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4年考古人员在北京昌平张营发现约为 3000平方米遗址,发现或出土距今约 3000至 4000年间的典型器物。石器主要为磨制的镰刀、铲、斧等生产工具,铜器主要是小件工具、兵器和装饰品,有凿、锥、渔叉、鱼钩、镞、喇叭形耳环具及大量的陶制日常用具以及环、纺轮等生产工具及黑陶罐和彩绘的折腹盆,还出土用于占卜的 “卜骨 ”等珍贵文物。上述文物可供研究领域包括 夏商时期的基本社会生活 金属农具的应用与普及 原始农业及渔猎生产状况 比较成熟的中国古文字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该遗址
2、距今约 3000 至 4000 年间,处于夏商时期, 正确;使用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 “铜器主要是小件工具、兵器和装饰品 ”,金属农具尚未普及,排除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可以研究当时的农业及渔猎生产状况, 正确;用于占卜的 “卜骨 ”上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正确;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生产工具的进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 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 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A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 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D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
3、时间是 “1979年 ”。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 “左 ”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B项符合史实;文革结束是在 1976年,此后中国又经过了两年 “徘徊 ”时期( 1976-1978),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1980年, A、 C、 D均与材料时间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文艺的春天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 20世纪 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 2 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 70年代的年均增长 3%增加到 3 3%。中国的增长率为
4、4 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杂交水稻 ”技术的突破 “人民公社 ”体制的打破 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 80 年代 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人民公社 ”体制的废除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73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符合题意;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21世纪初,排除 。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
5、改革;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 建国后的重大科技成就 近代的上海 “无论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及莫不竞以 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倡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 ”该段材料表明 打破服饰的等级规定 出现商业化平等化的特征 趋新求异的奢华风尚 民国法令推行服饰民众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 “无论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及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 ”反映了近代上海各阶层都重视穿着打扮,以炫耀服饰为荣。说明原有的思想观念、等级制度遭到冲击,奢华之风盛行, 符合材料; 没有体现;故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6、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公元前 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斯阿斯曾言: “男人就是城邦。 ”这里 “城邦 ”的含义是指 A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 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 C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 D拥有公民权的雅典男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元前 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进入繁荣时期。材料中的 “男人 ”指的是享有公民权的成年男性公民;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即 “城邦 ”,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造成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7、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A不符合题意; B、 C、 D都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而文艺复兴运动发生最早,故选 B。 考点:西 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并聚集了 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 300万的欧元 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
8、丹。 ”这段话反映的 “这时 ”是在 A 14世纪 B 15世纪 C 16世纪 D 17世纪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工商业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殖民帝国,有 “海上马车夫 ”之称。材料中的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正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 1707 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 “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
9、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 “1707 1754”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 D项; B项 “阶级斗争 ”材料不能体现;A项与材料 “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 ”相背离;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商业资本发展迅速,导致商人地位提高。故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 美国 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 “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是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权力 ”学
10、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包括 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 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787年美国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结合宪法的内容分析材料, “地域 ”的平衡指的是美国的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体制 ”的平衡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等。 正确; 说法错误,排除。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正是这个设计 使这个稚嫩的
11、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 乡巴佬 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这段话称颂的 “设计 ”应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 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 “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 ”、 “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 乡巴佬 创造出来 ”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个国家指美国, “设计 ”指 1787年宪法。美国的 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美国逐步崛起为超级大
12、国。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19世纪中期形成的国际分工,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A英国在对世界资源的配置利用上占据优势 B欧美主要国家共同分享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C工业国的巨额投资引导亚非拉美生产方向 D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分工发展重要力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来自亚非拉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故 A项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下列内容出自 1954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 B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C 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只能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来解决。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
14、制度 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包括 和平民主建国 社会主义革命 改组国民政府 军队国家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主要围绕和平民主建国、改组国民政府、解放区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展开; 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 1949-1956年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革命,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 C。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中央社急电,来自东京的消息和旧金山的新闻传遍山城,狂欢占有了重庆。重庆人民在庆祝 A成为陪都 B
15、抗战胜利 C国共和谈 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即 1945年; “来自东京的消息和旧金山的新闻 ”指的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下列文献中,能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 B甲骨卜辞是商代统治者用于占卜的文字;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整理编定,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其中的 “风 ”大多来自民间,反映了下
16、层民众生活的艰辛和对统治者残酷剥削的不满, C 项符合题意; D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 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正名分 仁政 制天命而用之 有教无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汉时期的儒学家董仲舒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他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 “三纲五常 ”的道德标准
17、;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他还提出 “限田、薄赋 ”等仁政思想。其中 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唯物思想;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 学思想(新儒学) 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顺义区 尖子 素质 展示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