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D开始重构中国的价值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为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的影响 公元前 449
2、年,罗马公布十二铜表法。关于该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标志古代罗马成文法出现 协调了罗马公民间的利益 限制了贵族随意 解释法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它的内容广泛条文较明晰,使得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但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古希腊某哲学家指出,社会的原则首先是专业分工的原则 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从事一门职业劳动。提出这样主张的古希
3、腊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讨论了他对国家及社会的理想建构; ”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从事一门劳动职业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阐释过类似的思想,他主张按人的天赋秉性分为:护国者(哲学王)、卫国者、生产者。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柏拉图 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他所说的 “灵魂内的原则 ”是 指 A欲望 B感觉 C兴趣 D知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所学
4、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美德即知识 “,通过学习知识来唤醒灵魂中的美德。因此苏格拉底所说的 ”灵魂内的原则 “指的是知识。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苏格拉底 全球通史中记载:葡萄牙人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地理知识,确信地球比哥伦布认为的还要大,因而拒绝资助哥伦布 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前往西印度群岛,令人扫兴的是只找到少量黄金。然而,美洲大陆的发现的确引起了具有伟大意义的直接反应,它促使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哥伦布航海因未获得黄金而失败 B冒险家的狂热情
5、绪因此而消失 C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竞争激烈 D西班牙王室没有因此获得好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反复对比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的航海成就,所以只有 C选项同时体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斯特恩斯在全球文明史中指出: 15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意义变得极其巨大,各主要社会按照它们对崛起的世界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控制能力的大小而建立起不同的关系。下列历史现象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原产美洲的玉米改变了世界各地粮食供应状况 非洲的黑人奴隶为
6、欧洲手工业生产提供劳动力 特权贸易公司是欧洲对外贸易的主要组织形式 西班牙白银因换取中国的奢侈品大量流入中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黑奴贸易中,欧洲殖民者是将黑人贩卖到了美洲,如此一来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而不是欧洲, 是错误的,排除 。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 A否定罗马教廷权威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肯定人的现世价值 D惩罚宗教 “异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7、,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主张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追求现世幸福;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才是否定教会权威;反对君主专制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惩罚宗教 ”异端 “是天主教会的做法。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 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B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C主张教随国定并
8、实行宗教宽容 D苦修和事功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马丁 路德主张 ”因信称义 “,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不需要苦修和事功,所以与人文学者伊斯拉谟主张内心中要有上帝的观点相同。 A是加尔文的主张, B虽然也是马丁路德的主张,但未能体现与伊拉斯谟观点的相同 之处, C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签订的奥格斯堡合约的内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根据权利法案的规定,英国的政治状况是 A议会只对国王负责 B议会开始掌握征税和财政权 C英国政党制度确立 D议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
9、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的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了一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确立议会至上,王权收到法律的严格限制。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内阁首相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议会下院多数党通过内阁实际控制政权 18世纪以后英国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相是由议会下议院中多数党领袖来担任,并非全体选民投票选举;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
10、实际上对议会负责,议会通过内阁实际控制政权; 18世纪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员在权利斗争中形成两派,获得多数席位的一派为多数党,实际控制了政权,后来,国王不再出席内阁议会;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
11、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对伏尔泰上述言论认识正确的是 正确地描述了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 正确评价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 借以批判法国等级制度和专制统治 他对中国社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他在材料中盛赞中华帝国,显然就明中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同时他提及中国信奉的是孔子的法律,而中国法律源自于法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外交的基石。商业资本及商业精神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美国早期外交。建国初期,
12、外交以维护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争取海上自由、发展贸易为主要内容。华盛顿的活动,与此一致的是 A在 “七年战争 ”中,参加民兵对法 国作战 B起草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C制定联邦宪法,建立联邦制的中央政府 D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宣布 “严守中立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外交的基石 ”可知, “严守中立 ”与孤立主义相一致。所以答案:选 D。 考点: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华盛顿 托克维尔在描述法国革命时曾这样写道: “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他的主人时,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
13、极好机会,而这些机会是那位天才轻而易举地发现的,他后来既是大革命的继承者,又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对这位被称为“天才 ”的人物,评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B发动进攻俄国的侵略战争 C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D重建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材料 “既是大革命的继承者,又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可知是拿破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 崛起后,于 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结束了共和制度;1812年,拿破仑率 60万大军进攻俄国;拿破仑的对外政策对欧洲的影响之一是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拿破仑虽建立了帝
14、制,但是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颁布民法典,并没有恢复封建经济与封建制度。所以答案:选 D。 考点: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拿破仑 有学者指出,当新的财产形式、新的阶级,以及新的社会关系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时候,一场反叛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价值观念,开创新时代思想文化传统的运动发生了。反叛在开始时需要有新权 威的支持,而创造也须有一个起步之点。这里所说的 “起步之点 ”是指 A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B民族国家中央王权确立 C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D提出宗教 “异端 ”主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 “新的财产形式、新的阶级,以及新
15、的社会关系改变着社会生活 ”“一场反叛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价值观念,开创新时代思想文化传统的运动发生了 ”可知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下列历史现象与其出现的原因,对应准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 A 天津、青岛原来不过是小城镇,到 20世纪前期成为重要的都会。 都是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B 20世纪 80年代,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成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创下 “深圳速度 ”。 知识密集型经济的发展 C 14世纪,佛罗伦萨、威尼斯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 东方商品经此地运销西欧市场 D 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发展成为世
16、界金融和商贸中心。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条约没有开放青岛为通商口岸;深圳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把其做为对外开发的经济特区,应该是政府政策的扶持;新航路开辟前贸易中心就是在地中海沿岸;三次英荷战争的时间应该在荷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后。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判断知识 亚里士多德指出:克里斯提尼改革 “比梭伦改革要民主得多 ”。以下选项属于克里斯提尼改革措施的是 A鼓励并支持工商业的发展 B各等级均可参加公民大会 C以地域部落取代氏族部落 D陪审法庭成
17、为最高司法机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区别在于:梭伦时期是从血缘选区选出代表,而克里斯提尼从地域选区中选出代表,从而打破了血缘对政治的控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制度建立 1971年 8月 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 :“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 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 ”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A
18、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推行 “两个中国 ”的对华政策 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美国 “支持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 ”,同时 “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 ”可以得出,美国一方面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支持中华民国,是在制造两个中国。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新中国 70年代外交 读 “一五 ”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对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31957 年平均增长速度( %) 4 5
19、12 8 25 4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52 8 29 6 17 6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43 5 29 2 27 3 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此种类型的题目要注意看表格标题、时间、数据极值与数据变化。表格中的时间点是 “一五计划 ”期间,而国民经济调整特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59-1961),可以把 排除。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20、 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 中共 “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 中共 “二大 ”的民主革命纲领 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战策略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 理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近代以来,中国的的社会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革命任务还是 “反帝反封建 ”,而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的奋斗目标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故答案:中有 的都排除。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的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黄洋
21、界(井冈山上的地名)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 过大江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提到了 “井冈山 ”,毛泽东在 1927年上井冈山; 指的是 “渡江战役 ”,在 1949年; 指的是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也在 1927年,但发生在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前; 指的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从 1934年到 1936年。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到解放战争 标语蕴涵着丰 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图,
22、标语能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北伐战争胜利 B开展土地革命 C建立抗日根据地 D百团大战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出现了 “中国工农红军 ”,所以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抗战期间( 1927-1945),中共军队一般称 “八路军 ”、 “新四军 ”;解放战争( 1945-1949)及以后,中共军队叫做 “解放军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 “从 1937年 7月 7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如
23、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 B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 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 D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材料中的时间是从 1937年 7月到 1938年 10月,这是抗日战争的 “防御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抵抗日本侵略者。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 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重庆谈判签订了 “双十协定 ”,其主要内容中得以真正实施的是 A国共坚决避免内战 B贯彻和平建国纲领 C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召开政治协商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海淀区 上学 期期 练习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