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省忻州康杰临汾长治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西省忻州康杰临汾长治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西省忻州康杰临汾长治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西省忻州康杰临汾长治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位历史学家指出: “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他所评价的是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题干 “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可知此制度为科举制, “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 ”说明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故选 C。 AB 项错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都未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都存在着任人唯亲和
2、依据门第高低做官的现象; D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选官制度。 某教授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是指 A明末清初的 “工商皆本 ”意识 B鸦片战争时期 “向西方学习 ”思想 C洋务运动的 “中体西用 ”观 点 D抗战时期的民族意识觉醒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应该是思想方面, “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 ”说明并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根据
3、 “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 ”应该指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魏源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打败西方侵略者。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A项时期并未出现民族危机的问题; C项并非最初觉醒的阶段,而是把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D项明显错误,在 20世纪 30年代。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 :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还印有 “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 ”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 ;叹号两侧是 “外侮日寇 ”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
4、右部印有 “国人爱国,请用国货 ”字样。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A九一八事件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加剧 B全面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的增强 C国共已就合作抗日达成共识 D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浪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片 “东北形势 ”,实际反映了东北的沦陷, “外侮日亟 ”四个美术字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剧。所以选 A。 BCD都反映了同一时期 抗战时期,是在 1937年之后。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九一八事变。 甲、乙分别是 1920年和 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 %)示意图。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 外国资本操纵中国经
5、济命脉; 农轻重比例有所改善。 图甲 图乙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甲、乙两图分别是 1920年和 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 ( )示意图,所以不能反映国国民经济总量,排除 ,此时占比重最大的仍是农业和手工业,相比 1920年, 1926年农业和手工业比重有所下降,所以体现自然经济走向解体,而体现不出外国资本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所以选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的中国经济结构。 1929 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
6、但是, 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B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C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 答案: D 试题分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毛泽东还领导革命 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这些措施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因此国民党政权反对农民阶级,进而反对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 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7、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 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收集日内瓦会议有关材料 B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收集 2003年胡锦涛出席会议有关材料 C中日建交 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D中美建交 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说法错误,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项不对应,上海合作组织是在 2001年成立的; C项正确, 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联合声明是重要的文件; D项互不对应, 1978年 12月16日,中关两国联
8、合公报发表, 1979年 1月 1日,中关正式建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某学者指出:苏联发明了 “在落后的 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这一观点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俄国这样的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模式。故选 B。 A 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是无情的方式进行
9、的;C项错误,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新经济政策逐渐的被废除了; 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斯大林体制的评价的问题,与赫鲁晓夫的改革无关。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据中新网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重申他的 “经济振兴 ”计划: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室,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 “21世纪的学校 ”;在美国各地普及网络宽带,让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 ”;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 加大政府干预经济 的力度;
10、 注意环保和节能; 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因此 项不是奥巴马振兴经济的新举措;运用国家的力量,加大投资力度,以工代赈也不是新创举。因此 项排除,故选 A。教育与科技、节能与环保是新时代的新课题。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某书中指出: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 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B改变了多种所有
11、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改变了农业优先发展的状况,实行工业优先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正确,材料明确说了斯大林体制体现了直接过渡的原则; B项正确,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项正确,斯大林体制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手段; D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也并非是优先发展农业,而是均衡发展。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表现;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进入 21 世纪
12、后,美国在经济领域爆发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金融 “飓风 ”,席卷全球,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震撼。这一事实说明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B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C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D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参半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并且影响到全球说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同时,给各国带来的风险也在加深,危机一旦爆发,传染性更高。故选 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而是说的全球化的传染性强; C项错误,国际经济旧秩序材料并未涉及;全球化是
13、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是不能说利弊参半。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 全球化的影响。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按四大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司南、火药、纸 、活字印刷;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创制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齐民要术是对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错误,四大发明先后顺序是司南、纸、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项正确,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创制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项错误,齐民要术是对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项正确,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
14、方法。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科技成就的表现。 某文章指出 :“电视对社会的毒害也相当严重 ,它被指责用政治、思想和商业宣传来塑造人的思想。每天的电视节目中 ,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和色情场面 ,因此有人批评它是 魔鬼的眼睛 。 ”由此可知,该文章认为影视艺术 A不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只满足着人们低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B不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C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D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很容易的可以看出,作者对电视的消极作用看的过重,认为电视
15、只能带来灾害。故选 A。 B项只是材料作者思想的一个方面; CD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 考点: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影视艺术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 “工人要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 ”这番讲话主要针对下列哪一历史现象 A工人运动处于自发斗争阶段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C各国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D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盛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字眼是 “机器之资本主义 ”,说明马克思说的这一段话是针对工业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所说
16、的,当时的无产阶级还认识不到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而把机器的使用当做他们贫困的根源。故选 A。 B项标志着工人阶级斗争已经进入到自觉的阶段; C项是在工业革命后进行的; D项与材料中的机器及其机器的使用无关。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早期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 但是, 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
17、能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使得过去的特权公司逐渐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了,经济思想因为工业革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经济思想发生变化的问题; B项说的是手工工场向工 厂转变,与材料无关; C 项中的国家经济职能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荀子曰: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 (君主 )之守司 (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
18、权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D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首先要能从材料中读出荀子强调的是君主必须了解自己的官吏,四个选项中只有 C项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权,有助于皇帝了解官吏,故选 D。 A项说的是皇帝制度; BC 项负责全国的政务和军务。无法体现皇帝对官吏的了解的问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了整个国家
19、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 集权的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宗法制度的不断加强 D郡县制度的不断强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迁。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 省六部、明清取消宰相制度等,都是皇权与相权争斗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皇帝为加强专制集 权,不断调整中枢机构,最终皇权达到极致。所以此过程主要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故选 B; 此题错误的同学多选,中央集权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因此不选。 CD项明显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皇权的强化。 清代有学者在其著作中说: “俗语云: 百年田地转三家 ,言
20、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三家也。今则不然, 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反映出 A租佃经营的盛行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答案:为 C项。 A项是经营方式的变化, B项是说的农耕经济的问题, D项说的是经济政策,材料并未涉及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 “(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
21、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关键信息 “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染坊 ”“染工 ”“机房 ” 等可知,题干材料叙述的是明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选 B。 A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说的是饥民的问题 ; C项材料并未涉及到; D项错误,工业革命后才出现了机器生产。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墨子主张 “尚同 ”,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 “义 ”,这种主张
22、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 A荀子庄子 B韩非子孟子 C老子董仲舒 D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解答时注意题干中 “义 ”的含义,由此认识其作用在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维护统治。由此再根据提供的选项进行比较,只有 D 项韩非子的法治集权思想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具有与墨子思想作用相一致的地方。故选 D。 AC 项庄子和老子持有消极避世的态度; B项孟子思想中并未涉及到大一统的问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韩非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古希腊一悲剧中曾写道: “我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外邦人 任
23、何居民或者外来人都不能囚禁我们。如果有人对我们使用暴力,任何不救助的庇护者将被剥夺政治权利并被公众流放。 ”这反映出 A外邦人在古希腊没有完全的公民权利 B古希腊维护居民的基本自由 C当时执政者无法维护平民和奴隶利益 D古希腊的公民范围明显扩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外邦人也有基本的人身权利,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故选 B。 A项中的公民权利材料并未体现; C项中的奴隶的利益材料并未体现,我们无法看出; D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表明外邦人已经拥有了公民权。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 古希腊居民的基本权利。 有人指出:权力的虚化,为英王赢得国民的爱戴而非痛恨创造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西省 忻州 临汾 长治 四校高三 第一次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