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马克思说: “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 ) A真正的哲学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哲学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时代真正的哲学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体现了任何哲学都
2、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真正的哲学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故 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C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 2G手机增加了短信、 WAP上网等功能, 3G手机又增添了视频通话等 功能。这表明 ( )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1G手机
3、只能进行语音通话, 2G手机增加了短信、 WAP上网等功能, 3G手机又增添了视频通话等功能 ”,既体现了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也体现了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只说明了事物是发展的,并未涉及事物发展的曲折性问题,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故 项中“彻底否定 ”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 A人们的认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 B主观与客观是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事物的
4、矛盾来自于人的主观感受 D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各不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漫画中的椅子后面主人公举起石头想要砸死地上的一只虫子,座在椅子上的人没有看到地上的虫子只看到椅子后的人举起石头,误会他要砸向自己。漫画中 “所有的误会都是在不信任的基础上产生的 ” ,表明人们对事物或行为的认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故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故不能入选;事物矛盾是客观的,故 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D项表述不科学且不符合漫画主旨,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 考点:本题考查人们的认识受多种条件的限制。 在平面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 (定
5、点不在定直线上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 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 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 1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 ( )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变化 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圆锥曲线可以通过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不同的特殊图形表现出来 ”,体现了共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 “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 1时,轨迹
6、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 1时,轨迹是双曲线 ”,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且是多种多样的,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故 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故 项表述错 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国务院 2013年 3月上旬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2 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 “十一五 ”时期,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发展,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做
7、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在粒子物理、核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材料表明 ( )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人为事物的联 系是客观的 A B C D 【小题 2】规划提出,未来 20 年,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 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有 ( )。 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事物的发展要经过量的积累过程 办事情要抓主要矛
8、盾 完善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是我国制定规划的目的与归宿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十一五 时期,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发展,使我国在粒子物理、核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的联系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两种,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 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 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 7个科学领域为
9、重点 ”,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 “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强调的是量的积累,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考查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抓主要矛盾、重视量的积累。 经过 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有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对这里的 “变 ”与 “没有变 ”理解正确的是
10、 ( ) “变 ”是事物的绝对运动, “没有变 ”是事物的相对静止 “变 ”的是部分, “没有变 ”的是整体,整体决定部分 “变 ”与 “没有变 ”构成一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变 ”的是量, “没有变 ”的是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 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有大幅提升 ”,体现了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本题材料中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由此可见,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变化说明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变,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
11、题材料并未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 项不能入选; 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事物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以优先发展地方经济为由,忽 视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最终造成一些地方屡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 ) 错误的意识会误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要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矛盾的次要方面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以优先发展地方
12、经济为由,忽视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最终造成一些地方屡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既表明了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也说明了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两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反作用、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 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 霾, “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 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
13、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 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沁园春 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 ”,既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也说明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自 2013年 1月 10日起,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
14、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 “霾 ”伏的困境,我们 ( ) 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启示人们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核心相处,故 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 项表述错 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
15、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及其方法论要求、尊重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有人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企业家: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位企业家的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 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去做、去行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说明了实践区别于认识的本
16、质在于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由此可见,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 在全球能源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能耗,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这主要说明 ( ) A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B认识世界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在全球能源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能耗,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 ”,说明了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由
17、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 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C 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及其表现。 管子 兵法中说: “和合故能谐。 ”意思是,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 “和合故能谐 ”体现了 ( ) A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了全新的功能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
18、析: “和合故能谐 ”指的是有了和睦、团结,行动才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这强调的是部分构成整体的结构影响整体的功能,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当部分以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C、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13年 8月 1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每一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都会进一步扩大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的成果,起到 “10 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贸易和投资额大幅增长,促进了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 东盟自
19、由贸易区聚合效应的显现证明了( ) 整体功能 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每一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都会进一步扩大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的成果,起到 10 111的效果 ”,体现了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 “中国 东盟博览会,使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贸易和投资额大幅增长,促进了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社会发展 ”,体 现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20、;当部分以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规律具有客观性,故 项中 “改造规律 ”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 “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C存在决定思维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信则有,不信则无 ”,指的是 ,你相信
21、它就有 ,你不信它就没有。认为人们信与不信决定着事物的有无,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事物的存在,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项虽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 C、 D 两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心理学上有一种 “自我实现的预言 ”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 )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世界观决定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西省 修水县 第一 中学 高二下 学期 第一次 段考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