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质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02(带解析).doc
《201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质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02(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质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02(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质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02(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匮乏 B明清时期手工业技术落后 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民营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再加上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故 C项正确;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 A项明显错误;从题干中“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2、”可知,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明清手工业的发展 1943年 l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 10月,中美英苏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 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这一系列史实说明 A抗日战争使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B开罗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 C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大国 D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机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中国取消了一些列强的在华
3、特权,国际地位有所提高,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项正确;抗战时期,中国仍处于双半社会,A 项理解错误; B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 “以税代利 ”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 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A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以税代利,是指国家向企业征收所得税后,剩余利润归企业自行支配,由企业自负 盈亏,这表明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故 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职能的变化,故 A项排除;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故 C项排除; 1983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故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以税代利 下表是出席 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 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
5、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由图中可知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来自 “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特邀 ”各个层次,体现了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在图片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杯苦酒 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 20世纪 30年代以来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如
6、的地步 ”。材料全面揭示了 “斯大林模式 ” A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B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 D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 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和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如的地步 ”的信息可知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 业,忽视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在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一位学者评论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
7、或淹没了的传统重视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选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存在对旧义化的传承与创新 B反对 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 “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视光芒 ”“白话小说, 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民间文学选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的信息可知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对 旧义化的传承与创新,故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
8、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窃惟通商以来 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 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C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D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 “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 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的信息可知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的意图是与列强争夺利权,故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
9、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 “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 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B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C确立其在东亚的领等地位 D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 “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的信息,结合时代背景,此 时西方列强与清王朝已经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已获得了一系列在华特权,故 B项符合题意;
10、 A、 C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D项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马关条约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选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 蒸汽机 工业革命 B电磁感应理论 发电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C内燃轨 汽车、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D相对论 电子计算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科学革命推动了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又推动了产业革命,结合
11、所学知识可知,电磁感应理论,为新门子发明发电机奠定了基础,而发电机的出现,又推动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故 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 A项与题意不符, C项中的内燃机不属于科学革命,而属于技术革命,排除; D项中的相对论与电子计算机无关,故排除。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西方代议制实行直接民主制 B美国总统无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C英强首相无权解散议会和重新选
12、举 D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代议制都是间接民主,故 A 项错误;根据 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与国会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故项错误;英国首相可以提请国王解散议会和提前进行大选,故 C项错误;结合 1875年法国宪法,可知 D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宪法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进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 ”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内容广泛、条文明晰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C注重
13、规范公民的行为 D调节贵族与平民的经济纠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 “筑篱笆 ”“筑围墙 ”“挖沟 ”“掘进 ”等规定,可已看出罗马法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故 C 项正确; A、 B、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综合题 (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 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隋炀 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14、 樊树志国史概要 ( 1)概括材料一中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分) 材料二 1901年后,清政府推行 “新政 ”,废科举,兴学堂,派遣留学生 据统计,到 1901年全国兴办的各类学堂已有 42444所。全国学生人数 到辛亥革命前夕,增至 156万余人。 但新学堂讲授的科目主要是包括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某些社会科学在内的 “西学 ”。 1900年全国留日学生不过百多人, l901年清政府令各省派游学后,留日学生激增, 到 1906 年前后,又增至 8000 余人。 新型知识分子群体视野开阔 ,不仅易于感受民族危机,产生强烈的救国责任感;而且易于感受西方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潮流,产生变革社会的自觉意
15、识。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 2)指出材料二中清政府推行的 “新政 ”中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客观影响。( 9分) 材料三 根据 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 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 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 材料四 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 张沅长中国与英
16、国的文官改革 (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背景和原因。(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4分) 答案: ( l)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创立;以才学为录取标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3分) ( 2)政策:废科举 、兴学堂、派遣留学生;( 3分) 客观影响:促进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 2分)而且还有助于西学新知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 2分)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2分) ( 3)背景:英国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2 分)英国率先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天津市 河西区 高三质调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02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