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如东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如东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如东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如东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在下列各图的相关描述及指示的比例关系中,你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关系表述正确的个数有 A 0 个 B 1 个 C 2 个 D 3 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图 1正确;图 2中, 为生活必需品 为高档耐用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因此 和 颠倒了,因此图 2错误;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但图 3错在即使没有家 庭收入,人们也有消费需求;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流通
2、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关系,图 4错误;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及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格的关系。 点校本史记初版问世 54年之后,迎来了首次修订本。 2013年 10月 19日,北京、台北、东京、纽约等 24个城市 29家书店举行了中华书局版史记修订本全球首发式。史记修订本的出版标志着受到海内外关注的点校本 “二十四史 ”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进入正式出版阶段。海内外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史书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中华史书典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中华史书典籍是世界文化中不可
3、缺少的色彩 史书典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海内外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史书典籍的整理工作,是由于中华史书典籍是 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同时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说法错误;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我们要以文化担当托起中国梦,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
4、的建设需要我们 A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C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答案: C正确;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A错误; B和题意无关; D文化有落后和先进之分,我们应当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优化文化, 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新
5、的部署,第一次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价值导向。这有利于 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强基固本,有力地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弘扬主旋律,消除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各种影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导向,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而不是物质保证, 说法错误; 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的说法错
6、误; 答案: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古人以 “桑梓 ”代表故乡,以 “椿萱 ”代表父母,以 “棠棣 ”代表兄弟 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它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 信念。题中古人对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体现了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答案: C正确;
7、 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改造客观世界, 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自觉。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沧海桑田 ”与 “断章取义 ” B “量力而行 ”与 “尽力而为 ” C “形谢神灭 ”与 “理生万物 ” D “削足适履 ”与 “指鹿为马 ” 答案: C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形谢神灭 ”认为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 “理生万物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理 ”,是客观唯心主义,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8、根本分歧。 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 “人造树叶 ”。这片 “树叶 ”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 ”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因此 认为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说法错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
9、现实的东西,注意必须通过实践环节,因此 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 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 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正确;题中没有体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不是
10、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 说法错误;答案: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规律。 2013年 12月 2日 1时 30分 ,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 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 “玉兔号 ”,月球车)组成,将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的道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时注意题中要求回答体现的认识论道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11、的道理, A不符合题意;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人类造福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道理;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答案: C正确;题中强调了嫦娥工程的第二阶段登月,没有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
12、践是认识的来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知的重要性,认识是实践的起始,不符合题意, 排除;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是说不通过实践就能获得认识,不符合题意, 排除; 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与漫画反映的哲理相近的成语、俗语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答案: D 试题分析:漫画 “因小失大 ”,为了经济效益而破坏了环境发展,强调了只看到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没有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D符合题意;
13、 A强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B是说联系的必然性,排除; C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排除;答案: D正确。 考点:本题考 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抢滩北上广,还是退居二、三线城市,始终是困扰年轻人就业去向的难题。大城市房价高、压力大但相对公平,充满机会;小城市生活宁静平和但因循守旧,缺少文化氛围。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懂得 A任何对立的双方总是以同一作为存在的基础 B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我们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困扰年轻人就业去向的难题是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优势和不足,小城市同样存在
14、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因此解决就业问题我 们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答案: D正确;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基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A说法错误;题中是说矛盾的主次方面,因此 B不符合题意; C和题意无关;答案: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在平面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 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 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 1时,轨迹是双 曲线。上述结论表明 个性寓于共性之
15、中 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体现了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正确;常数小于 1,大于 1和等于 1出现不同的圆锥曲线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 正确; 和题意无关; 说法错误,应是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和联系的多样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 “一国两制 ”、 “港人治港 ”、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的方针,
16、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关键信 息 “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答案: C正确;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A说法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注意 “甚至 ”二
17、字, B错误;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都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今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 “深入基层大走访 ”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学校和厂矿,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商量解决实际问题,受到基层 干部群众的欢迎。 “深入基层大走访 ”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时注意题干要求历史唯物主义的依据,由此排除 A和 D, A是唯物论观点, D是认识论观点;社
18、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说法错误; “深入基层大走访 ”说明我国重视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其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 “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 ”子罕回答: “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 ”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
19、确定性 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 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材料的意思,在献玉者的心中,认为玉是宝物,在子罕心中,把不贪作为宝物,说明了献玉者和子罕的立场与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不同, 正确;子罕不失去不贪的德说明了价值观对他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正确; 说法错误;答案: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价值选择。 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 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
20、传播的 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微电影等新兴媒体属于大众传媒,但并不是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才意味着其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说法错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实践, B不符合题意;新传媒文化并不一定是先进文化, D说法错误;题中强调了文化创新的作用,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 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
21、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 C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D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百家争鸣,说明了文化并不都是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文化可能先于经济社会,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答案: B正确, A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孙子兵法至今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强调文化的作用,但没有体现对社 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2012年某企业生产 W商品 20万件,其价值总量为 300万,如果 2013年该企业生产 W商品的价值总量要
22、达到 360万,在 2013年生产 W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生产 W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要提高多少? A 20% B 30% C 70% D 80%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12年该 W商品的价值为: 300万 /20万 15元, 2013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0%,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 2013年商品的价值为:15元 /( 1+50%) 10元; 2013年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应为: 360万 /10 36万件;故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 2012年要提高( 36-20) /20 80%;因此答案: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与
23、价格。 自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方案出台后,节假日期间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 “自驾游 ”。于是,许多经营客运的汽车运输公司纷纷减少发往旅游景点的班次。这表明 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市场对经济活动起调节作用 新的消费热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 “自驾游 ”,导致发往景点的客运班车减少,体现了市场对经济活动起调节作用和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 正确;材料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而没有体现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不符合题意;题中没有体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不符合题意;答案: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和消费对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东四 校高三 上学 期期 联考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