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厦门市高三适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福建厦门市高三适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福建厦门市高三适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福建厦门市高三适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南宋郑樵称赞史记: “司马氏世司典籍, 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 ”据此判断,史记的体例是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 A 项正确;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例,史记不属于断代史和编年体,故B、 C、 D三项错误。 考点:文史常识 史学 史学编写方式
2、1945年,美国发布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明确美国对日占领的最终目标是 “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促使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 ”为此,美国对战后初期的日本 行民主化改革 实行 “冷战 ”政策 实施军事占领 推行马歇尔计划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冷战 ”政策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苏联为首的社会注意阵营采取的措施,故 排除;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与日本无关,故 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军事占领和民主化改造,故 B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演变 有评论说: “尽管形式上是多边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高度集中的。 ”这里的 “高度集中 ”意味着 A美国拥有该体系的主导权 B西欧各国仍有重大影响力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D该体系的运作背离了经济自由化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形成,故 A项正确;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关系,排除
4、C项;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苏格 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主张探讨人类社会 B追求道德和正义 C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 D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 ”的信息可知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现神秘主义色彩,故 D 项符合材料,排除;从题干中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
5、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可知 A、 B两项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雅典的直接民主,故 C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 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下列选项与宣传主题相符的是 A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 B实施 “五年计划 ” 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图中 “学习苏联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 ”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一五计划,故 B项正确;中国没有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故 A项错误;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与苏联经验没有关系,故 C、 D两项
6、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有学者认为, 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 “外交年 ”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54年中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故 A项符合题意; B项是 1953年,C项是 1955年, D项是 1971年,故 B、 C、 D三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7、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日内瓦会议 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这一 “转移 ”指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C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转变 D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可知中共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故 D项符合题意; A项是五四运动, B项是三大改造, C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故 A、 B、 C三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瓦窑堡会议 图所示小说发表于 19
8、10年。作者陆士谔以梦为载体,畅想立宪四十年后( 1951年)的新中国美好景象。该书的发表 A证明中 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 B体现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的美好愿望 C反映民众对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追求 D说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说发表于 1910年,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A项错误; 1910年,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故 B项错误;由题干中 “畅想立宪四十年后的新中国美好景象 ”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追求; 1910年,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 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下表反映
9、了该时期中国 中国近代产业结构( 18871936 年) 类别 结构 年份 国民收入 就业人口 1887 1936 1887 1936 农业( %) 69 62 64 50 80 00 75 52 工业、服务业( %) 30 38 35 50 20 00 24 48 城市化水平较高 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工业化远未实现 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工业、服务业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农业所占比重仍占优势,故 错误, 正确,工业、服务业的比重有所上升,说明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故 错误;故 C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10、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发展 唐代曾开办 “算学馆 ”,一度把数学纳人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 A科技发展的停滞 B科举制度的衰落 C官僚政治的腐败 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算学科考试停止的原因是在于 “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应试的人很少 ”,这反映了士人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故 D项正确; A、 B、 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有当代学者
11、评论道:它 “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所握权力大而不专,七百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 ”这里的 “它 ”指 A郡 B封国 C行省 D内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代表中央分驭各地 ”“权力大而不专 ”“七百年来 ”等信息可知元代的行中书省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A、 B两项与题干信息 “七百年来 ”不符,故排除;内阁是中央机构,与题干信息 “分驭各地 ” 不符,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耒 ”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 “耒 ”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
12、 “耕 ”(用犁松土)、 “耘 ”(田地除草)、 “耦 ”(两人或两牛并耕)、 “耧 ”(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 古代中国的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 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耕 ”(用犁松土)、 “耘 ”(田地除草)、 “耦 ”(两人或两牛并耕)、 “耧 ”(播种工具) ”的信息可知这都是农业生产工具,故 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农业生产技术 综合题 (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后所有(由国王颁布)的专利
13、授予应由普通法审定。 ”“专利特权的期限为 14年或以下;权利人在该期限内享有这一领域新产品的制造和使用的专有权;专利不得违背法律,也不得有损于国家,不得抬升国内商品的价格,不得扰乱商业贸易 。 ”(注: 1624年以前,专利特权完全掌握在国王手中) 1624 年英国垄断法案 材料二 1852年专利法修正案正式通过。 它规定成立专利局,把专利的程序和费用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是 1624年垄断法案所不具备的。根据法案的具体规定,使专利权身上的特权烙印淡化,法权色彩加重,专利制度更加完善,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吴洪玲英国专利制度的确 立 材料三 1859年,洪仁歼在资政新篇中最早将专利思想
14、引入中国。 1978年,中国开始筹建专利制度, 198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并曾于 1992 年、 2000 年和 2008 年三次修订专利法。 中国专利制度的孕育、产生与发展(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2年第 4期) 材料四 如今,发达国家为了持续赚取高额利润,促成了专利高水平保护的国际贸易体制的形成。同时,各发展中国家与占据专利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进行着长期的斗争,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行着不断努力。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 ( 1)材料一中的垄断法案对专利授予做了哪些方面的规定?简析其对当时英国政治、经济的作用。( 10分) (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专利制度的发展趋势,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 厦门市 适应 考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