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 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华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浓烈的 “孝亲 ”情感,下列各项与之有关联的是 ( ) A分封制度的影响 B宗法制度的影响 C礼乐制度的影响 D佛教信仰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亲情感实质上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关系,而血缘关系体现了宗法制度。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百团大战期间,国民党的 38军以及许多民间抗日武装加入了作战行动。这体现了( ) A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国民党政策发生了变化 D中国战场由防御转为进攻 答案:
2、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国民党的 38军以及许多民间抗日武装加入 ”了百团大战,说明了当时形成了国共两党为中心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百团大战 下列对中共会议的论述中对应正确的是 ( )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的实现 八七会议 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遵义会议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八七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所
3、以答案:选 A。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下图所示票证曾经是百姓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 粮票。这种粮票的发行与使用反映了当时 ( ) A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 B浙江省粮食销售秩序井然 C “文革 ”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国家因为天灾而粮食短缺 答案: A 试题分析: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20世纪 50年代至 9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 17
4、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中国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中国经过改革开放 30年的发展,清朝中期中国的生产总值超过整个欧洲地区,经过近代外国侵略一落千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一路攀升。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 “一五 ”到 “十二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一五 ”( 1953 1957年)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 1958 1962年) 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 1981 1985年) 走
5、向改革开放 “八五 ”( 1991 1995年) 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 “一五 ”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 “二五 ”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 “六五 ”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八五 ”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五 ”计划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 “二五 ”期间由于大跃进,工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 1984年开始,所以 “六五 ”期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美国 “宪法之父 ”詹姆斯
6、 麦迪逊说: “即 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 )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麦迪逊认为古代雅典的民主有很大弊端: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 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 适用
7、于整个罗马帝国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完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 “有些条款 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说明 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时罗马处在共和国时期, 错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错误。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普罗泰戈拉提出: “城邦起源于人的 自保的要求 ,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其理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 A客观评价古希腊城邦制存在的根本原因 B肯定 “人 ”在城邦体
8、制中的重要地 位 C科学阐释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D强调美德即知识,突出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可以看出此观点强调在社会观方面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应强求一致。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普罗泰戈拉 马丁 路德曾称印刷术为 “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此语实际上( )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 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材料理解能力。马丁 路德话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ABD不符合题意。排
9、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科技成就 印刷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 “所谓正义,主要地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这是古罗马的法律谚语。这一谚语被欧洲人再次广泛宣扬是在 ( ) A文艺复兴中 B宗教改革中 C光荣革命中 D启蒙运动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反对天主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被欧洲人广泛宣扬。启蒙运动中被欧洲人再次
10、广泛宣扬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1714年以后,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这表明 ( ) A国王权力逐渐削弱 B国王不再对内阁负责 C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D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 答案: A 试题分析:英国的内阁掌握行政权,英国国王 不再否决内阁会议的决议,说明英国国王逐渐放弃行政权。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非议员的奴仆 ”,这种状态发生在 19世纪的 (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大臣是国王的奴仆 ”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很大,
11、从而排除英国和美国;从材料大臣 “非议员的奴仆 ”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有议会,从而得出是德国。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政体的特点 下表可以反映出 ( ) 世界商船吨位表(单位:万吨) 1800年 1870年 商业帆船 400 1290 商业汽船 300 A. 世界贸易不断扩大 B. 帆船时代的结束 C. 人类环保意识增强 D. 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1800年 ”和 “1870年 ”两个时间点来看,工业革命得到深入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得到极大的改善,从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
12、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西方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传统社会 ”、 “为起飞创造前提 ”、 “起飞阶段 ”、 “成熟阶段 ”、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其中的 “起飞阶段 ”指 ( ) A手工工场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国家干预经济阶段 D福利国家阶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 “传统社会 ”是指手工工场阶段;为 “起飞 ”创造前提的阶段,即从传统社会向 “起飞 ”阶段过渡的时期,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农业中发生作用;“起飞 ”阶段是指工业化阶段; “成熟 ”阶段,现代科学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经济持续增
13、长,投资扩大,新工业部门迅速发展,国际贸易迅速增加; “高额群众消费 ”阶段,主导部门转到耐用消费品生产方面。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断言 “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 ”。他所说的 “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 ”的局面开创于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土 生土长的共产主义 ”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种情况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
14、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 ”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民国八年 ”是指公元 1919年, “自学生此举始耳 ”是指 1919年的五四运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下图反映了 20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列强开始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
15、的正确解读能力。注意材料中 “20世纪初 ”这个时间界限和图表中的图例:中国出口值大于中国进口值,并且注册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所学知识, 是 19世纪末的事情。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 私田开始出现 农业产量的提高 “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形成铁犁牛耕的
16、农业耕作模式,畜力代替人力,引发了中国古代第一次重大的农业动力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 私田是井田制下的产物,所以 不正确,这样ABC三项排除。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铁制农具的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 “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 ”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张 ( ) A清净无为 B以法治国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
17、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中可知,这位思想家发对暴政,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 ( )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B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是指郡县制、 B项是指皇帝制度这两项都是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 D项是指井田制; C符合基本特征,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和皇帝独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18、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 ”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 ( )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悬挂之意)其贾(价)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 是铺席买卖 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为秦律的规定,意指出售的商品应当分别系上标签标明价格; B反映的是唐代草市;会馆始建于明清时, D不对; C反映了宋代坊市制度的崩溃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前
19、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 “全新的创造 ”是指 (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关系。 A项是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 B项是指董仲舒的新儒学,不选; D项不属于理学的 “创新 ”,不选。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据
20、史料记载, 17世纪晚期,池州某地出现了 “地多烟草、棉花,转卖四方,五 谷之利不及其半 ”的现象。这说明了该地 ( )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农业经济衰退 商品经济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是说各地种植的作物多为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的经济价值比粮食作物(五谷)所能得到的利润丰厚。这说明原来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材料 “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说明出现了商品经济,即贸易出现,其作物不仅仅只用来自给自足,而是用来交易,因此是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顾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东城区 示范 校高三 12 调研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