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东周以前, “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 ”;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百姓一词含义在东周前后的变化;东周以前,百姓多指贵族、帝族;东周后,百姓多指平民布衣;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法制的逐渐瓦解;故选 C。 A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 B、 D两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路德一再激烈攻
2、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 A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 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C宗教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D改革后的宗教坚持信仰至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 ”、 “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 ”,可以反映出科学与宗教信仰是水火难相容,故选 B。 A、 C两项说法错误;宗教一直是一种信仰,故 D说法与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科
3、学与宗教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下表是 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 地区 地名 士绅 /专业人员 农民 /商人 工人 /技工 农村 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 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显示,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工业区,工人的平均死亡年龄都比其他行业的人较低;而在工业区,不论是哪个行业的人平均死亡年龄都比农村地区要低。这反映了英国政府迫切需要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4、故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 “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 7年,可以连选连任。 ”该修正案以 353: 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国民议会中以一票的优势确立的,且总统的任期比较长,可以连选连任;这说明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故选 A。
5、 B、 C说法错误;这说明共和制度仍需坚持不懈的斗争。故 D说法错误。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 罗马法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只有在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合法律规定,或者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遗嘱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 A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 B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C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 D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 答案 :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财产继承的规定有两种: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罗马法明确规定了各种情况
6、下的该如何使用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故这反映了罗马法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对罗马法的评价 20世纪 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 “亲美派 ”。这一回答说明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国实行全方位 的无敌国外交 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 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李鹏总理的回答表明中国外交不会出现倾向性,意味着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故选 B
7、。 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C、 D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不结盟政策 在 20世纪 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 “三本帐现象 ”。 “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 ”这一现象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三本帐现象 ”反映了中央和地方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出现 “左 ”倾错误;依据所
8、学知识, 20世纪 50年代,为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衡。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 96种。 1949年 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 43家,最后只批准了 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 10种,到 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 6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 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 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领取申请登
9、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 14家, ”,从中可以看出造成材料中的状况出现的原因是舆论宣传渠道收紧。故选 B。其他三项均与材料状况无关。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纸 1924年国民党 “一大 ”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 “天赋人权 ”的平等自由说,强调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 这表明在 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
10、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否定天赋人权,强调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及团体才享有一切自由权利;这表明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故选 C。 A、 B两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 从本质上说明 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总理衙门是专门负责外洋事务的机构;材
11、料中晚清时期的国史馆对于出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看出传统的中华夷狄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其本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故选 D。 A、 B两项属于对现象的描述; C项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主阶级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理学思想兴盛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 ”,体现了理学家主张的格物致知的思想;故选 A
12、。其他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大清律例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 ,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一规定使得原本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 A大户人家人口繁多 B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世家大族纠纷不断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对土地家产的分配,不分嫡庶子男,一律均分,使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这一变化的根源要从社会经济基础中找,依据所学知识,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私有制 综合题 ( 15分)【 2
13、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
14、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 1)上述材料出自何处?概括该声明发表的背景。( 6分)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声明的历史意义。( 9分) 答案: ( 1)开罗宣言( 2分) 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盟国之间合作日益密切( 4分) ( 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 败日本军国主义的坚定决心;明确了武力掠夺别国领土的非法性、无效性;奠定了二战后整个亚太地区的领土安排和国际秩序建立的基础。( 9分)
15、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等关键句可以得出其出自开罗宣言;该声明发表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盟国之间合作日益密切。 ( 2)依据材料中的 “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 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并结合所学知识,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坚定决心;明确了武力掠夺别国领土的非法性、无效性;奠定
16、了二战后整个亚太地区的领土安排和国际秩序建立的基础。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 “自由、平等、博爱 ”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 均可成为法国人。这便是公民民族主义的原型。 同时期德语精英的民族主义运动,尝试将分散于欧洲各处的德语社群聚合起来,建构统一的新民族国家。在此脉络下,德国民族主义者即发展出以血统为标准的种族民族主义观:只要父母是德国人,无论你生在何方,都是德国人;反之,若父母不是德国人,就算你生在德
17、国境内,也不是德国人。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德国知识分子企图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以文化为标准的德国认同,即不论血缘,只要同化成讲德语和信奉新教便能成为德国人。但当时很多波兰农民移居到德国东部,在政府与民间的多番尝试下,仍坚持讲 波语和维持天主教信仰,结果导致德国知识精英放弃同化东部移民,甚至支持驱赶波兰移民,回到以血缘定义身分的封闭民族认同。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杰斯 布鲁贝克在法国和德国的公民身份和国家地位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两国形成不同国民身份认证的原因。(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国民身份认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7分) 答案: (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辽宁省 大连市 高三一模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