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政治总复习专项专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带解析).doc
《2014年高中政治总复习专项专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中政治总复习专项专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高中政治总复习专项专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带解析) 单选题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 ;20世纪 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 ;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C 当前 ,有些家长 “超前 ”、 “超
2、负荷 ”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 ,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 ,这些家长 (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答案: B 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 ,突然 G弦断了 ,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 ,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 G弦的曲子 ,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 ) 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 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 ,发挥主观能动性 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 B C D 答案: D 2013年中央 “一号文件 ”指出
3、,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 “低、小、散 ”难题 ,推动传统农业升级 ,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 的上升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 B C D 答案: B 题肢 具体分析 结论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发展 入选 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在反复中发现真理 ,而非逐步接近真理 排除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不能实现直接现实性改造 排除 实践决定认识 ,但认识主
4、体对客体能形成能动的反映 入选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 ,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 ,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 “博物馆 ”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 ,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 因地制宜 ,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发挥主观能动性 ,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 B C D 答案: B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这首画竹诗
5、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 “冗繁 ”到 “清瘦 ”、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这表明艺术创作 ( ) 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 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同样的规律与特点 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A B C D 答案: A 毛泽东说 :“邀集一堆人 ,不作调查 ,而只是冥思苦索地 想办法 ,打主意 ,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 “好主意 ”的前提条件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冥思苦索无助
6、于 “好办法 ”、 “好主意 ”的产生 A B C D 答案: C 2012年 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 ”的提出 ,极大地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 ”之所以能激励人民 ,从哲学上看 ,是因为 ( ) 先进的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先进的意识总是社会中的主导性意识 先进的意识是人的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 先进的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变成客观现实 A B C D 答案: D 2012年 12月 ,“海南绿色崛起论坛 ”在海南
7、举行。会议提出 ,推动海南绿色崛起 ,需要依靠和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 ,守住这个全世界都追求的 “时尚 ”,凸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方样本。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 ( ) 强调海南绿色崛起以发挥独特优势为基础 主张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特点来利用规律 倡导适用于我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模式 认为工作中心应由经济建设转向生态文明建设 A B C D 答案: A 题肢 具体分析 结论 推动海南绿色崛起 ,需要依靠和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 ,体现了海南崛起需要发挥当地的独特优势 入选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要凸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方样本
8、 ,体现了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特点来利用规律 入选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方样本 ,但并不意味着适用于我国各地 排除 我国依然是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 排除 为了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家长挤压孩子的休息时间 ,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 ,强迫孩子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 ( ) 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 ,外来的干预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学习是以生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 ,学习效果受到生理条件的制约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 ,课外补习不利于学生成长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A B C D 答案: D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
9、时 ,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 “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人时 ”到 “立杆测影 ,划分一日 ”,从 “滴漏计时 ”到机械钟 ,从石英钟到原子钟 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 )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 B C D 答案: A 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 ,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被誉为科技界的 “白色革命 ”。在 2002年塑料袋 “百岁诞辰 ”之时 ,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
10、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 “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现今 ,“远离塑料袋 ”、 “禁用塑料袋 ”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 “白色革命 ”到 “白色污染 ”,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 B C D 答案: C 有研究表明 ,“江南 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 ,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 ,“江南 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 ,使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高 政治 复习 专项 探索 世界 追求 真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