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儒家倡导仁礼,是君子,墨家是小生产者的代表,兼爱非攻尚贤是侠客的体现,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社会,是隐士,法家是严刑峻法,是英雄,据此分析正确排列顺序为君子侠客隐士英雄,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2、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法家及墨家的思想主张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多选择留学欧美等西方国家 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 C涉及机器水电等技术领域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相关史实不难发现中国不同时期的留学运动背景和目的截然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已经实现国家独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成为众多留学生出国的重要目的所在,由于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中国派留学生主要是赴苏联学习,由此可以得出A不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
3、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学习苏联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 20世纪 20年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 ) 反对帝国主义 “耕者有其田 ”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节制资本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三民主义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其内容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 正确。 则属于民生主义,排除。故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 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
4、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 ”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 ) A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可知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又相继进行了反袁、护国、护法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正在孙中山处于沉闷、彷徨之际,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又给了他新的希望和启示,孙中山决定 “以俄为师 ”,共产国际和共产党
5、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了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思想理论上的依据,孙中山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由此分析表明了孙中山没有放弃民主共和的目标,据此 A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 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三大政策 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他们对这句话中 “变 ”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
6、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分析题干材料可得出题干主要阐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据此丙的表述符合史实。而甲的教育制度表述有误,乙的政治制度变革有误,丁不符合也思想解放运动,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性质 江泽民指出: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
7、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 “中国参与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因此 ACD项均与中国无关。只有 B 项是 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 A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B政治制度 科学技术 思想文
8、化 C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D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科学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归纳与分析的能力,结合已学史实可知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第一阶段: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科技(器物);第二阶段: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侧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据此分析可知三个阶段是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故选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 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
9、的是( )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马丁 路德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伏尔泰 “ 社会契约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人文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主张 “美德即知识 ”; 对应正确。伏尔泰主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提出 “社会契约论 ”。 错误,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下列关于爱因斯坦的成就表述有误的是( ) A狭义相对论的提出验证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B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C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推
10、动了量子力学发展 D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重大成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成就的准确记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而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即空间和时间在物体运动时,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分析可知 A的表述不合史实,其他均符合爱因斯坦的成就,故选 A。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爱因斯坦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 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 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C爱 因斯坦 物理
11、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 量子论诞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近代科学的发展,回顾已学史实可知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数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成就之一 ,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符合史实;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教学原理一书,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时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C符合史实;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梁子家说宣告了量子论诞生, D符合史实。故选 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 重大进展 牛顿力学 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2、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认识,题目中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森在 1840年发明的蒸汽机车, 马车是古代最原始的一种交通和运输工具, 磁悬浮列车是在 1970年以后再系统开发, 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 .本茨在 1885年发明的 ,按时间顺序排列是 ,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论十大关系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 D 试
13、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毛泽东著作的准确记忆,题干中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指的是 1937年 1949 年,而由已学史实可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于大革命时期( 1924 1927);论十大关系 1956年 4月25日发表,刊登于人民日报 1976年 12月 26日第一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写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出现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新民主主义论创作与抗日战争时期,由此分析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内容与形成过程 “两弹一星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
14、攻关会战中,先后有 26个部委, 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 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 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开发 “两弹一星 ”,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 “两弹一星 ”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 “两弹一星 ”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 “两弹一星 ”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6个部委 ”“20个省、市、自治区 ”“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 ”“制造和
15、试验研制出 10万多种专用仪器 ”,据此 BCD的表述均题意及史实相符,而 A研制开发 “两弹一星 ”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材料无法体现。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 某学校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成就展,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 ) A “东方红 ”1号卫星 B载人航天飞船 C袁隆平的南优二号 D重返联合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进步和重返联合国的基本史实,解题的关键是主题天中的时间限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 ”即从 1978-2008年,而 A“东方红 ”1号卫星发射
16、时间是 1970年, B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时间是 2003年, C袁隆平的南优二号时间是 1973年, D重返联合国的时间是 1971年,由此可知ACD均不合题干中的时间,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飞船、杂交水稻 有学者认为 ,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 “高明 ”之处在于(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联系史实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行
17、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之实;而维新变法的鼓吹者康有为则是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由此可见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其原因都是资产阶级力量小造成的,据此 C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 罗马城内有架 “圣梯 ”,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 ) A马丁 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彼特拉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丁 路德的宗教思想主张。解答本题一是可直接运用教材中的 “圣梯 ”故事来
18、判断,二是可根据此人关于对宗教的主张;教徒只要对上帝虔诚信仰,对自身行为进行悔改就能使灵魂获救,反对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 “圣礼 ”实现自己的信仰,据教材知识逐一分析各人主张即易答出是 A。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的学说有( ) 三权分立学说 君主立宪学说 自由平等学说 人民主权学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由平等知
19、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所谓的人民主权只是资产阶级主权,因此启蒙思想家所倡 导的自由平等学说、人民主权学说没有真正被实践过,由此可以排除 ,而 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等被实践,如美国与英国等。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三权分立、人民主权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20、时间的限制 “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 ”对应的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文化特征成为中国此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符合材料中 “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的说法,由此 A符合题意, B是法家的思想,不能概括材料大意, C D分别出现在汉代和唐代,与春秋战国这一时间段相违背。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 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韩非子 秦始皇 黄宗羲 康有为 孙中山 毛泽东
21、(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最早从理论上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批判君主专制;最早在实践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后,采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奠定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基本格局。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发展过程 某班主任得知
22、班上的辉辉同学在校外偷了别人东西,如果他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辉辉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主张的准确记忆与迁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荀子提出 “人之性恶 ”,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由此可迁移到本题,班主任在得知辉辉偷了别人的东西,会运用荀子的性本恶的思想,坚信对辉辉只要好好的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故选 A。 考点:
2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思想主张 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 “纸 ”,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长卷,文明的长卷。 一下有关造纸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在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绘有图的纸 B西汉时期的 “蔡侯纸 ”,造价低廉,质地细腻,便于书写 C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D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的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 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内蒙古 赤峰市 乌丹一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