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重庆一中高一下期定时练习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重庆一中高一下期定时练习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重庆一中高一下期定时练习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重庆一中高一下期定时练习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牛耕的使用被史学界称之为 “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这次革命大约开始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铁器牛耕的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答案:选择 B 项。商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耒耜,少量的使用青铜农具, C、 D 两个时期牛耕都已普遍使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用动力的变化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是图中所示的航线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哥伦布航海的路线是由欧洲出发向西航行,最终到
2、达美洲,然后由美洲返回欧洲,所以应该是第四曲线。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的。 ”主要是由于 A其探险导致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B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内容是殖民扩张的后果,不是新航路的直接后果,所以排除 A项。 C项内容错误,麦哲伦死于殖民过程中,所以排除 C项。 D项是第二工业革命的影
3、响,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7世纪时上半叶荷兰有 “海上马车夫 ”之称,确切的理解是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荷兰确立海上霸 主地位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答案: C 试题分析: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确立海上霸主地位这两项都不全面,所以排除这两项。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所以排除 D项。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
4、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 ”和 “傲视全球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涉及的时间是 17世纪,工业革命发生于 1765年,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这个选择正确。 ABD三项说法都不全面,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英国的崛起 “
5、三角贸易 ”是 16-19世纪西方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读下图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 B贩运的主要是 A棉纺织品 B香料和布匹 C黄金和白银 D黑人奴隶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三角贸易 ”航程的出发地是欧洲,殖民者由欧洲带着廉价的商品出发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然后再由非洲把奴隶运到美洲去开矿,再把美洲的矿产资源运回欧洲,所以从非洲运动美洲的是奴隶,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黑奴贸易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把每年的 6月 15日至 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 19世纪末开始采用的 “新
6、能源 ”主要指 A煤炭、石油 B石油、电能 C核能、石油 D煤炭、电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世纪末开始的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是电能与石油等新能源。 A项中的煤炭能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所以排除 AD两项。核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所以排除 C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列不属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B科学都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 C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都促使交通工具和动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7、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发明者都是一些技术工人与工匠,不是科学家,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一篇历史论文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英国 “世界工厂 ”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C 两项都不全面,缺少法国与俄国在材料内容中的反映,所以排除AC 两项。 B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并不是涉及到工业革命的扩展问题,故答案:选
8、择 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美国现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 ”表明苏联回击美国冷战的措施是在经济上的,所以排除 ACD 三项,故答案:选择 B 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
9、格局的形成 经互会 1961年 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最终形成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 “冷战 ”开始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解决的突破口是材料内容中的时间与人物, 1961年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两个内容相结合就可以得出不结盟运动的相关问题,再用材料中铁托言论的内容综合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为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不结盟运动 早在
10、 1947年 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就说: “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 ”体现此精神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 “另起炉灶 ”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 “一边倒 ” D “不结盟 ”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 ”表明体现出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另起炉灶 ”。 B项的内容应该是驱逐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殖民势力, C项是倒向苏联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D项内容此时还未形成,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
11、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的原则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这次国际会议是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1955年万隆会议 C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所以 D项错误。材料中内容与 C项内容 不符合,所以排除 C项。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
12、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中国新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新时期外交的重大成 果之一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C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时期外交指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所以 A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1971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是在 1972年,所以排除 B项。 C项
13、发生在 1972年,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引起很多人反对。其理由是 “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由是观之,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思想守旧 B技术薄弱 C资本缺乏 D列强侵夺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受到社会上的守旧势力的阻碍的现象。材料中的 “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这些内容与 BCD三项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
14、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A上海发昌机器厂 B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C江南制造总局 D大生纱厂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洋务派的军事工业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其他三项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墨子 非乐上记载:农夫早出暮入 ,耕稼树艺 ,多聚菽粟 ,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 ,纺绩积妊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缪 ,此其分事也。这段话反映
15、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自耕农经济脆弱 B商品经济发达 C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D自耕农经济不受政府管辖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前半部分内容反映的是农耕经济中的种植业的表现,后半部分表现的是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的表现,这两者的结合表明的事农耕经济的耕织结合的特点,故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的特点 河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 14件,其中铁制工具 13件(即铁斧 4件,铁锤 2件,六角形铁锄 2件, 1件,铁钻 3件,铁耙 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A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C农业精耕细
16、作技术成熟 D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答案: D 试题分析:仅此一处出土文物不能说明青铜时代已经结束,所以排除 A项。牛耕得到广泛推广是在汉代,所以排除 B项。 C项为无关的错误项,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用工具 据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 “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 上述材料称颂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坎儿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题干要求回答的是蜀地的水利工程,即是在四川省的水利工程。 BC 两项是陕西省境内的水利工程, D项是西北干旱地
17、区的水利灌溉工程,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都江堰 汉书 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三服官 ”“三工官 ”和 “东西织室 ”的手工业类型 A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间手工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消耗大、生产规模大的特点,所以答案:选择 B项。中国古代的私营手工业的从业人员没有材料中的那么多,家庭手工业更是如此, ACD都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官营手工业 北宋建立不久 ,太宗赵光义就对宰相说 :“田之制实为经国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重庆 中高 下期 定时 练习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