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当梭伦改革实行后, “穷人 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穷人 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 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 ”,可以得出
2、 A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C项说法材料无从体现; D项说法也与材料内容不符;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使平民能参加公民大会或作为陪审员,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 “革命力量的火花 ”是指 A水力 B核能 C煤炭 D电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的依赖,促进了煤炭的开采。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发明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选
3、 D。 B项核能的开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分别撰写了 “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 ”、 “产业工人的贫困 ”、 “世界市场的形成 ”、 “落日余晖的晚清帝国 ”等论文。该小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近代清朝的兴衰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交通工具的变革 D工业浪潮的冲击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的革新,铁路运输迅速发展;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社会贫富悬殊加大;到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此同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奉行闭
4、关锁国政策。故该小组最适合研究的是工业革命的冲击。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为了实现近代化而进行的,下列属于二者区别的是 A制定宪法 B创办近代工厂 C改革传统教育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阿里改革和明治维新都创办了近代工厂、改革传统教育、加强中央集权;明治维新还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阿里改革则没有这一点。故选 A。 考点:近代亚非国家改革 阿里改革、明治维新 阿里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造成下图 1888 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因是 A甲午
5、战争的取胜 B 1889年宪法的颁布 C “殖产兴业 ”的政策 D军事工业的刺激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反映了日本 1888 1894年间,工厂数和蒸汽机数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这得益于日本实行了 “殖产兴业 ”的政策,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大对私人资本的扶植和保护,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故选 C。 A项是 1895年,故排除; B项主要是从政治上确立了日本的近代天皇政治体制;军事工业的发展是 “殖产兴业 ”政策推行的成果之一。 考点:近代亚非国家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 恩格斯这样说道: “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的发现,把社会主义的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
6、之上。 ”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关的是 理想国 德意志意识形态 资本论 纯粹理性批判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是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则是马克思的著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故 选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表示
7、怀疑 ”、 “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 ”、 “探索离奇别致 ”,这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征。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贝多芬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巴尔扎克是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毕加索是西班牙的立体派画家,属于 现代主义。故选 B。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现代派绘画 表格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治面貌状况说明 姓名 毛泽东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政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 共产党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其政权特点 B. 新政权具有
8、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特征 C.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 导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图表中的国家领导人的政治面貌有中国共产党、民革、民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特点。故选 A。 B、 C、 D三项说法均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957年 3月,刘少奇在湖南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时,说 “现在的任务 ”是要 “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此时要建设的 “新农村 ”是 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 答案: A 试
9、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农业上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故选 A。人民公社是 1958年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推行是 1978年;土地改革是 1950 1952年进行的,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
10、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 ”指的是人民公社;邓小平在农业上的改革指的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80年 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 利记者奥琳埃娜 法拉奇提出的 “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 文化大革命 这样可怕的事情 ”时指出 “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
11、措施有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十五大把 “依法治国 ”写入宪法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提出并实践了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为避免 “文革 ”式悲剧重演,必须要健全民主和法治。为此采取的措施有完善人代会制、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故选 A。一国两制属于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 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果 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收集日内瓦会议有关材料
12、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收集 2013年习近平出席巴厘岛峰会有关材料 C中日建交 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D中美建交 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 成熟;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故 A、 B、 D三项错误。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 “南方谈话 ”,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 “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
13、长线上的是 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 1992年的南方谈话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理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后召开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 A。 B项是 1990年; C项是 1978年;D项外交方面的区域合作模式,与题干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改革开放 南方谈话 与 “九龙 ”“归宁 ”问题的解决相关的政策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 C和平共处 D一国两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九龙
14、”“归宁 ”问题即是香港的回归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对香港问题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香港回归后,在坚持祖国统一的前提下,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百花齐放 ”,旨在 A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B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C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D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的双百方针。主张在学术上 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5、方针 双百方针的内容 下图是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 C英国取得 “世界工厂 ”的垄断地位 D英国的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开始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显示了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遍布南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反映 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的 “世界工厂 ”的垄断地位。故选 C。A项是新航路的开辟; B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是 18世纪中期。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亚当 斯密认为: “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政府只保
16、卫国家,建立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 ”对这段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 B为反封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C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D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政府只保卫国家,建立公共工程和公 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 ”,结合所学知识,亚当 斯密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其国富论阐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主要经济思潮。故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思潮 有学者认为 “18世纪末至 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引发 “历史
17、性变革 ”经济因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工人运动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8世纪末到 19世纪中期,欧洲 大陆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A项是 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形成,故排除; C、 D两项是欧洲动荡变革的政治表现,故排除; 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的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大陆的动荡变革,故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 “哲学家 ”“中庸之道 ”“三段论 ”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
18、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在逻辑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其主张中产阶级执政,体现了其中庸思想。故选 D。普罗塔格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提出了 “美德即知识 ”、 “认识你自己 ”。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亚里士多德 关于罗马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起源 B查士丁尼法典维护罗马共和国统治 C罗马法为调节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 D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查士丁尼法典是公元六世纪,罗马大帝查士丁尼颁布的,其有效 的维护了东罗
19、马帝国的统治。故 B说法错误。其他三项说法均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查士丁尼法典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下列说法全面体现了以上观点的是 A在罗马帝国征服扩张过程中罗马法律所起的作用最大 B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 C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 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影响
20、可知,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先驱,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故选 D。其他三项说法均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影响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 “南北美洲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 ”。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首次出现 “南北美洲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 ”,结合所学知识,新航
21、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加强了欧洲与美洲、非洲、亚洲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选 A。 B项产生的背景同样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D两项都是在 19世纪中上期,故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70 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 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 国家 1570 1670 1780 甲 232000 568000 450000 乙 51000 260000 1000000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
22、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很快衰落; 17世纪,荷兰以其发达的海上航运业,成为 “海上马车夫 ”;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丧失了其海上霸主的优势。结合图 表中的甲在初期的占绝对优势的运载能力,到十八世纪有所下降;相反乙国家的运载能力的不断急剧上升。这反映了荷兰、英国的发展情况。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争霸战争 整个 18世纪成为 “理性的时代 ”和 “批判的时代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
23、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学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启蒙运动倡导理性和思想自由。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将研究的对象由神 和自然转向人类;宗教改革主张人人可与上帝直接对话;文艺复兴则侧重于批判神学统治,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然本性。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 海国图志中记载: “(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士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是 A英国的君主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东城区 普通 校高三 上学 期期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