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左传中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大体含义是王后没有嫡子,就立庶出长子为王位继承人;如果王子年龄相同,就以德行好坏为依据选择继承人,若道德好坏没有大的差异以占卜结果为准,由此不难看出古代
2、宗法制有一套比较完整 周密的系统规则,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据统计,从 1992年到 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 20125个,投资额约 110 34亿美元,年平均 项目 3354个,金额 18 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共识的达成 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 “从 1992年到 1997年 ”联系教材
3、内容可知 1992年两岸达成 “九二共识 ”即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答案:选 B, A项出现在 1979年, C项开始于台湾赴大陆探亲运动, D项 2008年两岸实现 “三通 ”。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两岸关系的进程 “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 ”,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 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
4、的奴役 ”说明柏拉图已经认识到古希腊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弊病,即过度的直接民主制会造成国家的混乱和社会秩序的不稳,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含义材料并未直接体现出来。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弊端 联邦党人论稿的 “引论篇 ”中指出:如果美国 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 “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 ”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 1787年宪法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如果美国 继续
5、维持当时美国那种 “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 ”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后所建立的邦联体制不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所以美国应该强化中央集权建立联邦制政体,即确立了联邦制原则,故答案:选 C, A B D三项内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联邦制的权利结构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 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 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立足于文明史观
6、和现代化史观 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 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是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作了高度评价,这是符合历史评价原则,所以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评价原则,故答案:选 B, A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
7、开辟的影响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 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德意志帝国宪法 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推动了德意志帝国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显然1871年宪法是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应
8、该给以积极肯定,所以答案:选 D, 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原则,也可说德意志帝国宪法很好地调节了双方的矛盾, C项材料含义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9世纪初圣西 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 “实业家 ”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 “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 ”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 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9、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圣西门是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家,从材料中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 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 ”的新社会 ”能够看出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蓝图的勾画,所以 B C两项说法错误, “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 ”说明圣西门对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作用认识不清,所以 A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D项说法错误材料也无法直接体现。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以下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重
10、大事件,排序符合当时俄国历史进程的是 列宁提出口号: “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 ” 资产阶级与彼得格勒 工兵代表苏维埃共同发动起义 彼得格勒的一次群众集会被临时政府军队开枪驱散 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出现在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中; 描述的是俄国 “二月革命 ”; 是 “七月流血事件 ”; 发生在彼得格列武装起义成功之后,即 “十月革命 ”成功,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应该是 ,故答案:选 B, A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进程
11、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机器大工业生产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工厂制组织形式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工业革命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说明材料中的 “经济社会运行规则 ”是指工业革命后所确立的新的经济政策,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确立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含义与题意要求不符。
12、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全球通史中写道: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 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 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 “以工代赈 ”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对农业的改革举措,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新政中对农业的调整措施是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所以答案:选 A, B C两项属于社会福利举措与农业举措
13、不符, D项是罗斯福新政对工业的改革举措。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举措 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 -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4、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不是为了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而是强化地区和平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华沙条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军事同盟组织,它是冷战的产物;欧盟是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 “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
15、转移。 ”材料主要反映出 A当今世界呈现 “一超多强 ”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是指世界格局多 极化趋势和经济多极化日益加强,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无关, D项开始于二战之后也与题意无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16、 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实业救国 民主与科学 “自强 ”“求富 ” “超英赶美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出现在清末民初; 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核心主张; 是洋务运动时期主张 ,出现于 19世纪 70年代; 是新中国建立后大跃进运动中的口号 ,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 ,故答案:选 B, A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
17、GDP 增长率在 1957年、 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 GDP 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7年中国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短期内的确推动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1979年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这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所以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是推动上述年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故答案:选 A, B
18、 C D三项不是三者的共同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改革措施来提高行政效率。古代世界中下列那些措施起到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作用。 三省六部制 罗马法 科举制 四百人会议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材料问题强调的是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而 四百人会议是古希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由部落选举产生负责,由于人员众多决策效率低下不符合题意要求,所以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应该直接排除,罗马法本身周密细致有利于官员依法办事,
19、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科举制选拔出素质较高的官员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所以 三项与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颜师古汉书注载: “初分十三州 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 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这里记载的 “州 ”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监察机构 B隶属于道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C设置于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 D取代汉初封国地位的地方机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初分十三州 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 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是指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监
20、察地方,所以材料中的 “州 ”是地方监察机构,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要求,道作为地方监察机构最早开始于唐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与谏议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墨家名言中和当今政府反对奢靡之风的理念相符的是 A天下相兼爱则治,相恶则乱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的是 “当今政府反对奢靡之风 ”即反对奢侈浪费和提倡节俭,结合备选项含义不难看出 C项将节俭和统治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东阳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