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孔子提出 “仁 ”到孟子主张 “仁政 ”,再到荀子强调 “仁义 ”,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 “仁者爱人 ”,被统治者要 “克己顺服 ”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 “三纲五常 ”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中 “仁 ”的特点和作用。孔子主张的 “仁 ”,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要求
2、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 “仁义 ”“王道 ”,希望统治者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故本题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的 “仁 ”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 6 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孔子思想核心是 “仁 ”,也就是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 “道 ”,用以指
3、导人生;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研究人与神的关系。故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 围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 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 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 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 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是伽利略的学说,排除 A
4、;指南针知识促进了西方的新航路开辟,而非 “文明的引擎 ”,排除 B;印刷术只是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展,而非根本动力,排除 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的影响 鲁迅说: “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国人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国人却用它看风水。 ”说明了指南针在中西方的不同作用。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促进了西方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带来中国社会的进步,究其原因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等
5、方面的社会环境所致。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的影响及科技在中国发展受限的原因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 “附庸风雅 ”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 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 “市民文化 ”形态的是 ( )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市民文化 ”指的是由于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而产生并繁荣起来的文化。宋朝之后这种文化越发普及,如宋朝的宋词、风俗画,元朝的元曲,明清时期的小说,都是市民文化的典型代表类型。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6、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市民文化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 “书同文字 ”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特点。平灭六国后,秦始皇 “书同文字 ”,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字体是小篆字体。从四个选项中的字体特点可以分析出,ABCD四种字体分别为小篆、楷书、行书、草书。故本题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小篆 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 “以形写神 ”的风格 B图二体现唐代阎立本兼收井蓄,吸取外来美术的风格 C图三描绘
7、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实风格 D图四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成就。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选项中的四幅图都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 ACD表述正确。图二中的送子天王图是唐代吴道子的作品,故 B项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送子天王图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 “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 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
8、特拉克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诗的题目德行,以及诗句中的 “求知 ”“智慧 ”“向善 ”“人性 ”等字眼可以看出这是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美德是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灵魂,他鼓励人们向善,故本题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答案: C 试题分析:普罗泰格拉是
9、智者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智者学派否定神,肯定人的作用,打破了迷信,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人文主义的思想萌芽。故本题理解正确的应该是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普罗泰格拉的思想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 相符的是 A “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B “存天理,灭人欲 ”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 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人文主义的思想,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 ”。
10、这一观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 AB项都扼杀了人性,D项肯定神的作用,所以排除 ABD,本题正确答案:应该是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精神、人是万物的尺度 明朝后期的李贽 “离经叛道 ”,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了 ( )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朝后期的李贽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思想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经济上的状况,即当时中西方都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这时候的人们
11、都追求个性解放。 “本质 ”“根本 ”等问题都应该溯源于经济方面。故本题选 C。 考点:中 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薄伽丘十日谈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是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进而抒发作者的情感。这说明 A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反对宗教 B宗教题材丰富且能展现人性的美 C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无法彻底摆脱宗教的影响 D没有宗教就没有文艺复兴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来看,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通过宗教题材来展现人性的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时期,当时的资产阶级
12、力量尚不够壮大,只能借助宗教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故本题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作品的特征 古代中国社会 “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士商相混 ”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士商相混 ”的现象,并不能说明礼教束缚已经解除,排除 A;明清之际虽然出现了启蒙思想,但平等观念并未深入人心,排除 B;中国历代都是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不会提高,排除 D
13、。故本题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顾炎武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从材料中给出的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 ”“ 明心见性之空言 ”等信息,可以看出顾炎武批判了宋明理学空谈仁义道德,而忽略正常的物质生活。
14、故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指的是 A “独尊儒术 ”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 “民本 ”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武帝之后,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主流思想。这里的 “儒术 ”指的是糅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的新的儒学,只要其他
15、学派中有利于巩固统治的学说也要融合进去。 “独尊儒术 ”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故本题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答案: B 试题分析:孔子之所以遭遇诸如
1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等尴尬结局的原因是当时他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孔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 ”“德 ”,当时的诸侯国为了争霸纷纷进行社会的立竿见影的变革,而这些思想都是与改革背道而驰的。故本题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遭受冷遇的原因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伦理道德的表现及作用。材料中
17、少儿启蒙读物中的观点反映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我国古代统治者之所以推崇儒家伦理道德,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社会统治秩序。故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分析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给出的有效信息 “不知春秋,不能涉世 ”可以判断正确答案:。 “涉世 ”即涉足社会。这反映了儒家思想注重研究社会现实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山东省 平原 中高 学期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