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云南蒙自市蒙自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云南蒙自市蒙自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云南蒙自市蒙自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云南蒙自市蒙自一中高一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 “我把它封给你吧! ”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 “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 “天子无戏言。 ”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答案: B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材料可知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 ”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弟弟叔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故事所讲应为分封制, A、C、 D均与史实不符。因此选择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按唐制,中男 (男丁 16岁以
2、上至 21岁为中男 )不服兵役,成男 (男丁 22岁以上为成男 )才服兵役。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 答案: D 试题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材料中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判断封德彝供职于中书省,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3、变 三省六部制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 C 试题: C 唐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相权,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由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构成,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各有分工,相互制衡,提高了工作效率,题干中 “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 ”“精细分工 ”, 反映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显然可以排除,因为三省六部制的设置是为了强化皇权; A 可排除,因为三省六部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4、B可排除,因为并未剥夺相权,只是削弱了相权。 考点: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 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 D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三司使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 “虽无相名,实
5、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 A宗法制 B汉代内外朝制 C元代军机处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明朝时期设立的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但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不能统领六部百司,其职权的大小由皇帝定夺。故材料中的 “无相名,有相职,无相权 ”的是明内阁。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 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 C 九品中正制
6、,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 )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思考:九品中正制是 谁提出的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考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以上是神童诗的部分诗句,反映了以下哪种制度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7、答案: D 试题:本题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从田舍郎到登上天子唐,只有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实现,因此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可得出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度,沿袭了 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在中国消失,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 C符合题意。 AB都是削弱相权而不是最终解决; D时已没有了相权,皇权
8、发展到顶峰。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废除丞相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最快活? ”有的说: “金榜题名 ”。有的答: “功成名就。 ”朱元璋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 “畏法度者快活 ”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它大臣的回答不科学 B朱元璋用人标准混乱 C万钢强调对专制君权的服从 D其它大臣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理解问题的能力。明朝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由 “畏法度者快活 ”可知万钢的回答迎合了朱元璋巩固专制统治的意愿。其他三
9、项都没有体 现。因此选择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废除丞相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 “共治国事 ”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 ”,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清朝军处机。从题干中 “画成依样棹葫芦 ”,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大臣是不参与决策的,而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跪受笔录 ”。故选 B。AC项说法错误,军机处无实权; B项说的应该是唐代的门下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
10、的加强 设立军机处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中梁启超认为专制的削弱引起分裂,分裂之后便是统一,统一后专制进一步加强。所以 A、 B均为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D专制制度的基础应是小农经济,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 “皇帝为丞相起 ”。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西汉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A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西汉初年的时候丞相才有这样高的地位。以后丞相地位日渐下降。因此选择 A。 BCD不符合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承秦制 ”,也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焚书坑儒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答案: C 试题:西汉中期,中央统辖的郡国数量越来越少,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汉武帝在元封五
12、年(公元前 106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 )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 13个州部: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1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刺史 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
13、人口和铁犁 答案: C 试题: C 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涵。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周王 “授土 ”给亲族、姻亲、功臣建立封国。分封土地会将当地的人们一起归于贵族管理。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答案: B 试题:此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的对象是周王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周王子弟是主要的分封对象。姜子牙是西周建立的的功臣,因此答案:为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
14、制度 分封制 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 “宗 ”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答案: D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内容的识记理解的能力。宗法的 “宗 ”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 ,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因此选择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 (正配 ) A.三哥 (20岁 ) B.四哥 (14岁 ) 妾一 (侧室 ) C.大哥 (25岁 ) 妾二 (侧室 ) D.二哥 (22岁
15、 ) 答案: A 试题分析: 西周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统治秩序正常运行,实行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要牢牢把握继承大位的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嫡出,妾的孩子不行;长子,女孩不行,如长子身故,由次长子继承,以此类推。因此只有A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 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 答案: C 试题: 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周的分封制是严格遵照周礼执行的,如果诸侯出现九鼎相当于谋逆,但是这些到了
16、东周时期,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那么就是说诸侯已经不在尊奉周王,分封制的礼治被破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礼乐制度 故宫,顾名思义就是 “过去的皇宫 ”。皇宫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住所,最高统治者称为 “皇帝 ”,那么 “皇帝 ”这一称呼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答案: B 试题: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 “皇帝 ”,定 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从此 “皇帝 ”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皇帝制度 百家姓在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云南 蒙自 中高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