”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 “经世致用 ”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虽然他们的思想中,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会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所以答案: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C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D其
4、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任何僵 化的东西都不可能长久的影响,不断的丰富和加入新的内涵才是儒家学说长盛不衰的原因。儒家讲究兼容并蓄,中庸之道,是核心理念。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其境遇也起伏不定。下列言论摘自不同时期思想家之著作,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仁者,以天下为己责也。 ”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 “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
5、共和必排孔教。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根据所学知识, 是明朝末期李贽的思想; 是宋朝朱熹的思想; 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 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演变历程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 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6、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不断得到加强,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不断地强化。A 项明显错误; B 项错误,并未尊的孔子本人,而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D项明显错误,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没有必要借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地位 从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 2011年的 “地沟油事件 ”,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 “真是伤天理 ”了,表达自己的不满。这里的 “伤天理 ”古代主要是指 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违背了
7、社会发展的规律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存天理,灭人欲 ”历史概念的理解。注意题干的限定时间是 “古代 ”,根据所学知识,这里的 “理 ”或 “天理 ”,一般是指以 “三纲五常 ”为核心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 朱理学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 d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 B董仲舒、主父偃 C朱熹、王守仁 D李贽、王夫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儒学在中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可知 d处是指李贽和王夫之。所以答案:选
8、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王夫之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了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明代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思想出现,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西游记 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
9、主义的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非常注重对人自身的培养,要让人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君子,这与人文精神是一致的,通过材料中 “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 ”可见作者强调的是政治方面的挖掘与改造。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科技成就的影响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注:成为
10、主导的统治思想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儒家学说与法家学说的主张基本相同 B儒家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家学说推崇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儒家学说接受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关系。材料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说明了法家和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 BC与材料不符; D项说法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关系 论语载: “季路间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
11、 未知生,焉知死? ”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 C因信称义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体现了孔子注重解决人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西方苏格拉底的思想相近。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有 的甚至提出 “去人欲 ”;也有的针锋相对: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朱熹 李贽 A B C D 答案:
12、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去人欲 ”是南宋朱熹的主张;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是李贽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之前,尤其是公元前 600年至公元前 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13、”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思想家。根据所学知识, 是明朝李贽的言论,不符合材料 “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 ”的要求,排除。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西方思想 中西方思想家 李贽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 “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梨洲是指思想家黄宗羲 B认为待访录思想否定君主制 C梨洲思想与孟子思想同出一辙 D “真正之转变 ”意指向近代民权观转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 “觉梨
14、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 ”可以看出黄宗羲虽反对专制但不反对君主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 李贽说 “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A体现了 “工商立国 ”的思想 B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随着商
15、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 “工商皆本 ”的思想 ,但并未占据主流,主流思想仍是重农抑商, ,排除 D项;这只是思想的萌芽,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所以并没有奠定 “工商立国 ”思想的基础,排除 A项; C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 “人人皆可以为圣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等,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李贽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李贽否定
16、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有学者将之分别描述为: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法、儒、道、墨 B儒、道、墨、法 C儒、墨、道、法 D道、法、墨、儒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百 家争鸣时期各派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道家主张无为而知,顺其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与题干中的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17、派符合。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利用权术来驾驭大臣。这与题干中的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符合。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与题干中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符合。儒家主张仁者爱也等等这与题干中的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符合,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下列言论中可能为荀子所说的是 A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 B “世异则事异,事 异则备变 ” C “兼相爱、交相利 ”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荀子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是荀子的思想; “世异则事异
18、,事异则备变 ”是法家韩非的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是墨家墨子的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的思想 温家宝总理曾说: “我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的下列哪一思想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无为而治 ”的道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学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河南 鄢陵县 第一 中高 上期 第一次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