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官僚政治 ”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
2、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 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衡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要求人们要心中充满对雅典的热爱,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惜付出生命。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要有公民意识,维护雅典的国家利益。故选 B。 考点:古代 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这说明 A罗马法在实际生活中形同虚设 B皇帝的敕令是
3、法律组成部分 C所谓法律,就是皇帝颁布的敕令 D除皇帝外,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罗马皇帝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 “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说明皇帝的敕令是罗马法的组成部分。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治的重要支柱, A项错误; C、D项与材料含义不符,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 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倡导思想自由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构建民权政府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
4、料中主张通过 “一种结合的方式 ”使得大家共同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财富和自由,实际上一种社会契约,赋予结合者以权利和义务,按照 “社会契约论 ”建构政治制度。 A、 B、 C三项都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 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内容。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殖民掠夺使金
5、银输入越来越多 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逐步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表格中可以看出,英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不断升高,商品价格不断升高;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使得大量的贵重金属流入欧洲,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A项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 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呈现的是 “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A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权力 C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D皇帝是国
6、家元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 逆向性的选择题。 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 “经济巨人 ”;而 “政治跛子 ”指的是德国的代议制度不彻底、不完善,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B、 C都体现了这些特点;英国国王也是国家元首,故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并不能说明德意志帝国是 “政治跛子 ”。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 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
7、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 “世界工厂 ”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巴拿马运河开通 ”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 ”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 “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 ”是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表现, “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 A选项不符合 “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 ”“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 B选项不符合 “巴拿马运河开通 ”“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 ”, C选项不符合 “巴拿马运河开通 ”、 “华工赴美参与修建 铁路 ”、 “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输出商品、进行资本输
8、出等侵略活动,这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全球通史中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命应是十月革命,直接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
9、临时政府的统治; “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是指 1917年 4月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四月提纲提出之初遭到党内的反对,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事实的证明,列宁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本题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 命的过程。 下表是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 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 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 GDP的百分比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 9% 23 2% 38 8% 英国 13
10、3% 28 8% 41 5% 美国 8 0% 19 8% 31 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方式有: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联系本表,本题选 B项,由于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使各国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011年 7月,因世
11、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 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利用热点时事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英国的内阁一旦受到议会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故选 C。 A项错误,英国是君主立宪制,首相对议会负责,实行责任内阁制; B项错误,国王无实权; D项错误,在野党是分权制衡的工具。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马萨诸
12、塞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 科兹曾对苏联解体原因作出以下解释: “苏共上层精英中, 76.7%赞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这些掌权者最终认识到,维护社会主义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符合自己利益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 ”据此分析,大卫 科兹的意思是 A资本主义模式优于社会主义模式 B苏共上层精英们意识形态的蜕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行不通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造成了苏联的解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卫 科兹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苏共上层精英中, 76.7%赞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故 B项符合题意。 A、 C、 D项不符合大卫 科兹的解释。 考点:俄国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3、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史载: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 “资产阶级的 ”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 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 ,两大阵营尖锐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和封锁的政策,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
14、运动。 1950年中国和苏联结盟,列宁装等苏联服饰在中国流行。这说明服饰的变化受到国际和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的变迁。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说: “ 真所谓 其兴也 卵桑 渫鲆埠鲅伞 蝗耍患遥 煌盘澹 坏胤剑 酥烈还 簧俚欢济挥心芴 稣庵芷诼实闹 淞泵 蠖 奔椿卮穑骸拔颐且丫 业叫侣罚 颐悄芴 稣庵芷诼 省!泵 蠖档恼馓酢靶侣贰笔侵 A井冈山道路 B进行解放战争 C实行人民民主 D进行重庆谈判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共开辟井冈山道路是在 1927年,解放战争开始于 1946年,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 “1945年 ”可以排除
15、A、 B项;再结合材料, “跳出政权兴亡周期率的新路 ”应该指的是实行人民民主。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毛泽东曾经指出: “中国战后最大的需要是经济发展,它自己缺乏开展这项任务所需的资金 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上相互补充:它们不会竞争。美国不仅仅是帮助中国发 展经济的最合适的国家,它也是唯一有能力参与中国经济的国家。 ”请判断毛泽东说这段话最有可能的时期 A抗日战争胜利前后 B解放战争胜利前后 C抗美援朝战争后 D尼克松访华前后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抗战胜利前后的中美关系。材料中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是友好的,从 “它也是唯一有能力参与中国经济的国家 ”可知当时的美
16、国是经济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选择 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 抗战胜利前后的中美关系。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 一学派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B “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 C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 D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流派。题干引文属于法家思想,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A项属于道家思想, C项为荀子的主张, D项为墨家的观点,主张兼爱,相互救助。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17、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我国古 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B安史之乱后东北和西南的开发加快 C天然植被破坏使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D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全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然植被在全国范围内被破坏,反映了农耕区域的扩大,逐渐扩展到全国,故选 D。 A项材料未体现; B项反映的只是唐朝一个朝代; C项说法本身错误,植被破坏并不代表农耕区域扩大。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农耕文明的推广。 某书描绘一座古都: “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 100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割成一百多个坊,
18、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 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而感到震惊。宴会上常可看到外国女子组成的乐队,坐在骆驼背负的平台上表演,演奏着类似吉他的琵琶。 ”这最可能是 A东汉的洛阳 B唐朝的长安 C北宋的汴京 D清朝的北京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外文化交往频繁,城市布局主要按照 “坊 ”的结构, “东、西两个市场 ”说明商业交易活动有严格的限制, “众多佛寺 ”说明佛教已经普及,琵琶属于西域的乐器,体现了该朝代统治者宽广的胸襟,综合以上分析,应是唐朝都城长安。东汉中后期佛教传入中国不 可能出现 “众多佛寺 ”;北宋的汴京已经打破 “市 ”“坊
19、 ”的界线,不符合 “东、西两个市场 ”的描述;清朝时期的北京布局不属于 “一百多个坊 ”的描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 “某地区 ”应该是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如 “工场工人 ”“工场主 ”,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已经出现了雇佣工人以及工场主,而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明显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
20、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故答案:为 D。 A、 B、 C项在明朝之前,当时尚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不会出现雇佣工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 “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因为人人都有 “灵明 ”,所以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 “满街都是圣人 ”。这位思想家是 A王阳明 B李贽 C朱熹 D王夫 之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 “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认为宇宙万物都在人心之中。可知材料信息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故选择 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
21、王心学。 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历史,以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 ”为例,以下认识中符合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文明史观的项目顺序是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它是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标记 它 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革命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符合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
22、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符合全球史观;现代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经济上的工 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是其核心, 符合现代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符合文明史观。 考点:史学理论和常识 史观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文明史观。 洪仁 自述中说: “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 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 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 ”又说: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
23、源,即洋人助妖之事 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中原地区在中 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B太平天国不能仅仅依凭苏杭的繁荣 C洪仁 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答案: C 试题分析:洪仁 认为 “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 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认识不到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 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辽宁省 本溪 中高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