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淇县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3届河南淇县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南淇县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卷(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南淇县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 )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其主旨强调这一邹姓富户把三千亩土地捐给族人,只有一千亩交给了儿子,说明他的宗族观念非常强烈,宗族制度深刻影响着古代人的生活,所以答案:为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宗法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宗法制度在中国传统
2、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一般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D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要认清联合国与区域性的国际组织的关系,这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否定或补充关系。联合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调节、协调的国际组织,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是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协调。区域性国际组织主要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合理的产物, A、 B、 D正是这种不合理现象的表述,所以答案:为 C。 考点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 ”材料中 “更公正的社会组织 ”指的是 ( ) 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B社会主义社会 C工业文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教材,机器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不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那么 “更公正的社会组织 ”应是由工人掌握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答案:为 B。 考点:从科学社会
4、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辨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 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 1952年 1992年 钢 万吨 92 3 15 8 135 0 8000 0 粮食 亿吨 1 5 1 1 1 63 4 42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 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观察表格,
5、很容易得出的信息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而且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所以 AC 都对。从表格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前钢产量的历史最高值只有 92.3万吨,说明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项也是对表格的正确理解, 1992年 10月中共十四大刚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 92年的工农业产值增长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产物,答案:为 D。 考点:中共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况能力,解题关键是 读懂表格信息,抓住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性质的
6、措施是答案: C 试题分析: 1953 1956年,通过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A项在建国前后都实行过,目的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但时间并不长,只具有过渡性质,很快通过三大改造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而 B、 D三项皆以公有制为前提,只有 C项实现了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 国成立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变迁的掌握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
7、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下列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法属于国家立法 B该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不涉及其他问题 C该法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D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理解和认识,联系教材所学,这部法律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当然属于国家立法,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也得以确立。全国工业复兴法虽然是为复兴工业而制定,但涉及其他问题,它的实施也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 B项表述错误。答案:为 B 考点: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究与调整
8、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理解了复兴美国工业的深层次意义就可选出正确答案:,从表述上看, B项也显得太绝对。 下图是 “19552000 年 日本 GDP 增长率变化表 ”。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采取了 “多市场,少政府 ”的经济发展战略 B由于 “泡沫经济 ”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C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D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本身不符合日本特点,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排除 A。根据所学, 90年代日本才出现泡沫经济, B错误。观察图表可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在 50年代末已经开始
9、,所以 D不对,答案:为 C。 考点: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究与调整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表格的能力,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理解、比较能力,同时必须密切结合所学史实。 下表是美国纽约时报在 20世纪 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新闻标题 时间 外蒙古试图赶上 20世纪的发展 1959年 8月 3日 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 1959年 11月 8日 埃及学生要刷牙,学校免费提供牙刷和牙膏 1960年 4月 22日 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 1960年 7月 1日 牧童上了开罗的电视 1962年 11月 25日 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 1967年 8月 17日 西贡姑娘的服装用超短裙代
10、替了袄代 1969年 3月 31日 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 C文明的同质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不同时间的新闻标题可以看出各国各地区要么抛弃陈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要么接受先进的文明习惯,跟上新的时代步伐,从而体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的趋同化态势。选项 A和 B的表述与表格的内容没有关联,选项 D的表述正好与表格反映的内容相反,排除 D。故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出题者意在考查学生整体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从表格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毛及其同僚依靠
11、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一个 “改变组织方式 ”是指 (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要求分析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是指什么,从题干可知 它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联系所学史实,这一重大举措应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这项制度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而是改变了生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组织形式,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需要
12、准确理解 “改变组织方式 ”的含义,再结合所学史实进行判断。 下图是 1980年 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我们不能仅从这么一份执照就断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换句话说,这么一份执照并不等同于普遍现象, A和 B错误。 D项所述现象和题干无关,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答此题主要注意就事论事,切忌以偏概全,主要考查
13、学生的分析能力。 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青岛和香港,其中哪些城市曾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辟为通商口岸, 1984年又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的 ( ) 天津 秦皇岛 上海 沈阳 青岛 香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实际是在考查相关史实,联系教材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这些城市中的天津、上海, 1984年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有这些城市中的天津、秦皇岛、上海、青岛,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蒜你狠 ”“豆你玩 ”“姜你军 ”“油你涨 ”“
14、苹什么 ”“药你苦 ”“煤 超疯 ”“盐王爷 ”等这些在网络上热议的词汇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加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市场投机行为 坚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中这些词汇,形象地反映了物价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疯长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是市场投机行为严重,国家又缺乏有力干预带来的恶果,也有些是市场供给不足带来的影响,总之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不健全,所以四个小项 都对,答案:为A。
15、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求学生有一定水平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同时对社会现象能够理性分析。 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 施是 ( ) 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 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 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农业方面的措施的掌握和理解,联系所学可知,其主要措施包括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调整农
16、业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刺激出口等。第 错在 “进出口 ”,第 错在 “降低 ”,所以答案:为 A。 考点:世界现代 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准确理解各项措施的意义。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危机 (1929 1933年 )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据此分析下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答案: B 试题
17、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经济民族主义的内涵。据材料可知经济民族主义主要是对外经济政策中的利己做法, A、 C、 D三项主要是对内经济政策,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则是美国采取的一项强有力的对外经济政策中的利己做法,故答案:为 B。 考点: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关键是理解经济民族主义的内涵。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阅读 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图中标号 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 C世界市场的拓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此示意图,联系史实,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实施新政,改变
18、以往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后直到 1945年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大规模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从时间上排除 A,从内容上排除 B。世界市场早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就已形成,排除 C,所以答案:为 D。 考点: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 键是准确掌握史实,抓住图中 1945到 1973年美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1903年, 17岁的柳亚子读罢民约论,激动难忍,自作主张改名为 “柳人权 ”,字 “亚卢 ”
19、(亚洲卢梭 ); 1905年出版的小说卢梭魂,讲到卢梭之魂游东方古国,遇见了黄宗羲等中国思想家之魂的故事。这些内容反映出 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文化界 ( ) A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其主旨是在阐述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 B项 “崇洋媚外 ”明显不对。柳亚子一人对卢梭思想的学习和传播不能说明卢梭思想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C错误。卢梭主张民主共和、三权分立, D项不对,所以答案:为A。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题干所阐述的主旨,切
20、忌以偏概全。 二战后,法国政府推广国有化运动,国有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到 1982 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 100%,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 90%,钢铁、造船等行业的国有化率在 80%以上。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B西欧的国有经济与公有制有着本质区别 C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强化了公有制 D企业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为多数资本家共同占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阐述了法国的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国有化程度很高,战后西欧国家扩大了国有经济的占有比例,但它的国有经济本质上仍属于私有制,企业由
21、个别资本家占有变为由资本家群体占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答案:为 C。 考点: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整体理解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 90 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 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 5万亿美元,日本为 3万亿美元 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 5:5:3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与美欧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D与美欧进行经济竞争 答案:
22、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C和 D的陈述仍然停留在 经济领域中,而从材料可以看出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以此为基础和条件,进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作用,即可说明它要成为政治大国,所以 C、 D两项错误, A项只是对题干意思的重复陈述,排除 A,答案:为 B。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现象反映的本质,应看到 A、C、 D仍然是对题干意思的表面化陈述,没有深入问题本质。 1969年 5月 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 1979年 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 外国政府提供的第
23、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 A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B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C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D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 “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 ”说明了我国当时没有民间融资, A项排除。题干说明的是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外交没有关系,排除 B。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并不表明我们依赖外援,所以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所叙述的现象,主要考查学生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 淇县 中高 四次 模拟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