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同姓分国占绝大多数,即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所以答案:选 A, BC D三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万里长征,辞却了
2、,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 1912-1919年 B 1946-1949年 C 19271936 年 D 1937-1945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注意歌词中的 “驱除仇寇 ”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 “复神京 ”是指收复北京。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全民族抗战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九
3、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信息, “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整个东北地区。 A一二八事变和 D八一三事变都发生在上海; C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全民族抗战 国民革命军第 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 的主要目的是 A
4、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产党改编红军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此举目的在于促成统一战线,保障抗战胜利,选择 C项。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排除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全民族抗战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 “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 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 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它
5、评价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从题干中的 “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 ”、 “ 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 ”、 “ 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 ”,可知 A 项与题意相符,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C 项是抗战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项是敌后的八路军领导的敌后武装力量的抗战。均不是国共合作进行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全民族抗战 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 “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
6、,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 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 “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 ”,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其面临的不仅仅是本国封建统治者的镇压,还有外国列强,也体现了侵略者对中国革命的仇视。 项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1862年 7月 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7、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 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 A动摇了封建统治 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C造成了社会动荡 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先后提出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D项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 ”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海国图志 B
8、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外纪闻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天国的理想、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 ”和所学 史实应该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 块是反映 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
9、 1851年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1911年指辛亥革命爆发,两场旧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运动相似之处,第 项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反侵略的要求,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因软弱性、妥协性不敢反帝;第 项说法符合辛亥革命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本题应选 项,都在南京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十分明显,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影响 1911年 4月 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 “海 圻 ”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
10、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答案: B 试题分析: “海圻 ”号于 1911年 4月出航, 13个月后返回上海,时间应是 1912年 5月。此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采用的国旗是五色旗。 A是清朝的国旗; C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旗; 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 ”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D使人民
11、获得了政治权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从根本上否定了 “君权神授 ”理论,即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此后帝制在中国不能合法存在,所以答案:选 C, A 不是本质,B D表述正确但存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 “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
12、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一点中也就是民族意识,第二点也就是民主意识,这体现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只有 A项符合。 B项只说了民族方面; CD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 考点:近代中 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历史功绩 秦朝建立的郡县制,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了官僚政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度。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但是郡县制不是秦朝建立的,正确的说法是秦在全国推广了郡县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明朝的内阁有
13、票拟权,统领六部,但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但随着地位的提高后有票拟权,但不能统领六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废丞相设内阁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一次次的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的封建统治,中国都战败并签订了一系列的丧 权辱国的条约,最终
14、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惟有在中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全面抗战,并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下,最后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全民族抗战 资政新篇作为农民阶级斗争的革命纲领,提出向西方学习,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具有先进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
15、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兴中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背景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上那幅图片都是体现了反抗外国侵略的重要内容:北洋舰队 “致远号 ”战舰是甲午战争的重要战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是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更是把帝国主义作为斗争的矛头。故选 A。 BCD项三幅图内容都未体现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
16、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慈禧曾说: “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 道理? ”慈禧所称的“他们 ”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义和团 D太平军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献的释读能力。从慈禧的话中可以得知有进攻外国使馆的情节,主角自然是义和团。义和团打着 “扶清灭洋 ”的旗号, l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期间围攻各国在华使馆。 l900 年 6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17、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西周时期出现了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 以长 ”的现象。这反映了 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意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自己的嫡长子,而不管他是否贤能,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故答案:选择 D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 A项不正确; B项表明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 C项说明分封制的内容,与材料内容
18、远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等。材料中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反映出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特点 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 “有极 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
19、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 “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 ”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综合以上情况,应该是秦汉时期,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新儒学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赢政改称 “皇帝 ”,自称为“朕 ”,命为
20、“制 ”,令为 “诏 ”。这样做是为了 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 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 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始皇的一系列规定旨在强化皇权,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汉高祖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是为了突出皇权至尊。故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 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 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秦简的记载 B史家的学术观点 C民间的传说 D史记中的记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省 盐城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