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四川宜宾市高中高三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四川宜宾市高中高三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四川宜宾市高中高三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四川宜宾市高中高三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 A商鞅废井田,开阡陌 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 D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故 A项正确; B项是社会习俗的变革,不属于决定性措施,排除; CD项都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没有促进社会转型,故 CD项错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意义 史学家王国维在古史新证指出,
2、“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王国维强调历史研究应 A善于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审定 B重视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来源的收集 C注意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结合印证 D注重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真伪的考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 ”的信息可知王国维强调强调地下新材料对古书记载的印证作用,故 C项正确; 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故排除。 考点: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方法 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结合印证 下表是 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 198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80年,家庭联产责任制已经率先在安徽等地开始实行,而这一时期各地的报刊杂志及发
4、表的文章,都是反对家庭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的做法,对改革的抵制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不足,故D项正确, C项错误 ; AB项在题干信息中不能反映,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尝试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内政 C缓和台海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采取中立政策,规范美台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5、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的重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因此美国的目的在于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故 A项正确;美国的国家利益是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因此 BC 项不可能是美国的意图,故排除; D项明显错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一重要方法,为下组图片归纳一个学习主题,恰当的是 A消除分歧,维护稳定 B和平外交,大国风采 C独立自主, 步入世界 D超越制度,和平共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
6、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图片的信息,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上述图片都是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因此都能体现出独立自主,步入世界,故 C项正确; AD项与图一无关,故 AD项错误; B项与图三无关,故 B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重返联合国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应该 是 A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B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完满实现 ” C “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 D “打倒美帝,打倒
7、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1954年,此时三大改造已经开始,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完满实现 ”的口号与时代背景相符,故 B项正确;项是 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是 1958年大跃进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美帝、苏修说明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都比较紧张,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中苏关系比较友好,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的漫画。作者意图是 表述日本侵
8、略者为天皇效力的决心 鼓舞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信心 说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的态度 揭示日本当局走上自取灭亡之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漫画标题 “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 ”,再结合漫画下方的信息 “1937年 10月 叶浅予作 ”可以看出该漫画是在抨击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会导致日本当局走上自取灭亡之路,同时也鼓舞乐中国军民的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信心,故 项符合题意,答案:为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
9、街游行,欢呼 “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 “主张公 理,反对强权 ”作为其办刊宗旨。对 “公理 ”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公理战胜强权 ”说明反对强权政治,再结合题干时间 1918年,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联系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可知题干中的公理应该是指民主,即自由、平等,故B项正确, CD项错误; A项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符,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
10、文化运动的内容 重庆日报曾登载 “革命,从剪辫子开始 ”,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 ”的信息可以看出大汉四川军政府对剪辨易服持宽容的态度,故 正确;从图片标题 “革命,从剪辫子开始 ”的信息可知剪辨子在民国初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 正确;故答案:为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
11、亥革命 剪辫易服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又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 ”此则 “乡约 ”有利于 A规劝乡民 “存天理,灭人欲 ”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D强化政府对百姓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去恶从善 ”“取是舍非 ”“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的信息可知朱熹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遵循一种 “理性 ”的生活秩序,该乡约既体现对伦理道德的重视,又体现了对日常生活细节的重视,再
12、结合材料中 “又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 ”的信息,可知该乡约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儒家伦理道德, 从而推动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故 C项正确;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排除; 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 “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 ”, “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13、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 ”“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 ”“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制度增加地方与中央的隔阂,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容易出现地方割据,即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 D项正确; A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 B项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材料中作者并没有认为行省制度削弱了中央,而是认为 “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 ”,故 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著名学者赵 汀阳说: “对于
14、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 (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 “智力精英集团 ”指的是知识分子,该学者认为科举制度利用人性的弱点把知识分子纳入到统治集团,从而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故 C 项正确; B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 C项错误。 考 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综合题 (共 30分)经济结构变化是历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四川 宜宾市 中高 调研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