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法制下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当然这种保障制度由于由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有限性。 ”由此可见,族田义庄 A有利于防止宗族内部权力纷争 B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C阻碍了田庄经济的发展 D有助于稳定和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法制下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 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有限性 ”可见其具有慈善性质但不能夸大为社会保障制度,其
2、有利于田庄经济发展,其是由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组建的,存在内部权力纷争是难免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 (股东 )可以随时查核。 ”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 (股东 )可以随时查核 ”说明该企业与同时
3、代的其他企业相比更具有现代的进步性。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 “自杀性竞争 ”, 18781884 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 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 “利 ”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略势力 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 CD的说法不正确,根据材料 “18781884 年,刚刚
4、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 .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 ”说明洋务企业在 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 “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 “保辫会 ”“复古会 ”,认为 “剪辫即系投洋 ”,以致 20世纪 20年代 “辫发犹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5、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主义君权, 但对社会的改造有其局限性。根据材料 “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 “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 “保辫会 ”“复古会 ”说明辛亥革命需要加强社会改造的力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认识 1946年 2月 22日乔治 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 “在那里 (指苏联 )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 A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B应该对苏联采取 “冷战
6、 ”政策 C应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D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946年 2月 22日乔治 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 .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即可概括出作者认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世纪 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
7、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 “一超多强 ”局面 D “冷战 ”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但 20世纪 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 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说明此时的两极格局孕育着多极化的力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8、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D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即可概括出分别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指出
9、,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 “唤醒 ”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 ”即可得出:时间是鸦片战争后不久,涉及大部分民众的参与。由此排除掉 AB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
10、运动 剑桥。国史中写道: “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
11、,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保留习惯旧俗 B重视法律程序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即可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依据和法律程序。其他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12、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可知其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思想文化意义。其他的说法与题目的核心观点无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陈独秀认为,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 ”“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
13、”。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C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D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 ”即可说明陈独秀对中西文化存在激进和片面的认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合理。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年提出 “赶英超美 ”的口号,发动了 “大跃进 ”运动; 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 “发展是硬道理 ”的主张;进入 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
14、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毛泽东在 1957年提出 “赶英超美 ”的口号,发动了 “大跃进 ”运动是错误的做法。到 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上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 基于安徽省 16市
15、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信息:认为 “总体比较好,但存在问题的 ”占最多比例,认为 “对农村发展有不利影响的 ”占 13%。说明当时大部分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一些问题,不够完善。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 5060 万人,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
16、了 200万人。 ”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 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 5060 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 200万人 ”说明民国初期的工人人数激增,但工人人口数激增的前提是近代工业的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主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 85%,生产资料占 15% 中国出口 0.28亿
17、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 96%,工业品占4% A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C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信息,中国进口由 1895年到 1913年增长了 3.3倍,出口的货物性质中生活消费品占比最大;但中国出口由 1895 年到 1913 年增长了 8 倍,且以农产品为主。说明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近代学者陈寅恪说: “佛教经典云 佛为
18、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 “新儒学 ”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C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D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ABC的说法不属于陈寅恪的思想主张,再结合材料 “佛教经典云 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说明陈寅恪所说的 “新儒学 ”关注的是人际的伦理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思想的现代解读 英国记者杰克 贝尔
19、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 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撑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 贝尔登的看法 A带有美国 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 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撑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说明了共产党的执政有其历史必然性,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约翰
20、 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 “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 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 ”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D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 .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 ”说明作者认为社会主
21、义理论应该紧跟时代适时调整。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19世纪 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 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 D马克思主义已在英国广泛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D的说法不能从题目找到史实依据, B说法有其事实,但不是该题关注的核心,根据 “19世纪 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 1833年颁布
22、工厂法等法律 ”说明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政府强化了对社会经济的管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 利 字,只当以 义 字对。 ”因详言义利之辩。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这反映了当时 A教化民 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 利 字,只当以 义 字对。 ”因详言义利之辩 ”不能判断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的义礼观发生了变化。 考点:古代中国
23、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对观念的影响 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 5风俗 女仪中记载: “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 ” 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 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 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传统上,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其一重要特征便是 “男耕女织 ”,结合材料 “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 ” 不难说明此时的男耕女织的局面发生了变化。 ABD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西省 山西大学 中高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