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重庆市八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重庆市八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重庆市八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重庆市八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材料中的 “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天子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的反映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的信息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流转,说明了九鼎代表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故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等级制度
2、(九鼎)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 “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 C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D波兰灭亡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治家的这一思想实际上是绥靖政策的体现,结合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来看,是为啦把法西斯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故 D项正确; ABC三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理解错误,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绥靖政策 1943年 5月,英美盟军在北
3、非战场取得彻底胜利,为下列哪一项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西西里岛登陆 C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D发动柏林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非战场的胜利,为西西里岛登陆,消灭意大利法西斯奠定了基础,故 B项正确; ABC三项与北非战争没有直接关联,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西西里岛登陆 这次会议是二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其内容主要是讨论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包括战后肃清纳粹主义,重建德国经济,以及德国战争赔偿等问题。据此判断,这次会议还讨论了 A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B重申开罗宣言的必要性 C
4、协同对意作战的问题 D签署 大西洋宪章的意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二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 ”的信息可判断出这次会议是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B项正确; ACD三项与波茨坦会议召开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波茨坦会议 以下资料是 1941年 12月,美日之间一场海上战役的伤亡对比情况。对于这次战役后各方的反应,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伤亡人员 击毁飞机 击毁战舰 美国 3000多人 188架 18艘(大型战舰) 日本 200多人 29架 6艘(袖珍潜艇)
5、 A山本五十六 “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 ” B丘吉尔: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 C蒋介石: “愚蠢的日本人!他们打乱了我全部的部署! ” D罗斯福: “我要求国会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的时间“1941年 12月,美日之间一场海上战役 ”的信息可判断出战场战役是偷袭珍珠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BD三项符合史实间不符,故排除。这一时期中国的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对美国卷入战争,蒋介石的反应应该是兴奋,而不是气愤,故 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为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日本偷袭珍珠港 2014年 2月 2日,是二战中某次战役胜利七十一周年的纪念日。这场发生在苏德战场的战役使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其结果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 “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是下图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推出该战 役胜利的时间 “1943年 2月 ”,再结合 “苏德战场 ”的信息,可知该战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而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故 B项正确; A项是莫斯科战役,排除; CD两项与苏德战场无关,故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斯
7、大林格勒战役 有人说: “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的合法道路成为执政党 B纳粹党使德国摆脱了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纳粹党的扩张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的信息,强调德国人自己把纳粹党推上了领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项理解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德国法西斯的上台 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二战期间用
8、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也原本是二战时用于空袭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 命的到来 D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电子计算机、火箭得初衷都是为战争服务的,这表明二战加速了科技成果的研发,故 C项正确; AB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
9、行军事对抗。 ”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危机 D越南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故 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 “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 ”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朝鲜战争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C英国欲损取利益讨好美国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
10、权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英苏两国在东欧和南欧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践踏了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带有大国强权色彩,故 D项正确; A项与图片信息不符,且不符合史实,排除;从图中来看,涉及的国家还有南欧,故 B项错误; 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考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雅尔塔会议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 “冷战 ”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11、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 ”“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的信息可以看出凯南评述的是美苏冷战的格局,故 B项正确;项表述不全面,排除;项与题干时间 “二战后 ”不符,排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考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冷战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 “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地焦 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 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 ”材料中所提 “未到真正瓜熟蒂落 ”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外交才能有
12、限 C英法两国的坚决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威尔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未到真正瓜熟蒂落 ”是指巴黎和会上美国的企图落空了,国家实力决定了国家地位,因此 “未到真正瓜熟蒂落 ”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故 D项正确; AC 两项是原因之 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对战败国殖民地的 “委任统治 ”与四国条约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 “岛屿领地 ”的权利,实际上是 A尽可能地维护殖民利益 B最大限度宰
13、割战败国 C维护和尊重殖民地主权 D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巴黎和会实质上是一场分赃的会议,题干中的做法必然是维护战胜国的殖民利益,故 A项正确; 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CD两项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 1918年写下: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这反映了他认识到一战对世界的影响有 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殖民地半
14、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和平主义思潮将在世界盛行一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的信息可知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故 正确;由于亚非拉大多国家和地区都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此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必然会导致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故 正确,因此答案:为 B项; 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
15、,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 的一点是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C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三省六部制作为政治制度,其最值得肯定的应该是制度本身的优点,而 A是它的来源, D是它的作用, B、 C比较 B更全面准确,它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协调运转,维护统治,故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包拯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 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 ”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负责
16、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代御史中丞负责监察,三司使掌管财政,枢密副使负责军事,故 A项正确, BCD三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集权的措施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 ,都教授降落在朝鲜的日期为光海一年(公元1609年),此时中国正值明朝万历年间,若他当时降落在中国,以下情况有可能的是 A成为明帝国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B任职六科给事中,监察地方官吏言行 C成为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进行 “批红 ” D以平民身
17、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朝废除了宰相,故A项错误;明朝六科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不负责监察地方官吏言行,故 B项错误;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拥有票拟权,而不是 “批红 ”权,故 C项错误;明代仍实行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吏,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代集权的措施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 这首歌曲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下列关于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杰出人物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杰出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重庆市 中高 下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