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记载: “(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 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 ”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 “天人感应 ”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 “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在鲁国国君要亲自登观台观察天文节气,并要大臣作记录,这是礼;这样做是为未来的变故做准备。这表明古代统治者将天文现象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故选 B。隋唐时期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出大衍历 ,
2、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故排除 A。天人感应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故排除 C。 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天人关系思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主张社会革命 建立 劳工社会 主张国共合作 发动国民革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李大钊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和孙中山的共同点是主张暴力革命、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其不同是李大钊主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孙中山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 是其不同点。选 A。 考点:思
3、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 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 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 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 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新中国的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选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
4、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浑天仪 原子弹爆炸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 ”进入太空 A图 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 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 反映出 “文化大革命 ”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 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浑天仪是古代中国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 A说法错误;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B说法错误。1970年的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是在 “文革 ”时期取得的成就, “文革 ”是一场严重
5、的内乱, C说法错误。 “神舟五号 ”进入太空表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 载人航天科技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 ”般 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 1956年的县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 “百家争鸣 ”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 “百家争鸣 ”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春秋
6、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变革,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思想文化上 “万马齐喑 ”,故 A说法正确。结合所学的春秋战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历史知识可知,C、 D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设计考试场景,可以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 “四人帮 ”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 “改革开放送春风 ”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
7、 “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76年粉碎 “四人帮 ”, “文革 ”结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9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1978年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故本题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恢复高考 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 1 3)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B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 C艺术特点: “境生象外画中诗 ”“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 ”“造型写实 ” D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答案: B
8、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材料中赵孟 是元代的,其作品属于文人画,故 A 错误;莫奈的日出 印象属于印象主义绘画,故 D项错误;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绘画,故 C项错误。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派绘画、现代派绘画 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 “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 ) A否定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 “君权神授 ”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 “大一统 ”学说 D否定董仲舒关
9、于 “三纲五常 ”的学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根据 “大一统 ”学说,为实 现思想上的一统,董仲舒又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并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将儒学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种文化专制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压抑学术空气,造成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封闭落后。故材料中的 “封闭自我,因循守旧 ”等都与 “大一统 ”思想有关。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文学与艺术象一对姊妹花,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文艺作品创作的风格来看,下列作品中有一幅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风格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A项是俄
10、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B项是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C项是法国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的作品; D项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故选 C。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浪漫主义绘画、现实主义绘画 2013年是电影诞辰 118周年,如果你有幸参加了在其 “家乡 ”举办的电影生日庆典活动,除了可以欣赏到电影大片之外,还可以吃到哪种当地的美味答案: C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放映了人类的第一部电影;故电影
11、的 “家乡 ”在法国。故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电影的诞生 曲沃县东北街村孙元兴老人( 2003 年逝世)曾拜河南坠子大王乔清秀为师,多次获得全省曲艺 演唱一等奖,是远近闻名的坠子大师。请问以下哪种曲艺形式是曲沃地方特色曲艺。 A碗碗腔 B京剧 C河南坠子 D晋剧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的国粹,河南坠子属于河南曲艺,晋剧属于山西地方曲艺,故本题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京剧 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题材和
12、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A项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B项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C项属于魔幻现代主义风格; D项属于现代主义立体派的作品。故选 B。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现实主义绘画 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商务印书馆 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 讲义中有: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 政体 ”。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13、 A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 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C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 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 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三权分立学说影响了教育,但 “率先影响 ”则从材料无法体现,故 A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中 “民间教科书 ”,可以判断 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D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民主革命思想 民主思想产生的影响 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 )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B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家思想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 D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14、:根据图中所示都城 “开封 ”,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北宋; A项是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项南宋之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 D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带有民主启蒙思想。故选 B,北宋五子积极复兴儒学,成为理学的开创者。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1939年 2月 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 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 “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这是 “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提出 “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
15、处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 1939年,国共已经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 战争。故 C、 D说法与史实不符;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有一致之处,共产主义是中 共的最高纲领,故 A说法错误;毛泽东提出 “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道路的依据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选 B。 考点: 20世纪 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 来之自由民主派
16、”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分别 指的是 19世纪 60-90年代发起洋务运动的洋务派、 19世纪 90年代发起维新运动的维新派、 20世纪初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故 A、 B、 D三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 “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 此时 “人人争言西学 ”侧
17、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思想不断传播,维新运动兴起,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材料提供的时间是 “1897年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学习西方侧重于学习西方制度。故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内容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 “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 君家有书乎? 曰: 惟 有孝经三篇。 欢曰: 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 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
18、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孝经可以祛病邪的故事;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题中的故事可以看出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化了,这和中医没有关系;故选 A。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排除 B;思想界儒、道、佛三教合一是在唐宋时期才出现的,后发展为宋明理学,故排除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的发展 顾炎武认为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 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
19、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下列对 顾炎武这一 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 “郡国并存 ”制度 C主张削弱君权 D具有近代 “民权 ”意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 “今之君人者 事事而制之 ”,可以看出顾炎武认为君权过大,地方权力过弱。应适当削弱君权,加大地方的权力,这样天下才安定。故选 C,排除 B。顾炎武主张削弱君权,但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 A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的思想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体现了下列哪一 人物的思想 A泰勒斯 B
20、普罗塔哥拉 C卢梭 D马丁 路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忽视道德追求功利;其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格拉,故选 B。 A项泰勒斯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 “万物始于水 ”; C项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D项马丁 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普罗塔格拉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 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 5盏男 br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 因此, 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
21、质。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自然界遵循永恒的法则,而人类社会却没有自己的永恒法则,完全 按照自己的怪想行动,因此必须要找到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即人类的理性,故启蒙运动兴起。故 C 项错误,选 D。 A 项材料内容没有提到;材料反对人类按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的行动,故 B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卢梭认为 “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 不久便可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西省 曲沃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