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 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 “(西周时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 B体现了宗法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 C诸侯通过纳贡向天子表达忠诚态度 D诸侯向天子述职表现出中央集权倾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 ABC都符合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D理解错误,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统一中国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选 D.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 “人曲 ”,下
2、列关于 “人 ”的阐释正确的是 A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B提倡自然的人性 C捍卫人的道德尊严 D强调人的理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反对神性; A是出自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 “因信称义 ”, C是出自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 de 主张, D是出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思潮,因此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指出: “光荣革命 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这里 “变革的手段 ”不包括 A保留了君主制 B改变了国家性质 C逐渐实现民主政治 D废除了君主专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3、: “光荣革命 ” 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否定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一代议制政体,使得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 BCD都符合 “变革的手段 ”, 保留了君主制属于 “传统的沿袭 ”,与 “变革的手段 ”不符,因此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4、 ”说明工业革命推动自由主义的兴起,即强调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反对封建时代的干预, AD与题干不符, C 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有人说, “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 ”。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 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为了减少工业生产的盲目性,进行计划指导; B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 D是为了刺激美国商品出口; C是直接有利于改善工人阶级的境遇,符合题干中 “牧师面貌 ”,而实际上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因此选
5、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B提出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正确方向 C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直接的号召力 D “和平 ”、 “面包 ”的口号深得人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不对,二月革命已经完成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 C 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结束后实施; “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违背了广大人民 “和平 ”、 “面包
6、”的愿望,而布尔什维克提出的这些口号却深得人心,因此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李鸿章曾自嘲自己为 “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 ”,下列哪个人的作为与李鸿章比较一致 A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开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C勃列日列夫推行 “新经济体制 ” D戈尔巴乔夫推行 “加速经济发展战略 ” 答 案: C 试题分析: “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 ”的意思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局部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清朝的封建制度;勃列日列夫推行 “新经济体制 ”后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因此与之相似;AB 是苏俄获苏联体制或政策
7、的创新, 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以下为某国际组织的有关协定: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 复兴与建设, 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 ”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应该为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任务: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
8、易自由化。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初期: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因此选 A。 考点:布雷顿 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肖像画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 ”符合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的特
9、点。因此选 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近代绘画。 一位学者对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写道: “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 ”说明该学者认为 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公正 雅典民主存在体制性危机 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 ”说明学者认为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直接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导致权利的误用和滥用,而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因此
10、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英国史学家彼得 伯克强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下面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 1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 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 向社会公布的。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图 1 图 2 从图 1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 图 2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 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 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图 1是实景图 ”说明 正确, “ 图 2是经过技术
11、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 ”说明 正确 , 符合我们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原则或方法,因此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 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 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 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主要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凋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经济要素(人、财、物等)都由政府控制,无论城市市民还是农村的农民,都被束缚在固定的户籍所在地,人们没有多少流动的自由和必要。经济体制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后,
12、政府对人财物的控制放松,所以人口流动更为自由。故 B项正确。 A 项中 “丧失 ”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C项说法错误,城乡差别依然存在, D项说明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而非 “自由 ”流动的原因。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汇聚扬州,有秦商、晋商、徽商 会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因为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这表明扬州会馆有利于研究 建筑发展史 清代外贸史 运河文化史 商帮发展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 汇聚扬州 ” 可知 正确; “秦商、晋商、徽商 会
13、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 ”可知 正确; “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 ”可知 正确, 无从体现,因此选 B. 考点: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某著名思想家曾主张 “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 赋敛繁多,律外而取 ”,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答案: B 试题分析: ”扩张皇权 ” 是指为皇权服务, “王霸双管齐下 ”是指儒法并用治国,A不对,荀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皇帝制度尚未建立; C 不对,朱熹结合佛教、道教思想改造儒学; D不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皇权; B符合题意,董仲舒结合法
14、家等思想改造儒学,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 “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 非常吸引读者 ”。这里的 “读者 ”最主要指 A达官显贵 B知识分子 C市民阶层 D社会游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的发 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 ,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 ,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因此选 C. 考点:古代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1912年清帝退位诏
15、书说: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省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诏书不能说明 A妥协体现了历史 智慧 B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C加快中国走向共和的步伐 D企图保留君主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 “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表明清政府不得不顺应形势,宣布结束清政府的统治,实行共和政体, ABC都理解正确, D与诏书不符,共和政体
16、恰好不企图保留君主地位,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1932年,民族资本家宋 卿在天津创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约三年时间里,代理商遍布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推动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公司地处沿海交通方便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C列强忙于应对危机无暇东顾 D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这一客观条件之前就已经存在; B不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是在 1912年; C 不对,列强无暇东顾,从而推动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是在19141918 年一战期间,而 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列强为了应对危机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掠
17、夺; D 符合 题意, 1932 年这一时期为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民族工业得到显著的发展。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 “(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问:此事汝母知否?阿苏回: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 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西风东渐,青年男 女思想日益解放 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
18、 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 说明 正确; “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 ”说明 正确 ; 不对 ,1908年为晚清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政府于 1912年建立 ,因此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 “重估一切价值 ”,对中国进行深层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他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推动 A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 C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D传统文化的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扬州市 适应性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