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龙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3届福建龙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福建龙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卷(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福建龙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主要说明了 A蔡伦是造纸术的最早发明者 B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 C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可以看出,绢帛等原料因贵重无法全面推广,竹简有特别笨重,社会的需要催生了技术的变革。故选 C。 A项错误,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 B项错误,除了文献资料以外,考古资料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
2、D项错误,采用廉价易得的原料,降低了成本,推广了造纸术。 考点:四大发明:造纸术 点评:因社会的需要,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与此相关的四大发明其他各项的具体情况和传播的情况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总结报告中说: “这次二中全会,按其性质来说就是一次党的代表会议。 ”这表明这次会议在党 的历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政治和历史地位。该会议 A第一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召开的最后一次党的全体代表大会 C正确的分析和预见了人民内部矛盾将成为中
3、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是一次制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会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在中国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B项是指的 1945年的中共七大; C项指的是中共八大; D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制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会议,为建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考点:中共成立后的几次重要的 代表会议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几次重要的会议要把握:二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大做出了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
4、大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十五大依法治国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指导思想。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 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在田福堂看来,他的 “痛苦 ”是因为 “散伙 ”的做法 A违背了共同致富的愿望 B改变了公有制的性质 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5、,大家又散伙了 ”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家庭经营,自负盈亏。田福堂认为改变了所有制的性质,偏离了社会主义,所以 “痛苦 ”,故 B项符合题意。 ABC项材料都无法体现。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1992年 3月 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及时真实地向中国老百姓讲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向世界传递了伟人的声音。下列表述与其精神相一致有 “重启
6、中国改革列车 ” “南海边的伟大诗篇 ” “推进改革开放的 宣言书 ” “开启国企改革大门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到了 1992年,中共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化改革,指出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重启中国改革列车 ” ,是 “南海边的伟大诗篇 ”,是 “推进改革开放的 宣言书 ”,因此 正确,故选 A。 错误, “开启国企改革大门 ”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 考点:南方谈话 点评: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7、,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十四大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表是 1 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 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导致表中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生产萎缩,产品供应紧张 B.殖民掠夺,金银大量输入 C.贵族享乐,大量购买奢侈品 D.商业革命,国外商品涌入 答案: B 试题分析:早 期殖民扩张,殖民者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进入欧洲,导致欧洲白银数量暴涨,货币贬值。故选 B。 A项错误,在大量资本的刺激下,生产迅速发展;
8、 C项说的是西班牙的情况,其他国家则侧重于发展生产。 D项说的商业革命是指的商路的转移。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点评: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 17世纪为荷兰, 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大量的财富运进欧洲,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十九世纪后期,马克思说 :“生产走在最全面的社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和意识,可以说把他们拖进一种从完全自由竞争过渡到完全社会化的新的社会制度。 ”材料中“新的社会制度 ”主要是指 A特权贸易公司的建立 B垄断组织的形成 C世界贸易市场的建立 D世界金融体系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
9、据材料中的信息 “十九世纪后期 过渡到完全社会化 ”分析可确定说的是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化的生产, B项符合题意。 A项是 18世纪的产物; C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是在二战后。 考点:垄断组织 点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产生。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部门的商品的生产和销 售,规模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情况,加强计划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但不是根本改变。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自由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需要掌握。 1920年冬,列宁发现 “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为此,列宁在后来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余粮收集制
10、 B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 C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D实行固定粮食税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量征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为此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量征集制。故选 D。 A项是农民反对的措施; BC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 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应对十月革命胜利后严重的国内外局势而实行的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政策。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是对农民进行了大肆的盘剥,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
11、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核心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以支配自己的剩余产品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 罗伯特 舍武德认 为 “资本主义经过罗斯福的手术 ,资本主义得到的不是死亡 ,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 ,并取得了新的生命。 ”对材料中 “新的生命 ”理解正确的是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B改变了美国民主政治体制 C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D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 “黄金时代 ”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控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因此被称为新的生命。故选 C。 A项是在罗斯福新政前实行的经济政策; B项说法错误,罗
12、斯福新政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项是在战后的 50、 60年代。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该学者对 “苏联制度 ”的评价 A强调了工业化对国
13、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D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学者一方面看到了斯大林体制设立的目的是尽快的实现工业化,另一个方面也认识到斯大林体制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最终却实现了工业化,从两个方面看问题,较客观的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故选 D。 A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B项说的是列宁时期的政策; C项是斯大林之后的改革。 考点:斯大林体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 1936年建立起 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
14、够避免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 下图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实现了对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的操纵 B国际货币体系转向以美元为中心 C美元 成为唯一的国际货币 D世界经济格局的走向多极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战前世界货币体系是无序的状态,战后呈现出体系化、有序化的状态,并且货币中心转向以美元为中心,故选 B。 A项错误,说法绝对化; C项明显错误;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
15、系 点评: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改变战前货币与金融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一体系在保证美国经济霸权的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到了 20世纪 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地增强,美元难以有效的维护 自身的统治地位,面临着需要贬值有需要维护自身核心地位的矛盾处境。 下表反映了美国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分析该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厂商 /合作者 产品 /服务 成本 苹果 Apple(美) 设计 东芝 Toshiba(日) 闪存、触摸屏 $40.00 三星 Samsung(韩) 应用处理器 $14.46 英飞凌 Infineon(德) 相
16、机组件、 GPS接收器 $11.80 富士康 Foxconn(中国台湾) 组装 $6.50 生产资本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跨国公司的追求方向 商品生 产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国际分工中投资收益的回报率高低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商品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给予的数据可以看出,一部手机分散到世界各地生产和组装,这可以分析的出生产资本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跨国公司的追求方向,商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国际分工中投资收益的回报率高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品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因此 正确,故
17、选 A。 考点:全 球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 20世纪 90年代,全球化加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待全球化,我们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 B “解放区的天,是
18、明朗的天 ” C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D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八一三事变后,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依据材料中 “那英勇的八路军 ”即可以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相对应。故选 C。 A项中的红军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 B项是解放战争时期; 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 考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点评:此题是借助歌曲反映共产党成立后领导 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名称的变化。土地革命时期称为红军;抗日
19、战争时期国共合作,被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及以后被称为解放军。 某同学在学习 “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 ”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资料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中共 “二大 ”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 胜利 A.l处 B.2处 C.3处 D.4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是发生在 1919年,中共成立在 1921年,因此说共产党领导了五四运动说法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说法错误,应
20、为新中国的成立。因此共有两处错误。故选 B。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说法都正确。 考点: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要事件。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工人阶级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五四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二大制定了 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这一时期对国情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的京剧始于 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 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 对中西文化
21、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话剧的传入有利于中国的反封建专制的需要,反对封建的传统的文化。在平民化的话剧中也有利于推广西方的各种观念。因此 正确,盲目的推崇西方的文化而对中国国粹艺术的价值视而不见,这反映了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因此 正确。故选 D。 错误,京剧之所以受到反对并非是为帝王服务,而是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当时都遭到排斥。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是 1915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
22、化领域里的继续。 汉书 武帝纪记载: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从材料中不可能获取的信息是 A当时仍然存在分封现象 B儒学影响了选官制度 C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D中外朝制度初步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关键信息是 “武帝 ”、 “元光无年 ”、 “初令郡国举孝、廉 ”。分别体现了分封制、察举制,重视举荐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 ABC均能体现。 D项不能体现,中外朝制度是限制相权的措施。 考点:内外朝制度;察举制等 点评:内外朝制度又称中朝制度,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新的统治机构,主要是为了排斥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权力,逐渐掌握了决策的权力。察举制是汉武
23、 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通过地方举荐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到了后期这一制度的弊端逐渐的暴露。 唐代诗人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该诗所咏叹的工具 A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B是人力汲水的灌溉工具 C是北方劳动人民发明的 D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目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隋唐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因此 D项错误 A正确,故选 A。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 繁荣时期。 B项错误,筒车不用人力; C项错误,南方发明了筒车。 考点: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福建 龙岩 第一 学期 期末 质量 检查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