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 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 “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托克维尔称赞的体制是 A邦联制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 D三权分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依据所学可知,根据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联邦制政府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主动性。这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各州之间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邦联制是松散的,地方权力相对太大,故排除 A;地方享有一定的自主权,故排除 C。三权分立强调的是行政权、立法权、
2、司法权相互制约和平衡,故 D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对联邦制的评价 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了 “家风是什么 ”的节目,颇受好评。传统观念中的 “忠孝传家 ”、 “耕读传家 ”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 “忠孝 ”、 “耕读 ”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忠 ”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B “孝 ”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 “耕 ”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D “读 ”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 “忠君思想 ”与儒学的伦理道德有关; “孝 ”与宗法制的血缘关系有关; “耕 ”与重农抑商
3、的思想有关; “读 ”科举制有关,故 B、 C、 D均正确, A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 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 科举制制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 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为了向中
4、国倾销鸦片 ,牟取暴利 ,而发动的殖民战争,其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广阔市场,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认为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明显是否认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抹杀了鸦片战争 的实质。故 C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大卫科兹写道: “我们已经看到,早在 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 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
5、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苏联之所以解体是由于党国精英们逐渐地抛弃了社会主义,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个的资本家。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 “第一帝国 ”(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 “第二帝国 ”(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墩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
6、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第二帝国 ”与 “第一帝国 ”相比主要的 区别是( )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知, “第一帝国 ”(秦汉)时期主要是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地区。而 “第二帝国 ”(隋唐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而造成中国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心的
7、转移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 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 “从隋朝开国的 581年到 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 “家族政府的逆转 ”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从材料可知,所谓的 “家族政府 ”指的是 汉朝到隋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所控制;但到了隋唐时期,由于实行了科举制,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地位,同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与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出现了 “逆转
8、”。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 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谏官的主要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即材料 “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监察制度 谏官对的作用 红色旅游是在 2004年底时正
9、式提出的。以下中共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 ,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人民军队的摇篮 中国革命的摇篮 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璀璨瑰宝。 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 这支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 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 延安 瑞金 遵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主革命。依据所学可知, 应是江西南昌; 应是井冈山; 是瑞金。分析选项, B项分析准确,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程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
10、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 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依据所学可知, A项为鸦片战争后所签,无开放重庆等内容; B项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无开放重庆等内容;开放了重庆、杭州等内地城市,允许列强投资设厂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故 D符合题意。 C项没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学者李泽厚
11、说: “遗憾的是,就在这期间,也就是在 1908 年,慈禧死掉了。如果她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变法可能成功;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 ”在李泽厚看来 A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C戊戌变法失败根源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慈禧的死有直接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从材料可知,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故 A错误, B符合题意; C项题意没有体现; D说法错误。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 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
12、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中国革命的伟大愈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到 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从材料 “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可知, 符合题意,故正确;“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可知, 正确;而 、 材料都没有体现,故排除 ABC三项。所以应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
13、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意义 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 “私法 ”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 “私法 ”在当时的意义在于 A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B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规定罗马的法律。从题意可知,题干主要揭示的是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的利益,这明显有利于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故 A项正确; C、 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罗马法保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 B项表述错误,排除。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罗马法 罗马
14、法的作用 综合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 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此可以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备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派训练有素人员到各县协助人
15、民筹备自治,实现民选,兴办实业。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宪政时期: 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 摘编自 1924年民主建国大纲宣言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及其历史意义。( 9分) (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难以直接实施宪政的原因。( 6分) 答案:( 1)设想:把民主建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 3分)意义:顺应了时代背景和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孙中山自身思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 6分) ( 2)国家尚未统一;民智尚未开化;自治民选尚未实现
16、;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不充分。(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如材料 “ 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 ”揭示了其原因。联系辛亥革命的结果回答意义。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历程艰难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注意联系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及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民主思想的传播等归纳总结。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认识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如 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 “打仗干什么? ”对第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河北 唐山市 开滦 中高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