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下列主题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的方法研究的是 ( ) A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的发生 B “国家干预经济危机 ”的措施 C “美苏之间冷战 ”的五十年 D德国法西斯制造 “奥斯维辛集中营 ”屠杀惨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方法研究的理解。由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 ”,由此可知在备选项中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的
2、方法研究的是德国法西斯制造 “奥斯维辛集中营 ”杀惨案。故选 D。 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方法论 历史研究方法 1832年、 1867年和 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 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 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 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 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 19世纪的英国 ( )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通过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本质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英国的三次议会改
3、革,且逐渐扩大了 “工业资产阶级 ”“ 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 ”“农业工人 ”的权利,由此分析可以看出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工业资产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改革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法国大革命旨在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旧势力的阻扰 B反对专制主义是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致的目标 C法国大革命与美国革命性质迥异 D法国大革命直接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答案: C 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要解决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一样,是要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A、 B、 D符合史实;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 C的表述有误,故为本题正确答案:。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 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为给 “不 幸的公民以援助 ”,罗斯福新政 ( ) A发展非政府的慈善组织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5、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整理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 “不幸的公民 ”是只有得到他人帮助才能生存下去的人,因此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因此 C符合题意,而 A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B是针对工人的, D 是在二战后且其对象不仅仅是针对不幸的公民 ”。故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内容 1928年中共六 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
6、共中央 (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 “只有 才 ” 句式中不难体会出材料强调的重心是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即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因此 B符合题意, A D显然与题意不相吻合,当然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并不认同各省分散的独立游击战争, C自然也不会是其真正关注的重点。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道路的选择 2013年是不
7、结盟运动成立 52周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 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C不结盟运动是由印度等国发起的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约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条约的有效期为三十年。不结盟运动成立于 1961年,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所以当时中国并未加入不结盟运动。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
8、发展 不结盟运动 观察下表,导致 19461947 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军队年份 共产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1946 127万 430万 1947 195万 370万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数据表格,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抓住表格中 “19461947 年 ”,其次由数据变化可知共产党的军队数在不断地增加,而国民党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是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194
9、7年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因此 C符合题意。 A、 B、 D均与表中时间不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 19571960 年经济统计资料 (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0、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数据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抓住表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表格数据看出 1957年 1960年我国工业产值,尤其重工业产值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7年 1960年在 “左倾 ”思想指导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国民经济建设,因此 A表述符合题意, D表述有误。 B我国的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一五计划 ”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
11、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这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 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 ”这一现象的本质内容。联系已学史实可知通过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向社会主义国度失败后,列宁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外国资本发展苏俄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因此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
12、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内容与特点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 : “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 ”“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 ”材料中的 “思想 ”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C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 “思想 ”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它是国际无产阶级斗争中的纲领性文件,对无产阶级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 C符合题意,而 AB不符
13、合题干中的 “深远影响 ”,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直接指导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故选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影响 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下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其理由是 ( ) A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 B “苏维埃 ”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是巴黎公社,因此 A 的表述符合史实。 B“苏维埃 ”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和
14、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与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所指出的错误均没有准确的分析材料的内容。故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内容与特点 美国学者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 “人民说了算 ”“人民是统治者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依法治国 ”方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题干中 “民主的含义就是 “人民说了算 ”
15、“人民是统治者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 ”突出了人民在国家的作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体现了人民当家作,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世纪 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 A “冷战 ”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
16、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 “一超多强 ”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分析理 解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20世纪 50年代后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说明在美苏争霸期间,世界政治格局就开始向多极化的趋势演进,因此 A符合题意; B、 C两项均发生于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 D“缓慢的过程 ”表述错误。故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俄罗斯学者说: “在长达 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
17、上的另一种对抗 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 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 ”此核心观点认为美国 ( ) A面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B遭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威胁 C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 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 ”是因为 “冷战 ”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导致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因此 D的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8、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学者任东来指出: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 1787年宪法 (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准确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分析可知材料体现了美国 1787年宪法符合大 多数人的利益,因此A 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该宪法体现了中央集权,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B项说法不准确; C项不是材料强调
19、的主要内容; 1787年宪法是要实现中央集权, D项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世界文明史说 :“后来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 ) A统治范围扩大 ,罗马法不断充实 B为维系帝国统治 ,颁布万民法 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 ,法律不断制定 D帝国建立 ,开始以法治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全面阅读、解读材料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是伴随着罗马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发展的,由公民法到万民法,法律条文不断充
20、实,因而出现了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因此 A 符合题意。 B无法体现材料中的颁布的法律多、法官被难住的信息;C罗马制定法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版图的扩大,社会矛盾的增多,需要用法律来进行治理,而不仅仅是阶级矛盾一项; D表述 有误,古罗马实行君主专制,并未实行依法治国。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这里所说的 “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指的是古希腊的 ( ) A公民大会的辩论 B轮番而治
21、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 D人民主权的观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这是欧洲从古希腊继承的关于社会的动力线;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这是欧洲从古希腊继承的关于人的动力线,因此 C的表述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说出了 C项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的影响 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 A材料中 的
22、“原理 ”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 “原理 ” C作者对 “原理 ”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 “后世 ”官制持否定态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 ”可看出官员的职权分为治理百姓、管理军队、监察官吏三部分,由此可知 A不合题意; “秦之定制 ”指的是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权和监察,故因此 B符合题意。 “非漫然而设 ”,表明作者的赞赏态度, C、 D均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中央官制 徐
23、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全面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说明了当时汉高祖在制定制度时,一方面借鉴了秦代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还借鉴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回顾已学史实可知,在汉代初年,一方面实行郡县制同时还分封了诸侯王,即郡国并行制。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 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 粪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辽宁省 铁岭市 第一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