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普通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所以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 ;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所以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因此 C符合题意。 A项 “郡县制 ”不符合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2、” 的信息,排除 A。察举制主要按门第和出身选拔人才,不符合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的信息,排除 B。行省制虽然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但与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 兴味 ” 的信息无关,排除 D。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选官制度。 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C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
3、确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很少,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 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A 项与材料无关; B 项正确的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D项正确,小农经济下家庭结构较为稳定。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 1980年 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表明 A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 C 试题分析: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C项正确; 19
4、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因此D项错误; A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发展私有经济,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因此 B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动。 1984年 3月 24日,福建省 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A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允许企业公 私合营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时间 “1984 年 ”,结
5、合所学知识可知 1984 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故选 B。 D项是在 1953年到 1956年; A项材料未体现; C项是在 21世纪初期。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主要是因为 A地区分布不合理 B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C工业结构不合理 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的 “短暂的春天 ”,但发展中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可这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
6、步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下去,故 AC 项排除, B项正确。 D项说法与一战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是 A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故 B 符合题意。 A 出现于商周时期;C 出现于明朝中后期;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是在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下表所反映的 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 (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B.行业竞争激烈 C.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看表格可知,从 1870年到
8、1900年,工人人数、产量、投资额都在大幅增长,但是企业个数却在下降,这说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也由于行业竞争,出现了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出现了 “大企业 ”(即垄断组织),故A正确。 D项的 “劳动生产率 ”只与工人总数、产量有关,但与企业总数、投资额无关。故 D错误。 B项非 “主要特征 ”。 C项明显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520年 11月 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 3个月 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 材料中 “我们的活 动 ” 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揭开了地理大
9、发现的序幕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开辟新航路中的事件 环球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工业革命使欧洲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排除 B、 C两项,而 D项与此无关。所以选 A项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麦哲伦环球航行。 在我国古代 ,“社稷 ”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 ”指土地之神, “稷 ”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应了我国古代 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非常重视祭祀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
10、的突出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以土地和农作物作为国家的代称,从祭祀的对象来看, “社 ”指土地之神, “稷 ”指主管五谷之神,这两项都与农业有关系,所以体现出古代对农业的重视,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特点。故选 A。 B 项错误,是对材料断章取义的理解; C 项反映的是材料的现象;D项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农业的重要地位。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其产品 A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B全部销往海外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
11、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故选 D。根据上面分析, ABC项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日内瓦会议后 ,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 “必须走出去 ”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C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D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在五十年代以来持续恶化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才有所缓和,故 A项不对;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贵州省 遵义市 湄潭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