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重庆区县统考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重庆区县统考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重庆区县统考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重庆区县统考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社稷 ”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 “社 ”指土地之神, “稷 ”指五谷之神。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 A以农立国 B土地国有 C精耕细作 D以民为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土地和粮食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主要的财政来源,是国家统治的根基。把社、稷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了以农立国的特点,因此选 A项。材料未涉及土地不许买卖的信息,因此可排除土地国有。精耕细作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提高,材料中
2、并未反映,可排除 C项。以民为本的突出表现是给人民土地、不夺农时和轻徭薄赋,材料未涉及,因此可排除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农业的历史地位 从 1978年到 1992年,历经 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 “方向 ”概括而言是指 A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 B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材料关键时间为 1992年。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的时间是 1984年,故排除 A项。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
3、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故排除 C项。 199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伟大意义在于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因此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 航以归欧洲。 ”下列关于这一航海壮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得到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开辟了欧亚之间新的海上航路 完成于发现美洲人陆之后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结合材料记述的路线
4、“逾好望角,达印度 ”,可知该航海家是达伽马。这次航海活动得到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发生于 1497年,比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晚,其意义是开辟了欧亚之间新的海上航路,由此判断 符合史实。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 1819年,在一位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赞颂道: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杰出贡献是下列图中的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通过材料中的1819年讣告,可以判断该发明为第
5、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而电灯和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因此排除 CD两项。材料强调 “机械动力 ”革命,因此可判断为蒸汽机, B项是蒸汽机的实践应用成果,因此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材料叙述的情况开始于 A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大萧条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有 “新能源 ”、 “
6、重工业 ”、 “大型工厂 ”和 “为垄断奠定基础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和石油作为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推动了电力和石油化工以及汽车制造业等重工业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形成垄断。由此可判断出该现象开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排除 A项。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垄断组织形成,排除CD两项。学生应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来临和垄断组织出现 1921年,美国企业家阿曼德 哈默来到苏俄,后来在莫斯科郊外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哈默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苏俄(联)
7、推行的 A重工业优先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概念的准确把握。铅笔厂不属于重工业,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 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的时间为19181920 年,一切企业收归国有,这与 “1921年 ”“美国企业家来苏俄建厂 ”矛盾,可以排除 C项。斯大林时期( 1924年以后)开始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因此排除 D 项。新经济政策开始于 1921 年,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因此 B项正确。掌握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调整。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经济政策实
8、行国家资本主义 1951 1980年,苏联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8.7%,农业为 3.0%; 1979年与 1949年相比,全部工业产值增长了 19.3倍,其中重工业增长了 27.1倍,轻工业增长了 9.5倍。上述数据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慢 C改革并未突破既有体制 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并未出现苏联工业总产值和世界排名,不能说明苏联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是在 1937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 A项。一系列增长数据可以排除 B项。斯大林体制的突出特征是高度
9、集中,材料中未涉及指令性计划和高度集中,故排除 C项。从轻工业、重工业、农业增长率对比分析可知,苏联侧重于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因此 D正确。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战后苏 联的经济改革 战后苏联经济及改革 以下是某同学对罗斯福新政部分重大举措历史作用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举措 作用 金融政策 美元贬值,提高关税 A争夺国际市场,保护本国市场 工业政策 要求企业遵守公平竞争法规 B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农业政策 减少耕地面积,压缩产量 C降低农产品价格,压缩需求 社会政策 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0、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积压,物价下跌,农场主无利可图,于是停产。为了恢复生产,就必须提高农产品价格,因此减少耕地面积,压缩产量的作用不是降低而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因此 C表述错误,其他几项符合史实。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作用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征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下列措施,直接 体现该主张的是 A扩大政府开支 B建立国营企业 C建立福利制度 D规定最低工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11、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概念的准确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 “福利国家 ”发展起来。这与材料中政府向富人征税,分配给穷人,以解决 “收入分配悬殊 ”问题相符合。因此 C项正确,其他几项均无法直接做到解决 “收入分配悬殊 ”。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建设福利国家 按照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并维持固定比价,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钧并保持固定汇率。在此后的近 30年间,维持这一货币体系的中心机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概念的准确把握。本题设问是围绕货币体系展开的,而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属于贸易体系,且世贸组织成立于 1995年,因此排除 AC两项。稳定国际货币汇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因此 D项正确。世界银行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后 来转向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
13、料的能力和对再认再现能力。四个选项分别代表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世贸组织。欧盟成员国为发达国家,不具备南北合作特征,因此排除 A项。亚太经合组织倡导平等互利,协商一致,不具备大国主导显著特征,故排除 B 项。 世贸组织是全球性经济组织,不属于区域经济组织,排除 D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且美国具有主导地位。因此 C 项符合题意。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特点 根据联合国 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分别占世界人口 1/5的最富国家与最穷国家的人均 GNP差距从 1960年的 30: 1
14、扩大到 1990年的 60: 1, 1997年又进一步扩大到 74: 1。上述材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些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恰当例证 “科技革命与经济结构 ” “文明发展的 多样性统一 ” “当代和平与发展问题 ”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反思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说明能力。材料中未涉及科技革命和三大产业关系的变化,因此排除 。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应该体现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材料并未充分体现,排除 。从题目中 “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 ”这一信息可以说明 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
15、,表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不均衡,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思。因此 符合题意。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经济全球化 “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看法评价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乡镇企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概念的准确把握。材料的关键词语 是 “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 “个人积极性发挥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这与材料中的 “分散经营 ”不符,因此排除 A项。人
16、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 B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着眼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与材料 “发挥个人的积极性 ”关系不大,故排除 D项。学生应掌握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其影响。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下边一组画作反映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 B “大跃进 ”时期的浮夸风 C “文革 ”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D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的准确把握。图片描绘的农畜产品带有明显的浮夸色彩,再结合图片一中文字 “全社 ”可判断为195
17、8年大跃进时期,因此 B项正确。一五计划成就突出反映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与材料描绘农业发展场景无关,可排除 A项。图片反映的是农业高产和人民的喜悦,明显不是文革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可排除 C项。农村改革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而图片文字 “全社 ”即人民公社,两者矛盾,故排除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探索与失误 西周时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铁器牛耕的使用 土地逐步私有化 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农业生产家庭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及
18、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根据所学,结合材料描述的耕作现象发生的变化可知,生产效率提高直接得益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因此 符合题意。通过 “一夫挟五口 ”可知战国时期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出现了个体小农经济,因此 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B。租佃制经营方式盛行始于宋代,因此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 “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 市者又开店矣。 ”材料记叙的杭州街景开始出现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阶
19、段特征的准确把握。通过材料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可知此时市的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出现商业街,早市和夜市。根据所学可知是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因此选择 C项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气势宏伟的重庆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为当时在渝的湖北、湖南商人相互帮扶、聚会联谊之所 。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因素是 A政府对商业控制放松 B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C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D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 “清乾隆
20、 ”“在渝的两湖商人 ”“会馆 ”。根据所学可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因此选择 D项。学生应把握中国古代商业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 徽商与晋商 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B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现象 C手工业产品开始进入海外市场 D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根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手工业产品就已经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因此
21、 C 项表述错误。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均是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因此 AB两项表述正确。伴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中国 古代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把发展因此 D项表述正确。学生应掌握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阶段特征。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他们 ”中的代表人物有 曾国藩 李鸿章 陈启沅 张謇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
22、概念的准确把握。通过材料“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 ”“ 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 ”可知 “新派 ”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因为洋务派就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来谋求富国强兵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洋务派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因此 符合题意,故选择 A项。陈启沅和张謇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学生应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了解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别。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工业起步 江南 制造总局和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企业的突出代表。下列关于二者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创立于甲午战争后 B都属于民族资本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重庆 区县 统考 一下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