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南洛阳市第八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河南洛阳市第八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河南洛阳市第八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河南洛阳市第八中学高一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每年冬至日( 12月 22日),凤阳县明皇陵景区将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有来自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 150多位朱氏后裔、明史研究学者,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与此有关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丞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 ”、 “认祖归宗情结 ”可以得出联系同姓后裔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
2、疏来确定政治等级、维系亲缘联系的制度,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 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么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学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 致社会的动乱 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鉴于丞相专权威胁皇权,借胡惟庸案之机废除丞相制度,因此 A项指明了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使军
3、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样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C D两项指出了废丞相的结果和影响。因此排除 ACD,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说法过于绝对,一些贤相曾对无道君王的行为予以制约,维护了社会稳定。因此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废丞相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废中书省 设置南书房 设置军机处 设置内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初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置内阁,清朝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因此先后顺序是 废中书省, 设置内阁, 设置南书
4、房, 设置军机处。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 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 A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出现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尤其是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反映了其特征是速和密,是适应君权的需要,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
5、志,因此选 D。 A B两项仅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 C 中央集权的加强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强化,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军机处 黄宗羲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句话中的 “高皇帝 ”应该是指 ( )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及 “有明之无善治 ”说明 “罢相 ”一事发生在明朝。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鉴于丞相专权威胁皇权,借胡惟庸案之机废除丞相制度。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朝废丞相 下列中央
6、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中外朝制 内阁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设立内朝,实行中外朝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C 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中枢机构的演进 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 ( ) A皇太极继位后 B康熙亲政后 C乾隆在位时 D雍正继位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出现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
7、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 ”,根据所学可知康熙亲政后设立南书房,乾隆在位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因此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废丞相设内阁 长沙屈贾二公祠对联: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其中的 “策可为史 ”是说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 ”。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 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削藩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
8、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出现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根据 “莫若众建诸侯 ”可知贾谊不主张采取剥夺王侯爵位的手段,也不是对诸侯国采取晁错主张的削藩政策,当然更不是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分封制,而是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这样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此法即推恩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与强化 推恩令 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 A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D明朝在各省设 “三司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
9、强调“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 ”,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针对地方王国威胁中央集权问题;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针对武将在地方专权问题;明朝在各省设 “三司 ”针对元朝行省掌握军政民政和军政大权问题。因此 ACD都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措施。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机构,通过分 散相权加强君权,不属于地方问题,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省六部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户部 D尚书省
10、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提到的事情是发生于唐太宗时期,因此是在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运行机制的认知。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诏令,交由门下省审批封驳,通过后交由尚书执行。因为涉及大型水利工程,因此由六部中的工部来负责。因此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省六部制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11、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地方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为了克服分封制的弊端而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因此二者不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排除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保证而亡,与废分封、立郡县无关,排除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 B项 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 秦汉政治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皇权逐渐加强 , 相权逐渐削弱 中央权力逐渐加强 , 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政府职能部门权力逐渐加强
12、 , 宦官权力逐渐削弱 内阁权力逐渐加强 , 六部权力逐渐减弱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下有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其发展趋势为皇权逐渐加强 ,相权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 ,地方权力逐渐削弱。因此 B项符合题意。丞相供职的政府职能部门权力逐渐减弱,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其权力大小来源于皇帝。因此 表述是错误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明史记载: “(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置殿阁大
13、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 ”殿阁大学士与宰相 “异 ”主要表现在 ( )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 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重点落脚于对明朝内阁制度的理解上。明朝设置了殿阁大学士,选项 B 与史实不符。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六部执行皇帝裁决,二者地位不同,选项 C 也不正确。选项 D的说法错误。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中央法定机构,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选
14、项 A符合明朝加强皇权的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殿阁大学士 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 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它主张 (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权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国事繁多,需要委以百官商量,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减少因一人独断带来的决策失误给国家带来危害。并非是要与宰相共治,封建社会的皇权是高度
15、集中,不可动摇的,不可威胁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 BC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而且 BCD都反映出君权受到削弱,因此也与史实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省六部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国家,让这些国家作为藩篱拱卫周王室。根据所学可知是周朝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是土地制度,西周并未推行郡县制,宗法制强调依据血缘亲疏确定等级尊卑,因此排除 BC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 ) A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同学是周朝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天无所事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推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是三类:同姓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因此 ACD三项都是分封的对象范围。乙同学是周朝的平民,不在分封的范围之内,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7、宗法制 “先生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 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以巩固统治秩序。材料中的 “如不施行先王之法 ”,这里的 “先王之法 ”即嫡长子继承制。而 “则诸侯失位则天下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河南 洛阳市 第八 中学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