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井陉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北省井陉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北省井陉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北省井陉一中高三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诗经说: “大邦 (大国、诸侯 )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 )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相互依存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大邦 ”“大宗 ”可知本题在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的关系。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故 C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 1911年 12月日本朝日新
2、闻刊登的一封信写到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 ”材料表明 ( ) A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 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 C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 D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 ”“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 ”这些语句可知朝日新闻是在指明辛亥革命后要建立的共和政府缺乏经济基础。故 A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3、 辛亥革命的影响 有学者指出: “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B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 共同努力的结果 C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D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其中,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决定作用。而新文化运动只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故 C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
4、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 “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 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 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 ”这封家书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梁启超 ( ) A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B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 C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D对革命统一战线的否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北(洋)军阀末日已到 ”可知当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由 “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 ”可知
5、梁启超对国民革命的成果并不乐观。故 B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 ”欢迎者占 27%,不欢迎者占 73%; “你赞成社会主义么? ”赞成者占 76%,不赞成者占 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本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1923年时间可以排除 A、 D,国民革命运动是 1924年开始的,斯大林模式 1936年才
6、确立的。由材料中赞成社会主义者占 76%可以排除 B,故 C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20世纪 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该文中的 “某年 ”可能是( ) A中华民国二十年 B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C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D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 “中苏维埃主席 ”“各党各界,团
7、结坚固 ”“坚决抵抗 ”这些信息可以得出,这时第二次国共合作刚刚开始,所以时间是 1937年,转换成民国纪元减 1911就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故 C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2013年 3月 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 “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 ”战时日本领导人 “是根据联合国一侧战 胜国判断被定罪 ”。这一说法 ( ) 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
8、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东京审判是指 1946年 1月 19日至 1948年 11月 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而安倍的话 “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 ”是在质疑东京审判。故 B是正确答案:。 考点:第二次世界 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东京审判 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
9、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还在执行全国人大的职能可知第一届人大还未召开,第一部宪法还未颁布。所以可以排除 。故 C是正确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在 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 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 “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 ”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0、开始实施 B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 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要结合 1945年和1953年的两个时间背景考虑, 1945年抗日战争刚结束,所以强调联合政府,而1953年新中国已经成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已经建立,所以要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故 D是正确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958年 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 “好 ”,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
11、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 ”的要求。这表明( )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C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D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连声叫好是因为这样以来就可以减少美国对台湾政治的干预,同时蒋介石也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故 D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20世纪 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 “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
12、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以上叙述( ) A真实反映了当 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说明当时中国 “左 ”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时间 20世纪60年代末可知事件发生在 “文革 ”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而 “文革 ”是“左 ”倾错误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故 D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左 ”倾错误 1979年,(
13、中国) “选举法 ”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 1,这一比例在 2010年春修改为 1: 1。这表时(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 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全国人大代表中乡村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可知,乡村代表人数比例增多,已于城市持平,所以代表名额是逐渐倾向于乡村,最终实现城乡平等。故 B是正确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政治建设 回顾 60多年来
14、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 “冷战 ”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决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B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美关系是中国的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危机。但始终没有破裂。这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决定的。随着全球化的 加剧中美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发展势在必行。故 D 项是正确答案:。 考
15、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 “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 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 ( ) 是珍贵的史料 有吹捧蒋介石之嫌疑,不具备史料价值 经考证无误后,可以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 正确, 错误 B. 正确, 错误 C. 正确, 错误 C. 正确, 错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上海民立报是一份报纸,报纸具备一定得史料价值。 是珍贵的史料是正确
16、的。 有吹捧蒋介石之嫌疑,不具备史料价值是错误的。报纸史料的真实性需要佐证。 是正确的。故 C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 史学理论 史料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 “西化 ”、 “反西化 ”、 “现代化 ”。下列符合 “反西化 ”和 “现代化 ”两个阶段的是 ( ) A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B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西化 ”指的是向西方学习。 “反西化 ”指的是排斥西方。 “现代化 ”是指经济上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四个选项中只有义和团运动是排斥西方的。
17、故 D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 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 1500年至 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 ) 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 B C D 答案:
18、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00年至 19世纪末第二个时期是新航路开辟和一二次工业革命 时期,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引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 反映的新航路开辟后的物产的丰富,而不是冲击,所以排除。故 A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 (边长4.3公里 )、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 3.2公里 )、侯伯国都
19、城七里 (边长 2.5公里 )、子男都城五里 (边长 1.7公里 )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中天子都城、公国都城、候伯国都城、子男都城的不同建制,可知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的等级不可越级。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都城建制。故 C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嫡长子继承制对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具体运行方式更具
20、无比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嫡长制本身还是它的各种变态形式,在 “家国同构性质下的专制政治 ”这一大前提下,都只能流了一种非智能的选择方式,都必然导致君主在权力和实际能力之问发生严重的脱节和矛盾。同时也正是这种矛盾运动,使专制君权有可能突破 “家天下 ”的 “私 ”的格局,在客观上成为一种代表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公共权力 ”。与嫡长子继承制相关的奴隶制是(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 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 (正妻 )所生的长子,“立嫡以长不以
21、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故 B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 “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行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官吏不能世袭 ”“实行俸禄制 ”及 “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可知,这些制度是秦朝实行的。故 D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北省 井陉 中高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