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记载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说明宗族在西周政治中占有主导地位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族权与王权相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明史载: “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 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2、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 “参预机务 ”“备顾问而已 ”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再者结合所学知识,内阁在明朝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D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特点,答案:选
3、C, 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与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实际职能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 “议政王大臣会议 ”,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清王朝统 一中国后,皇帝通过允许蒙、汉大臣参加议政和设立内阁、军机处等办法,最终将其裁撤。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抑制了君权 B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军机处职权相当 C清朝部分沿用明代的官僚制度 D乾隆时期皇权继续得到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 “凡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和决策 ”说明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抑制了君权,
4、A解释正确;清王朝统一中国后设立内阁,说明 C解释正确;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正式裁撤,皇权继续得到加强,说明 D解释正确。因此排除 A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实行 “陶片放逐法 ” 司法公正 C 克利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D 伯里克利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民主监督 答案: B 试题分析: “陶片放逐法 ”是指雅典公民可以
5、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因此不是追求司法公正, B对应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是独立存在的 “公民 ”。在梭伦改革中,有利于巩固这一基础的措施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 A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保证了公民群体的数量,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
6、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 在城邦危机时代, “泛希腊主义 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 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 “城邦动物 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答案: A 试题分析: “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
7、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 ”说明是考察希腊城邦制度,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绝对独立。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 “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 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8、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说明成文法较之习惯法的出现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所以 B项说法最符合题意, A C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民法大全的出现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D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其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A没有证据不能定罪 B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 C维护共和制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
9、本题是材料选择题,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这说明给一个人定罪关键是看证据,而不应该看思想。体现了古罗马法律重视证据的原则。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 满足需要 ”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广泛借鉴
10、了外邦人的法规。它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因而能够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 “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 “审讯案件 ”,而他们被揭穿在 “这个 ”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 ”,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 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的 “审判官或仲裁官
11、 ”,在罗马习惯法汇编十二铜表法中,是罗马贵族才能担任的职务,他们因受贿而司法舞弊要处死刑,实际上是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 A、 C两项只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并且在题中不能体现; B项的 “充分保护 ”错误,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 “罗马曾三次 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始终维护平民利益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保护私有财产,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 考点:古
12、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到: “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指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 民事法律 ,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所说的 “国际法 ”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 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答案: A
13、 试题分析:材料将法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适用于某一民族的 民事法律 ;一部分是适用于全人类的 国际法 。依据所学,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的价值。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这说明罗马法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 B政出多门,错误百出 C皇帝不断制订和颁布法律 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随着罗马统治范围扩大,外来人口的增多,新的社会矛盾凸显,于是需要适用于各个地区不同状况的法
14、律,使得罗马法不断充实、繁杂,新条例、律法增加,远远超出了法官们原有的知识框架和理解范围。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 虚君政治 。 ”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 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的内阁制度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 虚君政治 ”,表明君主还是有实权的,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
15、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 “中国传统社会 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 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 “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 ”的主要因素是 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 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成员角色的改变起到直接推动作用,大批社会底层中小地主和乡绅通过举考试进入政坛,成为封建社会的实际管理者 官员
16、,但由于科举选官不能世袭,因此官员在退休或辞职后即回归故里成为当地影响较大的乡绅,其社会角色再次改变,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是中国古代改变社会成员角色的重要因素而非主要因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曹操说: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这反映的曹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A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B打破门第,德才兼备 C孝廉与才能并重 D品德与军功兼顾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 ”等信息,大意是
17、说有的人背负着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国保家御敌 的才能,也要起用他们。因此 A符合题意, BCD都强调品德,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墨子 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末王室衰微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内容是关于诸侯如果不能如期述职的惩罚措施,可见是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时期,没有谈及诸侯争霸活动和兼并战争,当时王室权力还很大,没有衰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18、 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在迁徙的时候,对族谱、家谱敬若神明,把族谱当作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承 ”说明客家人有着强烈的祖宗崇拜意识,这与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重视亲族的影响有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西省 南昌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