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9年 12月,曾在山东烟台莱山区发现一块牌匾,长约两米,宽近一米,四边精刻龙纹图案,中间刻有 “奉天诰命 ”四个大字,牌匾左右雕刻的文字为 “诰赠昭武都尉候选都司、封朝议大夫候选同知加一级李九龄 -道光十年御赐 ”。该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B隋唐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C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D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道光十年 ”可知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事情,所以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朝的官制。 柏拉图说 “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
2、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或教育的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 ” “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据此你认为柏拉图 肯定、重视人的价值 赞同雅典直接民主制度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重视教育,以挽救颓废的城邦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柏拉图在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死后对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彻底失望了,所以 不符合史实,排除掉这一项,其余都符合材料所述内容,故选 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代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 10世纪中国科技走
3、向衰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折线图看,公元前西方科技是领先于中国的,故 A错; 15世纪前后中国的科技成果数高于公元前后,故 C错; 10世纪之后中国的科技成 果又有了上升态势,所以 D错误;从图上看, 15世纪中国科技明显呈下降趋势,而西方科技则呈直线上升趋势,与以前明显不同了,所以 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中西科技成果比较。 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 “必不可少的恶 ”,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度 B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C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 B 试题
4、分析:由材料中的 “必不可少 ”可知 D错误;由 “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 ”则推知 B正确; AC不符合史实。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下表为 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 912 3, 437 伦敦 956 2, 618 4, 767 6, 581 东京 800 1, 050 1, 600 莫斯科 250 365 612 1, 000 上海 300 250 300 600 孟买 200 500 773 776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
5、所未有的城市化 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单单从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看不出是否实现了工业化,所以 D符合题意。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城市化进程。 1929 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是, 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
6、命的兴起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国民党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变为全面否定和批判,肯定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可知此时中共正在领导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这触及到了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基础,所以遭到反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 1930年 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7、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 ”和 “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 ”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中国的革命新道路已经找到,所以 A错;根据 “单只斩断了 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可知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1921年 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 “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 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 ”这里,列宁主要强调 A利用市场机制 B建立工农联盟 C生产资料公有 D按劳分配产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新经济同农民经济 ”应该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
8、形式,农民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那么新经济就应该是与市场联系密切的经济形式,所以列宁是在强调利用市场机制。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该政策能引起百姓就业、私人收入和消费支出的一轮又一轮的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也必然会出现高通胀 。与 “该政策 ”体现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A艾森豪威尔政府的 “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 B奥巴马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C里根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 D罗斯福新政 答案: C 试题分析: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带来的结果是物价上涨被控制住,经济增长率提高,失业率下降,所以不会出现题目中的
9、 “高通胀 ”,故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
10、内容,它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问题,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吗,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南方谈话。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 2月 20日( 2012年)与到访的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刘志伟等人举行会谈,在提到日军 “南京大屠杀 ”时河村隆之表示, “的确存在常规的战斗行为,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 ”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认定 关键取决于 A认识事实的态度 B掌握直接史料和证据 C国际社会的定论 D后人的总结和认识 答案: B 试题分析:直接史料和证据属于一手史料,最能证明
11、事件是否发生,所以 B 对。 考点: 史学常识 史料 一手史料(课标外)。 南宋时,民间有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 “湖广熟,天下足 ” 、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苏湖熟 ”、 “湖广熟 ”可知是农业中的粮食种植业发达,由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可知农业种植的品种变为为纺织业提供的原料,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作物品种的变化。 “万乘之主,千
12、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B “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 C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 D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才者勉以分人 ”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以其威势也 ”可知是法家的主张,所以应该选择法家思想主张,所给选项中只有 A是法家主张,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有一所中学要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的主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有钢琴家表演一场 “舒伯
13、特之夜 ”。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A启蒙运动的学术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所列举的文艺作品都属于浪漫主义的风格,故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浪漫主义音乐。 据史记 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 “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 b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 B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进行了有效控制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D地方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
14、相互勾结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 据材料中的 “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 ”、 “封君皆低首仰给焉 ”、 “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等信息可知是地方封国势力与富商大贾之间的勾结,故选 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汉代商业的发展。 某篇论文中指出: “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包容和会通,在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 -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 -。 ”材料中的这位古代思想家应该是 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王阳明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大致意思是说这位思想家是想沿袭二程的思想,将理学集大成,所以应该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故选 A。 考点:中国文化传
15、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程朱理学 朱熹。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了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 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 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答案: C 试题分析:国籍涉及中外之间的民族问题 ,所以当时中国留学生关注国籍法问题实际上表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复苏和觉醒,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民族意识。 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1926年 6月下旬
16、,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魏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为,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B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统一中国 C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D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当时实力弱小,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联政府的行为首先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所以这里苏联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认为会危及自身,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伐战争。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
17、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 “官倒 ”、“倒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A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B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D加强社 会主义民主建设 答案: B 试题分析: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就是因为存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如果没有计划经济,也就没有所谓计划内和计划外了,所以根本解决就要靠改变经济体制,建立和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 雅典政制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
18、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雅典司法程序混乱 B公民生命安全缺乏保障 C对死刑判决的慎重 D司法、监察与立法合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 ”、 “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 ”可以反映出对死刑判决的慎重。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 典民主政治 陪审法庭。 19世纪 70年代,欧洲国家纷纷出现环境污染,德意志开始了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政府政策法规的制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德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B德意志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资本主义代议制
19、的发展 D欧洲国家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 答案: B 试题分析:德意志在 19世纪 70年代确立了代议制,但是并未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而是规定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大权,所以 B不符合史实。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 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 “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 ”。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 A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B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
20、各项政策 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广泛的政治自由 ”、 “最自由的国家 ”可以看出临时政府的民主性质。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性质。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 “(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 “冷战 ”)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支持 “共同市场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 “冷战 ”的威胁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 “冷战 ”
21、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的态度反映的本质一定是认为其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正确答案:为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共体。 世界史 现代卷指出: “二战后到 20世纪 70年代初期 -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是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 革 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云南省 昆明 中高 学期 开学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