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1年 3月 28日,新国博展牌把 “司 (s)母戊鼎 ”改名 “后 (hu)母戊鼎 ”。 “司母戊鼎 ”的命名,应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 “司母戊 ”即为 “祭祀母亲戊 ”。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内外服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由材料中 “祭祀母亲戊 ”“祭祀祖先 ”可知其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忠孝观念。系已学知识可得出忠孝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因此 B符合题意,而 ACD均与题干主旨不合,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 19271937 年,而在一时期体现 “中国化命运 ”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是把革命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即 “中国化 ”。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田汉诗云: “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 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反映的是大炼钢铁为中心的 “大跃进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大量砍伐树木
4、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 “发明 ”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全面解读,主要考查对科举制度的理解,联系已学可知科举制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考试选拔
5、人才,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抑制了门阀势力,使血多出身下层的优 秀人才进入了统治阶级的队伍,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 梁启超在自勉中说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材料中 “誓起民权移旧俗 ”的准确含义是 A设议院,定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兴民权,易旧俗 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 “誓起民权
6、移旧俗 ”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即 “起民权 ”指的是资产阶级民权,联系已学可知梁启超属于维新派所以其观点应该是君主立宪; “移旧俗 ”指的是反对封建专制,因此 B符合题意,而 ACD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 “西方的挑战 ”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 “修约 ”,扩大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
7、息的能力。依据 “19世纪中叶 ”、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 ”可推断出在 19世纪中期,所谓 “内部事务 ”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这里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 “修约 ”,扩大市场,在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 D符合题意;而 A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B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是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侵略手段。故正 确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希腊
8、城邦的民主制度 B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C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D希腊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希腊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成为希腊人施展才华的条件,在宽松、民主的氛围内他们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因此 A符合题意,而 BCD都不符合 “最主要的原因 ”,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 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说: “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
9、的制度 C波斯当时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虽然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分析可以得出法律是古希腊民主制度的保证,因此 D符合题意;而 A、 B、 C的表述均与题干中的主旨不合,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马克尧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上指出: “理论上讲, 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10、 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D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已学知识的准确理解。依据所学可知古代雅典传统中规定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资格。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如果同外国女子结婚,其后代就不属于雅典法律意义上的 “公民 ”,就没有公民权的资格,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 ”的理解 2010年 6月 30日美国参议院以 99比 0全票通过对奥巴马总统任命的新驻阿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的审核,彼得雷乌斯将接替因
11、对奥巴马政府官员发表诋毁性言论而被解职的前驻阿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这段材料说明 A美国是民主化法制化的国家 B美国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C与总统意见不一的美国官员将被撤职 D美国参议院是听命于总统的御用机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依据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可知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和三权分立制度,总统、议会、法院三者既 “分权又制衡 ”,所以 B、 D两项错误;官员与总统意见一致与否不是被撤职或任命的依据,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C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陈述了 “美国参议院以 99比 0全票通过 ”“因对奥巴马政府官员发表诋毁性言论而被解职
12、 ”,体现了美国是民主化法制化的国家,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959年 4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除了西藏和其他很少一些地方以外,都已经完成了民主改革和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许多少数民族昨天还受着封建制度甚至奴隶制度的束缚,今天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这些成就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B少数民族地区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各地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归纳与概括。
13、材料主要阐述了许多少数民族通过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光明大道,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因此 A符合题意。而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年, B不合史实;由材料中 “除了西藏和其他很少一些地方以外 ”可以得出 C不合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1984年,时间不合题意,排除 D,故正确答案:为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红镜头 中说: “一曲共产主义 狂想曲 ,把一辈子受苦受穷的人民都鼓动了起来,梦想着早日走进粮食成山、食油成河、钞票作废的 神仙乐园
14、 。一个比一个大的 卫星 从土疙瘩里升了天。毛泽东看到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 卫星 ,由衷地高兴。他多么希望他的人民幸福富裕,一夜之间摆脱贫穷走进共产主义! ”以下对这段记述的评论正确的是 A是作者虚构的,不符合历史事实 B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的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 C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迅速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 D “两弹一星 ”成功发射振奋了民族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是结合已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题干中的 “卫星 ”以及相关阐述反映的是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中共左倾错误指导思想的产物,它严重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远远达不到实现共产主
15、义的程度。另外, “两弹一星 ”成功发射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1年 4月 30日至 5月 3日开展的 “辛亥革命以来重要历史人物文献展 ” 将以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为契机, 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为民众争取三民主义做出的重大努力。 1904年,江苏杂志有署名 “荆鸵 ”者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屠戮胡人数十万的汉族人冉阂立传,颂其为 “震古烁今,扭转乾坤 ”的 “中国民族主义大豪杰 ”。这篇文章表明了当时 民族主义以 “排满兴汉 ”为主要内
16、容 革命成为当时的主要潮流 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革命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在 1905年提出的,因此不符合题干中的 “1904年 ”,排除 ,另外题干材料只是强调了反对异族统治,并未涉及到有关国体的问题,排除 ,因此 BCD均不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A。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2011年 2月 7日李长春就云南省乡村医生邓前堆 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
17、指出: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 “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 ”的朴实心愿。中国人最早提出的以解决土地问题 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以防止贫富两极分化的近代化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应诏统筹全局折 C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抓住 “最早提出的以解决土地问题 ”、 “以防止贫富两极分化的近代化 ” 关键信息,分析备选项 A天朝田亩制度虽然维护了小农经济,但不符合近代化潮流,排除; B应诏统筹全局折未涉及土地问题,排除; C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是在做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以防止贫
18、富两极分化的近代化,符合题意; D不符 合 “最早 ”,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2011年 2月 8日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说,在我国农历辛卯兔年,全球将发生 3次日食天象,我国可欣赏到其中的一次。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 “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 ”从中可以看出汉代儒家言灾异的思想实际起到的作用是 A限制君权 B警惧小人 C神秘皇权 D为皇帝推卸责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
19、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地震山洪后,君主下罪己诏曰: “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联 未能和群生 联甚惧焉。 ”由此可看出这表明灾异的思想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家思想的作用 1906年孙中山说: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期望我国革命 A排满反清相结合 B反帝反封相结合 C民族民生革命一体 D民族民主革命一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
2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体现了孙中山把孙中山要把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结合起来,因此D符合题意 。而 AB不能反映题干主旨, C材料不涉及民生内容,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革命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1955年 1月 19日一举解放大陈岛的外围据点一江山岛。当日,艾森 豪威尔总统提出由联合国斡旋,台湾海峡 “停火 ”建议,他还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 “把福摩萨(荷兰人对台湾的称呼)和 红色中国 看做是分开来的独立国家,互相保证安全以解决台海危机的办法 ”,是 “不
21、断加以研究的若干可能性之一 ”。可见,这里的 “停火 ”实际上是 A调节国共矛盾,维护台海和平 B分离台湾,制造 “两个中国 ” C推行冷战政策,维护美国利益 D压制台湾,缓解与新中国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材料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两岸 “停火 ”是1955年艾森豪威尔的讲话 “把福摩萨(荷兰人对台湾的称呼)和 红色中国 看做是分开来的独立国家 ”基础的建议,因此 B符合题意;而 1955年时中美关系是对抗,排除 A; C是冷战,地区是欧洲,不合题意;缓解与新中国关系在 20世纪 60年代末,排除 D。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
22、日邦交正常化 五十年代美国的对台政策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 “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里的 “中世纪 ”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 ”此评价最适合于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由材料中对 “中世纪 ”的解释可知其指的是回到原来盲目排外,固步自封,原始落后的状态,即题干中的 “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 ”,由此分析可得知这是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
23、动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指出: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B独立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分歧和矛盾 C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 ”是指 19271937 年国 共十年对峙时期,而 A是在 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排除; B指的是遵义会议,中国过共产党独立自主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南省 淇县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模拟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