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浙江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浙江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浙江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33年 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经济危机来势汹涌 B经济危机破坏性强 C危机导致局势动荡 D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经济危机发生是在 1929年; C不对,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D 不对,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说明经济危机对经
2、济、生活的破坏作用,因此选 B.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一部政治学著作把下列历史人物归为一类,主要因为他们都是 卢梭 伏尔泰 严复 康有为 A资产阶级革命家 B反抗殖民侵略的斗士 C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D维新变法的改革领袖 答案: C 试题分析:卢梭、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严复、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思想家,希望通过改革变法救亡图存; A与四人都不符, BD不符合卢梭、伏尔泰,因此选 C。
3、 考点:启蒙运动、维新变法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支持持有下图反映的理论观点的是 董仲舒 拉马克 达尔文 严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片反映的理论观点是生物进化思 想, 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严复利用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 董仲舒是汉代
4、儒生,提出 “大一统 ”“君权神授 ”等思想,与进化论无关,因此选 B. 考点:进化论 点评:组合式选择题此类题型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信息范围广,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可以是异同比较,这便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推理等能力,特别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 当今国际经济组织中,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 CD的职能是消除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B的职能是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致力于全
5、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A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因此选 A。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点评:识记型选择题,又称概念型选择题或叙述型选择题,作为选择题中的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它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如某个年代、地名、人物、机构、标志性事件等。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教材知识的熟练掌握,否则就无从下手。 有人说: “对苏俄农民而言, 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而 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
6、烂。 ”1922年苏俄农民感到 “阳光灿烂 ”,是因为苏俄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成立了 集体农庄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20年苏俄在内战结束后仍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21年起列宁改为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A是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C从 1921年被取消, D是在1924年斯大林上台后,因此选 B.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评价新经济政策( 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1925 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3)探索
7、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 4)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观察下边漫画:画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 “缓 ”、 “和 ”;刀身上都 写着“优势 ”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毛泽东 “三个世界 ”的划分,第一世界是当时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因此 AB排除;结合题干中的图的阐释:表面缓和,背后握刀。这体现了二战后的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
8、大国,俄国的优势不复存在,因此 D排除, C符合题意。 考点:美苏冷战 点评: 1974年 2月 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毛泽东说: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指明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应联合起来 ,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政策。 某影片: 1917年 11月 7日晚,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总攻冬宫的序幕
9、。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时间上看, A是 1640年 1688 年; B是在 1917年 3月; C是在 1917年 11月; D是在 1871年,因此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 1917年 11月 6日(俄历十月),布尔什维克的党领导的起义首先从俄国首都 彼得格勒 开始, 7日凌晨,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 冬宫 被攻占,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1688年英国的 “光荣革命 ”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 “革命 ”,从政治文明
10、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 )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废除了君主专制,但仍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 C不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始于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D不对,保证工业革命进行的是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 “光荣革命 ”后 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 “统而不冶 ”的地位,因此选 B. 考点: “光荣革命 ” 点评:
11、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 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 9月 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光荣革命把近 100 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薄伽丘 被称为 “人文主义之父 ” B伏尔泰 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C卢梭
12、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 宣扬理性与自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 BCD表述都是正确的, A表述不正确,薄伽丘( 13131375 ),欧洲短篇小说之父,出生于佛罗伦萨富商家庭,代表作是十日谈;而彼特拉克最早提出以 “人的思想 ”代替 “神的思想 ”,被称为 “人文主义之父 ”。因此选A。 考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是考查的重点。主要涉及比较、分析理解、获取有效信息、评价应用等各方面能力,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多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主要考查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薄伽丘等人的
13、主要作品,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主要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表现及作用,并将中西方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出两者的异同,体现了历史学习的实用性和类比性。 以下名著是 欧洲某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这一文学流派诞生的社会背景之一是 A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 B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猛烈冲击 C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光学理论和实践 D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述名著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诞生于 19世纪,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 A不对,文艺复兴时期早在 14、 15世纪
14、兴起; B是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 C是印象画派诞生的背景;因此选 D. 考点:现实主义文学 点评: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 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 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 “周公 立七十一国 ” B山东素称 “齐鲁大地 ” C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 D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反映了分封制下封国的数量; B反映了分封制下齐国、鲁国的封地涉及今山东地区,因此山东又称齐鲁大地; D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周
15、天子的义务;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反映的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而推行郡县制。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分封制、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 1)共同点: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 2)不同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的大小。具体表现在: 分封制是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 按地域划分。 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
16、地。 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 “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 ”并认为, “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 “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 ”并认为, “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表明列宁此时反对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 AD都注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与题干不符; C是关于土地分配问题,也不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通过军事和行政
17、手段管理经济,否认商品贸易,因此选 B.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评:在整个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采用带有军事性质的手段,使苏维埃俄国迅速形成了严格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战争结束后,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和平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不适应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并引起了社会 动荡,1921年被 “新经济政策 ”所取代。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着,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 “科学时代 ”是指(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18、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 是在 14、 15世纪左右,此时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结合; C也不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主要是工匠或技师,科技发明主要是生产经验的积累,也不能说科学与技术得到紧密结合; D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得到紧密结合。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
19、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下图是 1958年的宣传画刻舟称瓜。它反映了( ) A当时的农业高产丰收 B农民生产技术提高 C经济建设中 “左 ”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 1958年大跃进运动发动,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宣传画刻舟称瓜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 “浮夸 ”现象严重; ABD与史实不符,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严重经济困难,因此选C. 考点:大跃进 点评:大跃进运动一方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20、1959 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另 一方面使 “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 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 ) 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 B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 D人为铜钱,游遍世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主张发展工商业解决人民生活问题, B、 C两项是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D项反映出对农业的重视。因此选 B. 考点:重农抑商 点评: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
21、,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 A马歇尔计划 B罗斯福新政 C杜鲁门主义 D尼 克松宣言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47年 3月 12日下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讲话。他宣称,今天世界面临的严重局势关系到美国的 “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 ”。他要求国会授权政府在 1948年 6月 30日前,向希腊、土耳其提供 4亿美元的
22、援助,标志美国冷战正式开始。 A是以经济援助的形式实行冷战,比较隐蔽; B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以克服经济危机; D也不对,尼克松上台后调整政策,在美苏争霸中采取守势,因此选 C。 考点:杜鲁门主义 点评: 杜鲁门的总统咨文发表以后,被称为杜鲁门主义,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用杜鲁门自己的话来说, “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 美国 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 “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是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权力 ”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 ) A各州和联邦政府
23、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 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分别反映了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议会制度,表述正确; D表述不对,美国 1787年宪法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带有种族歧视的色彩,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评价美国 1787年宪法:( 1)进步性(意义): 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 “分权与制衡 ”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将西欧启蒙思想与美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浙江省 学业 水平 模拟 测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