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联往往能够反映某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有一副对联: “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 ”其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 “预备立宪 ” C辛亥革命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抓住关键信息 汉满蒙回藏 公 侯伯子男 可判断其反映了中华民国的 五族共和 和中华民国制定的临时约法遭到破坏 ,这是袁世凯专制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恶果。故选 D。 AB项并未有五族共和内容; C项未体现 “公侯伯子男 ”等封建的等级秩序。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
2、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其逐渐的恢复帝制,使得共和成果遭到破坏。 以下为 19世纪 60 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时间 进口总值 (单位:银两) 其中(单位:银两) 棉织品和毛织品占 当年进口总值之比 棉纺织品 毛织品 1867年 6930万 1300万 740万 29% 1873年 7410万 1800万 590万 32% 1883年 7360万 1680万 390万 28% 1893年 15130万 2730万 460方 21%
3、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明显错误,自然经济在近代并未完全解体; B项错误,并未体现出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C 项错误,不是外贸顺差,是逆差的情况;D项错误,出口不断增多,反映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点评:鸦片战争后,农产品的出口,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不断的减少,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徽商文化是安徽的骄傲。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
4、兼顾,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往往以对联来表明自己的经营思想。下列楹联不能体现徽商特点的是 A “铢两能均,陈平宰肉;方寸不失,韩子鼓刀 ”(肉店) B “二字箴言,惟勤惟 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 ” C “ 千年重贾传家业,万世耕读守古风 ” D “拈花一问 ,无人会笑 ;弄石千般 ,有字可传 ”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徽商文化主张以诚待人,讲究诚信,吃苦耐劳。A项能够体现这一点,强调诚信; B项强调文化修养,符合徽商的特点; C项正确,能够体现重商传家的特点。 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 D。 考点:明镜商品经济 点评:明清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出现了一些区
5、域性的商人团体,如徽商、晋商等。此外,其他的一些表现如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等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 “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士人精通诗文, “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 ”,体现的是读书与治国相脱节。故选择 B 项。 AC 项不能准确的把
6、握材料的意思;材料也未体现出 D项内容。 考点:传统教育与近代治国的脱节 点评: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无法应对当时的环境,因此才有了赫德的观点。洋务运动中开办西方学校,培养技术工人等是应对这种局面的对策。 有史学家说: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 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且可以
7、买卖,此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则是铁犁牛耕的使用。故正确答案:为 B。 ACD均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考点:春秋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 点评:春秋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铁制农具开始出现,另一个方面在耕作技术上出现了牛耕。这使得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出现;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苏州全晋会馆(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古运河西岸,是清乾隆三十年( 1765年)旅苏晋商集资创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也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 ”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关的信息正确的有 当
8、时苏州运河流域经济繁盛,商铺众多 晋商注重联络乡谊 晋商在当时实力雄厚 全晋会馆是从事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可采取拆除法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应该是柜坊或钱庄,而不是会馆。排除带 的项即可。故选 B。材料中说的当时苏州运河流域经济繁盛,商铺众多、晋商注重联络乡谊、晋商在当时实力雄厚等都是正确的。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明清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
9、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 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商业发展状况。 “西家卖丝籴新谷 ”说明 “丝 ”和 “新谷 ”都成了商品,这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择 A 项。 B项明显错误; C项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是在春秋时期; D项说法错误,我国古达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经济形态。 考点: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点评:宋代我国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大量的产品进入到市场。手工业方面景德镇的瓷器得到很大的发展,被称为瓷都;棉花也得到种植 。商业方面,打破了坊市的
10、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流通领域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交子。 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经商,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人的楷模。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答案: A 试题分析:仔细读材料,明确答题方向 “范蠡可能经历的事情 ”,逐一分析备选项。棉布在南宋时才得以推广,而范蠡生活在春秋时期,排除 B项。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 C项。柜坊和飞钱均出现于唐代,排除 D项。范蠡弃官经商而致富
11、说明官府允许私人经商,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故答案:为 A。 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点评:在春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工商食官的政策,战国以后,则是重农抑商政策占据支配地位,对商业征收重税,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 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 胡适评价近代一位历史人物时说: “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 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 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所评价的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12、A革命家孙中山 B改革者康有为 C文学家鲁迅 D实业家张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张謇的重要活动。张謇创办实业,发展教育,主张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使其 “不 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故选 D。 ABC 三项都不能体现出材料中的 “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 ”等信息。 考点:实业救国思潮 点评: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实业家们通过兴办实业报效国家。但是在中国的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下,兴办现代实业受到重重地阻力。张骞一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实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最终失败。 观察漫画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Iraq、 Afghanistan、
13、 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解释错误的是 A冷战时期保障了世界的相对安全 B当地人的冷战思维依旧存在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是出现图中局面的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冷战后的国际局势。从图片中的信息可以分析出,这几个国家都是美国实行是霸权主义受害严重的国家,受到军事打击,反映了当今世界并不和平,而不是 “冷战 ”。故选 B。 A项说法正确,冷战时期双方势均力敌,保障了世界的相对安全; C项正确,虽然有一些动荡,但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题; D项正确,材料就是体现了美国的霸权。 考点:当今国际局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
14、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起世界的霸权,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当今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 “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 ”, “拒绝 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15、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故选 C。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反对美国;B项明显错误,不结盟运动主张不结盟,不参与美苏冷战;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不结盟运动 点评: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成立,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第二届不结盟运动时,就把主要任务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世界多极化趋势等需
16、要掌握。 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盐铁官营制度 “俞大娘航船 ”和夜市 商帮和会馆 工商食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 “政治权力型经济 ”的理解和对中国古代经济现象与经 济制度的掌握情况。 “政治权力型经济 ”,顾名思义,应该是与政治权力密切结合的经济类型,是政府机构干预的结果。 是商品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 属于政府行为,故应选 A 考点:权力性经济 点评:中国古代普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些关系到民众生活的必需品都是有国家来经营,体现的是权力性经济模式。如古代的盐铁官营,春秋以前的
17、工商食官政策和近代的洋务运动兴起后对民族工业的压制等。 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 “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能力。从材料中 1954 年 、 公私合营 等信息可知 ,材 料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使 工人们 感到 是 给自己干活儿 、 干劲十足 ,故选 A 项。 B、 C、 D 三项与史实不符 ,排除。 考点: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
18、业的改造 点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赎买的政策,以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 1954年和 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4年 1957年 贫农、中农 91.4% 2.7% 集体 8.6% 97.3%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开展 C.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D. “大跃进 ”运动的推动
19、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表格清楚显示:我国土地公有化程度提高了,这与 1953 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有关, C正确 ;土地改革后依然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A错误 ;“人民公社化 ”运动和 “大跃进 ”开始于 1958年, B、 D错误。 考点: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 点评:对农业的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土地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费正
20、清观察中国)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 “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的是民族的独立; “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说的是当家作主。根据材料分析,对接近这两大梦想的是解放战争,也成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故选 C。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发生在 1924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发生在 1927
21、年;抗日战争是在 1937年全面爆发。都不接近新中国的成立。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解放战争是发生在 1946年到 1949年之间的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与此 相关的知识点如双十协定的签订、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等也需要了解。 路德在宣传他的 “信仰得救 ”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该话的思想本质上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徒的正道 C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 16 世纪前后,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受到
22、教皇为代表的封建宗教的压制, “信仰得救 ”的思想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摆脱教皇的控制愿望。故选 D。 A项错误,并未从本质上进行 分析; B项明显错误,二者同属于基督教; C项显然错误,启蒙运动尚没有发生。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 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23、,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 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材料中有关地理大发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B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 C提供了英国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件 D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正确,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人类走向近代的征程;同时地理大发现也为后来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市场的扩大,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因此 B正确;从材料可以很清楚的能够看到 D正确。 B项错误,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二者同时进行,但是文艺复兴开始要早于地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西省 山大附 中高 上学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