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衢州二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衢州二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衢州二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衢州二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荀子 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 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 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注重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强调气候、施肥、节气和季节,这都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属于精耕细作的范畴,故 C 项正确; AB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
2、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精耕细作 鲁迅于 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 “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 ”,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呐 喊自序)这段回忆 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回忆录具有史料价值,故 AB项错误;题干信息是鲁迅青年时代的经历,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可供历史研究,故 C项正确;鲁迅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3、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故 D项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 史料 史料价值 下列关于海湾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有 其国际大背景是两极格局解体,中东地区原有力量均势失衡 直接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拒绝从科威特撤军 “沙漠风暴 ”行动沉重打击了伊拉克军队,严重削弱了其战斗力 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海湾战争爆发于 1990年,此时苏联还没有解体,国际大背景仍是两极格局,故 错误,排除;结合所学可知 符合史实,故 D项正确, ABC三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
4、化趋势的加强 海湾战争 在某次战役 中,中共中央军委会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 从北面威胁徐州。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D百团大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中共中央 ”“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 ”“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 ”“威胁徐州 ”的信息,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故 B项正确; A项与 “中共中央军委会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 ”不符,排除; C项与 “从北面威胁徐州 ”不符,排除; D项是在
5、华北地区,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淮海战役) 黄安年在美国社会经济史论中写道: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 “叛变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 “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直接原因是新政 A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B推行以工代赈 C率先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抛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叛变了他的阶级 ”可知改措施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再结合 “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的信息可知该措施照顾了了工人阶级的利益,结合所学可知,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工人的
6、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符合题意,故 A项正确;推行以工代赈是为了增加就业,并没有随还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B项错误; 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国家工业复兴法 下面是 1795年出版的法国作家孔多塞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 目录摘要 第四个时代 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 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 第七个时代 科学在西方的复兴 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 第八个时代 从印刷术的发明 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 这表明作者认为 A判断是非的标准是 “人 ”自己 B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
7、融合 D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目录中 “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 ”是智者运动, “科学在西方的复兴 ”是指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兴起, “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 ”是指启蒙运动时期,再结合题干中 “时间 1795年 ”“书名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等信息,可知作者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思想家,故 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判断是非的标准,故 A项错误;题干没有阐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故 B项错误; C项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故 C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8、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中,制宪代表富兰克林不无担心地提到: “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是一个好人,后继者们怎么样,只有天知道。 ”为了有效预防这个 “掌舵人 ”胡作非为,制宪代表们作了如下设计 既不由议会选举,也不由广大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国会可以在他们认为的适当时刻进行弹劾 最高法院大法官可以进行司法复审 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 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国会可以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大法官可以进行司法复审,故 符合史实,因此答案:为 A项;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属于惯例,不是制宪代
9、表们的设计,故 错误,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下列图片直接反映的信息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出现 D自然经济在中国的逐步瓦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图一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图二属于洋务企业,图三和图四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他们都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都属于近代企业,故 C项正确; AB两项不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故排除; D项不是从图片中直接获取的信息,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
10、的兴起 近代企业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如下规定: “ 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 “ 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 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 ”该材料 A体现了罗马法重罪轻罚的特点 B说明了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 C显示了对私有财产的高度关注 D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适当保护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则处死以祭谷神 ”“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 ”的信息可知罗马法重罪轻罚不符合题意,故 A项错误
11、;材料主要论述了罗马法对 “适婚人 ”“未适婚人 ”的不同处罚,从中可以看出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适当的保护,故 D项正确; 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明朝人绘制的孔子讲学图与拉斐尔于 15091510 年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讲学图。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孔子强调 “礼 ”,亚里斯多德主张和谐 B孔子强调专制 ,亚里斯多德主张民主 C明代注重等级礼仪,文艺复兴看重自由平等 D孔子讲学强调灌输,亚里斯多德主张双向交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杏坛讲学图中,老师坐在中间,居高临下,体现了注重
12、等级礼仪,雅典学派中老师与学生自由交流和讨论,体现了西方注重自由平等,故 C 项正确; ABD三项在图片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元代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 归州,地处四川、河南二行省之间,却隶属于并不与之连界的湖广行省;同是处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的兴元路和沔州,却分属四川、陕西行省。此种行政区划不利于 A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B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C各民族之间经济的交流 D增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 衢州 中高 三三模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