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一诊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一诊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一诊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一诊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逸礼 王度记曰: “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2003年 3月 1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考古学者称之 “天子驾六 ”。关于 “天子驾六 ”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 A体现了周天子的 “神权 ”特征 B修正了逸礼 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 C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 D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从材料 “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
2、庶人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而关于 “天子驾六 ”的发掘出土为研究周朝的礼乐制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礼乐制度 1956 年 2 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中国。吴冷西在忆毛主席中这样写道: “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 ” 对 “揭了盖子 ”正确的是 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 的束缚 B破除了对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 C苏联放弃与美国的对抗 D苏联走上了全面纠正错误的斯大林模式之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
3、的能力,比较容易。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批判,但没有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也没有放弃与美国的对抗。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指出: “美元特权 ”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促使 “美元特权 ”形成的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 B联合国成立 C关贸总协定签定 D日内瓦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美元特权 ”和所学史
4、实二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以美元为核 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5年 7月,艾德礼政府推行以 “经济计划化 ”为主体的国有化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从 1945年到 1951年,约占国民经济部门的 20%实现国有化。 1974年 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到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0 5%,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 8 1%。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被世人称
5、为 “英国病 ”。 “英国病 ”的主要病因是 A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较少 B二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英国实行国有化违背了历史潮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作用减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容易。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国有化等国家资本主义措施 “导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减弱。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 70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未来学家杰里米 里犬金的欧洲梦: 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
6、说: “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 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 ”“欧洲梦 ”的含义是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 “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 ”中可以看出,欧洲在发展过程强调多国联合,走向一体化。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
7、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 柳宗元说: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当时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柳宗元看来,佛教的思想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乐于奉佛,精神上则可以自由无束,故而佛教与孔子的学说的旨归并不是相矛盾的。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正因为儒释有其融合的地方。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
8、首题画诗写道: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权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A洛神赋图 B游春 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朱耷的题画诗反映了写意画的特点; ABC三项是以写实为主,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绘画 古罗马建筑大师维特鲁威说: “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一理论体现的思想观念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 B “美德即知识 ” C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 D “人非工具 ” 答案: A 试
9、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而与此相一致的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先哲的精神觉醒 智者学派 康德在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 “什么是启蒙运动 ”?中说: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白己理性的自由。 ”康德在此 A推崇理 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强调了自由就是天赋人权 C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D批判了以人为
10、中心的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能力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从材料的理解看,材料中强调的自由是 “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实际上是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康德 陈独秀的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写道: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迁就调和 若是绝计革新, 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材料中 “西洋的法子 ”核心内容是 A中体西用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主和科学 D新三民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
11、料的描述中可知,陈独秀的想法,堵住了中西兼容的发展之路,将中华民族的文化选择逼到了一个非此即彼的境地。他的真实意思,实际上并没有两种选择,而只有一种选 择,那就是对于 “西洋 ”的选择,而 “西洋的法子 ”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民主和科学。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 J 阿亚拉曾用 “没有设计者的设计 ”来解释生物进化理论,这种 “设计 ”应该是 A实验研究方法 B物种起源学说 C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 D自然选择学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能力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生物
12、进化论是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的。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进化论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 理性的胜利 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苹果车 C约翰 克里斯朵夫 D等待戈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19
13、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 “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 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 ”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 A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B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D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乡间到城市以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判若两人。所以答案:
14、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城市生活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说: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对于中国来说,这种 “割断 ”的出现是由于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C资产阶级发起了实业救国运动 D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挤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5、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这两种制度 ”分别是 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 ”是指唐代的科举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是指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
16、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学者陈峰认为: “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 ”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武将的权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束缚,结合所学知识宋朝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武将的权力严格限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一款规定: “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查地,以便通行。 ”第二款规定: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
17、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款中注重维护公共权力和利益。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德国著名太平天国史专家施泰格曾说: “该党(指国民党)认为,民族文化主义能够成为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的坚强壁垒。一旦出现用文化来表现的民族主义,太平军便不再成为楷模,相反,同治中兴的
18、代表人物首先是曾围藩,成为民族英雄,因为他们捍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者旨在表明国民党 A用传统文化来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 B美化曾国藩,歪曲 历史事实 C对太平天国运动由肯定到否定的原因 D质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一旦出现用文化来表现的民族主义,太平军便不再成为楷模 ”“同治中兴的代表人物首先是曾围藩,成为民族英雄,因为他们捍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可以看出作者意图: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 1900年,李鸿章在
19、广东使用机器铸造铜元,随后福建、江苏也跟进用机器铸造铜元,因其 品质优、成本低,中央在 1902年 2月下令 “沿江沿海各督抚筹款仿办,即就各该省搭铸通行 ”,这不仅给铜元发放了通行证,而且也将造币的权力赋予了各省。这一举措的影响是 A各省获得了铸币权 B加剧了金融混乱和地方离心倾向 C便于清朝统一货币 D使清朝的财政危机得以根本解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清政府把造币权下放给各省,造成了金融领域的各自为政,加剧了全国的金融混乱和各省的离心倾向。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
20、工业的兴起 晚清的经济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 “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 ” 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政治运动 ”“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 ”中,可以判读出这次运动时五四运动。所以答 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 1: 9。这种空前浩大
21、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 “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A解放区基本实现 “耕者有其田 ” 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强调了人民战争和民工支前的极端重要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景,主观上受到了解放全中国的鼓舞,客观上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1919年 7月 14日,湖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新疆乌鲁木齐 地区 高三一诊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