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云南省高三二次统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云南省高三二次统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云南省高三二次统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云南省高三二次统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 “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上述推理表明 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 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 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 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史学家根据文献的记载推理: “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 ”; 而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
2、遍。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史学理论和方法 史学研究 史学推理 有科学家曾言 “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这位科学家 A提出的理论能正确解释潮汐的成因 B提出的理论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建立的信息网络人人缩小时空距离 D论证了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时间和空间 ”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位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而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和物质
3、本身的分布状态。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故选 B。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下图反映了 19201940 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该图能说明当时的美国 A联邦政府为 挽救危机放弃自由主义原则 B联邦预算与国民生产总值同向快速增长 C政府通过赤字财政反危机的机制创新 D政府火力推行凯恩斯主义恢复发展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加政府投资,扩大财政赤字,以缓和经济危机。故选 C
4、。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 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 “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 共和国总统 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 ”这反映了当时该国 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 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 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9世纪后期、欧洲某国、共和国总统 ”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部宪法是 1875年颁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认为该宪法承认 共和国总统 这一职衔,但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
5、主制。这说 明该宪法是法国各派势力妥协的结果, A 项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 ”,这一思想在 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 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 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 ”即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 ”的宗教改革理论,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
6、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宗教改革运动并没有否定宗教神学,故 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 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教训 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D “一五 ”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论十大关系发表于 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毛泽东提出在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A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导致的后果;赫鲁晓夫改革失败、 “一五 ”计划超额完成分别是在 1964年、 1957年,均可排除。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论十大关系 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 学者说: “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同时有学者则指出: “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 ”、 “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 ”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 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 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 D反映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言心 答案
8、: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争论发生在 1919年新文化运动期间,一派主张 “道德上复旧 ”,即恢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另一派反对复古,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这场争论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912年,孙中山说: “美国有七十万里之铁道,为世界最富强之国 ”、 “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 ”、 “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 ”、 “此防弊之政策,即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孙中山的上述言论 A提出节制资本并发展了三民主义 B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9、C反映了兴修铁路是民国迫切之需 D客观分析美国铁路利弊 答案: B 试题分析:孙中山认为 “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如铁道等这些规模大或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该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关注国计民生,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故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涵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 “湖丝 ”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 帝谕旨: “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 ”。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
10、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清朝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蚕丝大量出口,政府由限制蚕丝出口到废除这一规定,这反映了太湖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宋史列传所载 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 55 12%。又有记载说 “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 数年复见之,有缧绁(囚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 ”,这在宋代不胜枚举。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宋代 A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B社会等级森严
11、 C家族制度快速嬗变 D贫富差距悬殊 答案: A 试题分析:宋史列传所载 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一半以上;宋代的官员、富豪被囚禁或破产流亡的也不计其数,这反映了宋代社会阶层流动频繁,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D三省制是唐
12、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管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这说明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有学者认为: “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 ”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 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 C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 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答案
13、: B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法家思想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始终是一致的,故这一认识实际上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 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综合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51999 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次数基本情况 领域 时段分布情况 常任理事国分布情况 合计 19451989 19901999 苏联 (俄罗斯) 美 国 中 国 英 国 法 国 和平解决争端和国内冲突 174 9 64 66 3 32 18 183 会员国加入 59 0 51 6 2 0 0 59 其他 47
14、 13 11 20 19 4 6 60 摘编自黄海莉 门洪华否决权机制及其未来 材料二 作为台湾当局的 “邦交国 ”危地马拉自 1993年开始,每年度在联合国与他国一起签署有关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提案。在中国政府多次敦促和警告之下,危政府没有改变态度。 1997年 1月 10日,在安理会审议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中国投了否决票。此后,经过双方多次磋商,危政府许诺遵守 “一个中国 ”原则, 1998年 1月 20日,中国政府投票同意决议。美国华盛顿邮报撰文称: “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开始采取积极反对的立场。 ” 摘编自赵磊建构和平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 ( 1)否
15、决权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制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否决制度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 1945-1999年否决权行使情况的主要特点。( 10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对危地马拉决议否决权的行使。( 5 分) 答案: ( 1)背景:总结国联失败的教训;二战改变了大国的力量对比;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6分) 特点:和平 解决争端和国内冲突问题为主;苏联和美国投否决票最多,中国最少;冷战时期否决权使用次数远远大于冷战结束后;英、法与美国步调常常一致。( 4分) ( 2)中国行使否决权既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又尊重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宗旨;中国行使否决权体现了原则性与策略性相结合
16、;中国慎用否决权,展现了负责人大国的形象。( 5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联合国的成立。联系国际联盟的缺陷、二战的影响等史实归纳联合国否决制度形成的背景。观察材料一表格的数据,可以发现 1945-1999年否决权行使以和平解决争端和国内冲突问题为主;苏联和美国投否 决票最多,中国最少;冷战结束后否决权次数减少;英法常追随美国。 ( 2)由于危地马拉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在安理会审议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中国投了否决票。危政府许诺遵守 “一个中国 ”原则,随后中国政府投票同意决议。考生可以从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角度对这一事件作出评述。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
17、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礼逊一部中文英语语法书里将 “She”译为“他女 ”。 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中创造性的将 “She”译为 “伊 ”。 1918年, “她 ”开始公开使用。 19191922 年, “伊 ”字在和 “她 ”字正式的争论中一度领先。直到 30年代前中期, “她 ”字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 “她 ”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 “他 ”形异声同,这种 “有节制改变 ”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 在英、
18、美等西方国家,由于其社会优先进入现代化,故其语言在许多方面也较早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 “她 ”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但它无疑 是中国人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语言文化接触、碰撞而创造出来的美妙之果。 摘编自黄兴涛 “她 ”字的文化史 ( 1)根据材料,简述英文 “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 8分)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 “她 字得到社会认同 ”的原因。( 7分) 答案: ( 1) 19 世纪初期, “他女 ”; 19 世纪晚期, “伊 ”; 20世纪一二十年代, “伊 ”“她 ”并用, “伊 ”占上风; 20世纪三十年代前中期, “她 ”字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云南省 二次 统检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