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材料中 “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
2、亲族关系 ”表明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故选 C。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919年 10月,孙中山在公开演讲中说: “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于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效果,可知结合者强也。 ”此语表明 ( ) A学生运动是救国的主要力量 B全民团结才能产生巨大力量 C工农结合是救国的唯一途径 D国共团结合作才能挽救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果是由于社会各个阶层都动员起来,爱国力量实现了联合。故选 B。 AB三项都是只说了一个方面, D项中共产党是在 1921年成立的, ABD项均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
3、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某学者评价说: “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 ”这一观点( )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 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否定了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认为部署不当,造成了北方抗日力量的削弱和南方的沦陷。事实上,淞沪会战坚持三个月由于,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于中国制定合适的抗战策略,进行战备部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 B。 ACD项与材料信
4、息相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1957年 3月 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 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 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 所以我们 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
5、分析:解题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全面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因此 的观点太绝对;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如此,依此 不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因此 符合题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2年 10月 4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 2012年 11月
6、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 台独 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 “一个中国 ”原则 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 “台独 ”主张 C “台独 ”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 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 台独 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可以看出大 陆的态度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可实现两岸的交往、对话和合作,故选 D。 A项明显错误,且材料也未体现; BC 项材料并未交代。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
7、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012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政府部门开官方微博一时成为时尚, “微博议政 ”成为表达民意、倾听民生最为便捷的方式。对 “微博议政 ”认识错误的是 A网友可直接接触到代表委员,在线与官员交流,表达民意 B “微博议政 ”是在虚拟世界中的参政议政,网络上的民主政治 C “微博议政 ”都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与现实脱节 D “微博议政 ”属于新生事物,是双刃剑,需要规范 答案: C 试题分析: “微博议政 ”是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官民交流,但也需要加强规范与监督,因此 ABD项均正确。 C项中 “与现实脱节 ”的说法错误,微博问政并非
8、属于虚拟世界,而是开启了问政的一种新的手段,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 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 “早产儿 ”,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我们用理论观点对材料中的变化进行正确认识,这个变化反映了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AD项说法本身错误;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具备
9、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所以 “早产 ”之说是错误的; 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各个国家的国情,同时本身也是不断的发 展的,故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据新华社 2010年 1月 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 8人被埋, 10多人失踪。 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继续
10、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不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也不是发展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 BD项错误,因为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机构,参加海地的维和活动是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从中也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故选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总方针,因此 C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重要外交活动。 “苏联变脸 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 20世纪 40年代末
11、 50年代初 B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 C 20世纪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D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答案: B 试题分析:苏联变脸快应是指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封锁严,说明中美关系是敌对关系;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则是反应国内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和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阶段特征应是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故选 B。 ACD项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 50年代末 60年代初的外交。 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 80年代,
12、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 35年 ”。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 “机遇 ”应该是指 ( )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 ,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主要是在美国的扶植,因为美国二战后为了称霸全球,在经济上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并非针对日本,故应排除 A;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故应排除 B;根据所
13、学 C 项并不是日本崛起的因素故应排除;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为了反苏反共,美国制订了扶植日本的政策,再加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几十亿美元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的生产,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日本经济的崛起。 1990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取消 “宪法第六条 ”中苏共的领导地位时,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 1991年在全联邦围内取消共产党时,也没有工人、 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说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政治路线错误,社会思想极度混乱 B苏共特权滋长
14、,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C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支持 D管理体制僵化,漠视民众切身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 ”、 “也没有工人、 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 ”可以看出苏联共产党已经严重的脱离了人民群众,已经失去了额群众的支持,故选 C。政治路线问题和贪污腐败问题材料并未体现,因此 AB项错误; D项是造成材料中民众态度的原因,并非苏联解体的原因。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2008年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封面文章称: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 将要给这个世界定性的与其说是
15、美国的衰落,不如说是其他国 家的崛起。 ”材料中所说 “后美国时代 ”的定位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美国已全面衰落 B世界和平已成为主流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失去了单极霸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将要给这个世界定性的与其说是美国的衰落,不如说是其他国家的崛起 ”可以看得出当今国际局势是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选 C。 AD 项说法不符合事实; 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
16、导革命取得胜利。 ”对此某学生提出: “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 “一家之言 ”,结论不一定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D该学生对 “农民阶级 ”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答案: D 试题分析:农民阶级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故在半殖半封的中国无 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虽出身农民但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层次,他转变成为与先进生产力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故他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里,该学生对
17、“农民阶级 ”的概念理解错误,故选 D。AB项明显错误; C项错误,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是 19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时的口号; 节选自黄河大合唱,是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广为传播的口号; 是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
18、,台湾保卫战时期台湾军民抗击日军时的口号; 是五四运动时期喊的口号。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等 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的斗争。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 2012年谈政治:秦始皇说: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 “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 “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
19、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集权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中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实物和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考查要求。秦始皇开创了专 主义中央集权 度,秦始皇的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设内阁,明成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权力至上,雍正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选 C。根据以上分析 ABD项明显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20、。 “建设服务型政府 ”和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迁规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变化规律是 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或日益集中于中央,总体趋势是削弱, D项表述错误,故选 D。 A项正确,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要求; B项正确,在历史上,沿袭
21、与变革是发展的主线; C项正确,县级行政机构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具有稳定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行政体制的演变。 “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 主要解决经济纠 纷和民事纠纷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从 “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可知其主要用于解决经济和民事纠纷, 正确;从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南省 名校 第一次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