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104年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104年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104年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104年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读下列表格,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发展的相关问题。我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不断发展的,地方的权
2、力不断收归中央,所以 C 项内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内容与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 B项。 C项表述错
3、误,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 D 项表述不准确,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全面,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荀子 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 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 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D三项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都不全面,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只有 C项是全面的。 “厚(候
4、)之为宝 ”是 A项的内容,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是 B项的内容,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表明 D项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 墨子记载: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 ”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 )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男耕女织的主要特征,所以A项不全面, C项不正确,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 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
5、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下列古代中国生产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耦犁 曲辕犁 冶铁鼓风水排 铁制农具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耦犁法是在西汉出现的耕作方法,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工具,冶铁鼓风水排最早出现在东汉, 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生产工具的变化 新唐书记载: “唐制 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 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 “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
6、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 ”表明与唐初的“日中而市 ”不相符,所以排除 D 项。 A 项是无关项, C 项是错误项,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发展 商业发展的特点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规定, “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 “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
7、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与中国古代史后期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 B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清政府时期的一度对外开放贸易的现象,对待东西外国的贸易税率是有区别的,所以 C项错误, D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 ”政策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 “衣丝乘车 ”,但后来一些商人 “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 (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
8、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的,而材料中的 “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表明商人的地位不 断提高,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 ”政策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C项是史实不符, D项不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特有的现象,而是西欧主要国家的共同现象, B项也是如此,
9、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很多,而这两个国家的封建专制王室的支持是其特有的现象,所以答案:选择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班牙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 “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 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 ”;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 争增
10、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本身表述也不正确。 C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全面, D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全面并且也不正确,故答案:选择 B项,材料中的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即是答题的要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李鸿章说: “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符合上述思想的实践是 (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成立三支海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李鸿章
11、要求发展民用工业的言论,所以答案:要求选择的是洋务派的民用工业企业。 AC 两项是洋务派兴办的军事企业,项明显不正确,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 “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 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 ”,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 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
12、世界的联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内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通商口岸对城市经济发展不是起到了破坏作用,它起到的是建设性的作用, C项是无关项, D项是错误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汉口市政府在 1928年发布了提倡国货的法令,声称 “提倡国货,为救国要图 ”, 1935年 7月汉口商报报道: “在新市场举办了国货展销会,展出沪厂78家,汉厂 51家,共 45大类 1000多种商品种类。 第一天销售额就达169.356.17元。 ”国货运动在当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13、 ) A制约了中国对外交流 B刺激了列强侵略野心 C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强化了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内容对材料内容作用的理解正确,所以排除 A项。 B项本身说法错误, D项也是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的主旨理解有偏差。材料内容的映的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 )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 1947年)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
14、 钢铁 98 硫酸 80 电 78 纺锭 60 煤 80 机制糖 90 出口植物油 70 机制纸 50 资料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3辑,第 1446页 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C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内容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本身表述相矛盾,所以排除 A项。 C项是无关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D项是错误项,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199
15、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 ODA)总额的比例高达 19.8%。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日本要求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现象,材料中的 “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 ”表明日本企图在联合国中有话语权,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16、政治格局的演变多 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世纪 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 “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亚太地区的问题涉及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问题,所以排除 B 项。C项与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史实不符合, D项是错误项,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 美苏两极格局对峙 美国的外交原则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
17、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 “求同存异 ”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 “联大 ”会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 ”表明这次会议应该是亚非的万隆会议,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 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民 第三世界的崛起 清史稿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104 江西 南昌市 八一 中学 下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